亚伟速录最快纪录(用指尖留住声音的人)

用文字迅速留住即时发生的谈话、会议,真实、迅捷、高效。这种称作速记的方法在中国已有百年的历史。速记泰斗唐亚伟先生是集大成者,1994年他和儿子唐可亮发明研究的“亚伟中文速录机”,把速记从繁忙的手记变为灵巧的击打,解放了劳动力,开创了中文速录的新纪元。

亚伟速录最快纪录(用指尖留住声音的人)(1)

凡眼看速录

唐可亮,北京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速记协会会长,2007年曾担任国际速联主席,现任国际速联常执委。1993年由唐亚伟先生发明,唐可亮等科技团队研制的亚伟中文速录机问世,它攻克了文字录入速度与语言同步及电脑速记两项难题,填补了汉语实时听打领域的空白。

中文速录机的诞生也为由此衍生了一个新的职业,速录使近万名曾经彷徨的学生,通过训练学习得到了就业的机会,并且是高端领域的应用,高额收益的回报。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白领,频频地现于闪光灯下,毕业生分配在法院、网站、会议中心、电视台等重要部门和领域,义不容辞的肩起了定格瞬间,真实记录历史的责任。在唐可亮先生的倡导下,借助速录机的问世,速录行业始终保持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中文速录机构,200多所大学在培训中文速录技能,有超过5万名速录师从事这一职业,中国进入了速录时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用寻常人的目光看待速录这支“奇葩”,他们用娴熟的指尖追逐声音,用美丽的心灵诠释速录,是一群抒写大美的人。

精英们的气场

初识亚伟速录的员工,第一印象就是彬彬有礼,高雅大气,在诸多的淑女和君子中,我有幸接触了诚真、娴慧的杨凤妍,妙语连珠的唐可为,气度儒雅的廖清加上惜字如金的可亮董事长,他们组成了强大的团队,用很强的磁力凝聚着诸多精英和同仁,他们工作不同,角色各异,但都是为了一个实现中国速录腾飞的大目标而工作和努力着。

在亚伟速录总部,我看到了拍摄于人民大会堂的巨幅照片,那是2007年2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科学家唐亚伟先生颁奖的场景。在这次大会上,这位为我国速记事业拼搏了七十多年的老人,终于以亚伟中文速录机技术与装置荣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于一等奖空缺,所以唐亚伟的二等奖更显得弥足珍贵。那一刻老人是平静的,而速录界却是沸腾的。唐亚伟先生说:“主席好”。胡主席面对这位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祖国速记事业的老人,紧握着他的手,感谢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就是从这里,还走出了为江泽民主席做速录工作的王秋颖,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为成思危委员长做在线文字直播的王芳,她们既是中国速录事业的创造者、佼佼者,也是速录发展的见证人。众多精英的默默奉献才有了中国速录的快速发展,速录家们不计名利,敢做铺路基石,才有了今天速录事业的如火如荼的盛世春天。“强将手下无弱兵”有了这样的精兵强将,董事长唐可亮干起事业来才游刃有余,说起话来才底气十足,他们互敬友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气氛,使有志于速录的学子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亚伟速录最快纪录(用指尖留住声音的人)(2)

亚伟的大家与小家

作为经营亚伟速录事业的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了二十几年,像个大熔炉,送走了一批又一批速录的学员,他们像种子一样在各单位开花结果,传播着亚伟文化,也大浪淘沙留下一个个有志于亚伟事业的有心人。唐总视员工亲如姊妹兄弟,常用换位思考来考虑问题,哪位员工家中有了困难、哪位员工身体欠佳他都心里有数,对员工的呵护和体恤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每年职工回家探亲,公司都提前给职工抢购车票,并报销往返路费。楼下的餐厅12:00开饭,一段时间职工下楼吃饭时间紧张,针对这一情况,公司调整了休息时间,提前十分钟休息,避开了排队高峰,让员工们可以轻松享受午餐时光。

公司一隅还配置了茶点角,职工渴了、饿了,喝杯咖啡,吃块面包,稍加调整再投入工作。事实证明“磨镰不误砍柴工”这样做效果更佳。在亚伟有这样一个原则,在职工困难与规章制度发生冲突时,他们甚至可以调整和改善制度,也不伤害员工的利益。公司成立二十几年来,他们没拖欠职工的工资,也没有扣过职工的一分奖金,五险一金该上的上齐,对职工的关爱不打折,对职工应得的利益不含糊,领导用心在关心下属,员工也在用努力工作回报公司,自觉自愿地完成工作,不计名利的钻研业务,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心与心的碰撞,有时也会产生化学反应,那就是高度的心灵契合,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干群融洽的像个大家庭,这种良好的氛围,其实也来自唐总的家庭,唐家的孝悌文化。唐家的几位兄弟姐妹在唐母戴志贞为首的大家庭里均贫富,条件稍好的二哥唐可亮家中有什么,其他的家庭中也一定会有,哪家有过不去的坎儿,兄弟们也都施与援手,大家众星捧月式的依偎在唐母身边,享受着绵绵的母爱。尊老爱幼,其乐融融。

无疑这种“孝悌文化”的传播,这种互助互爱风气的熏染,也影响着公司的同仁。总经理唐可为一席话很耐人寻味“和一般的企业比,他们关注的是收益,我们营造的是文化。他们用规章管住的是人,我们用人性化管理赢得的是心。从某种角度讲,我们产生的社会效益要大于经济效益。”

从金补丁到金牌教头

在从事亚伟事业前,唐可亮是个小学教师,那个年代学校多,师资雄厚,每位老师排不上几节课。唐先生就成了替课教师,别人闲下来休息、打扑克、回家照顾孩子,而唐先生有时间就是读书。他聪明睿知、勤奋好学,他虽不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和“美女”但他坚信读书是有用的,诚如高尔基所说“知识就是力量”,同时他又把读书心得带到了课堂上,语文、数学、美术,他教的风声水起,他代课的班成绩总是遥遥领先,由此他有了“金补丁”的称号。事情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他一接手“亚伟速录”就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挑起了亚伟速录机推广的大梁。1994年,亚伟机通过劳动部职业技能与技术鉴定,正式面向社会推广。谈起第一台亚伟速录机婴儿般呱呱坠地,唐总难掩兴奋,其实更大的困难等待着这位汉子。由于速录行业的特殊性,唐可亮不仅要卖出产品,对速录师的培训也要亲历亲为。1996年,由于房租及企业成本的增加,亚伟的事业一度曾遭遇瓶颈,恰逢美国人撰文评述中国庭审记录的落后,而此时由唐亚伟先生发明的亚伟速录机刚好试验成功,亚伟速录机遂成为法院指定的必备设备,并由高法向全国法院系统推广,仓库里的速录机一夜销謦,亚伟速录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目前,亚伟速录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领导人出访、高访会谈、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记录,各种会议记录,法院庭审,新闻采访,电视字幕,网络直播等数以万计掌握速录技能的专门人才活跃在人大、外交部、法院、大中型企业及会议现场,形成了一个速录从业人员群体,“金补丁老师”成了行业龙头企业的领军者。

亚伟速录最快纪录(用指尖留住声音的人)(3)

可贵的亚伟情结

有人说“亚伟”是一个产品的名称,“亚伟”是一个人名的代号,我却想说“亚伟”是一种人文精神,“亚伟”是一种情结,“亚伟人”一提起“亚伟”,心中充满了自豪,声调也提高了不少。“两句三年得,一吟两泪流”唐代诗人贾岛把诗做到了极致,世纪老人唐亚伟毕生研究速记,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应该说也做到了极致。唐可亮先生用二十年的时间推广亚伟速录,不余遗力并把这项技术推向市场,做成职业,造福于人类文化,亚伟速录让左右手同时执行不同的指令成为现实,真正做到了一心二用。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解决了速记翻译的信息处理难题,使其广泛应用于市场成为可能。这也是一种追求事业的极致。唐可亮是速录行业中的键盘大师,应该是和世界顶级钢琴大师比肩的人物,钢琴家弹奏的是音乐,塑造的是音乐人物,而他塑造的却是速录的历史,他站的高望的远,目光不仅局限于一个公司、一个地区,更着眼于行业的推进,事业的未来。

2010年,唐可亮把目光关注到了最该帮助的群体—残障人士。培养盲人速录师,通过训练视障人士不仅可以掌握亚伟速录技能,还可以完成同声速录。从2011年开始,亚伟速录和中国残疾人信息网合作,向全球听障人士用文字直播春晚,帮助聋哑朋友同步收看春晚节目,为聋哑人打开了一扇通向有声世界的天窗。同时他们还尽其所能,为北京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开办亚伟速录技能培训班,捐助速录机,为弱势群体释放光和热。唐可亮预言“速录机在不久的将来,犹如电脑、录音机、数码设备一样,一定会成为人们信息交流必备的组成部分”。

我国于1993年加入国际速联,在唐先生积极倡导下参与了国际速联的各项活动,自2006年起,我国陆续派出速录选手,参加了历届国际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获得了国际同仁的关注和尊重。2009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国际速联大会在中国举行,为世界和中国互通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刚刚闭幕的第五十届国际速联大会,中国速录健儿又收获了4金3银4铜的好成绩,“亚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而且这个奇迹还在延续着……。

亚伟速录最快纪录(用指尖留住声音的人)(4)

                                                                                        张永生 速记协会培训中心 速记协会培训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