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发展(勤劳双手搞产业)

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发展(勤劳双手搞产业)(1)

刘开伦正在清理猪栏。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覃春婷 摄

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发展(勤劳双手搞产业)(2)

刘开伦存栏的小猪。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覃春婷 摄

广西新闻网灵山12月11日讯(通讯员 覃春婷 实习生 黄日双)憨憨厚厚的猪,吃饱了就睡,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尽管它们的主人在一旁打扫卫生,也丝毫影响不到它们。“你们说得有道理!发展农业能解决温饱问题,要走上致富路,必须发展其他产业,改变自身的状况。”12月8日,刘开伦一边清理猪栏,一边同帮扶人说道。

刘开伦是灵山县平南镇勒菜村2015年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家庭人口4人,妻子患有长期慢性病,儿子重度残疾,女儿正在读初中九年级,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刘开伦一家在乡党委政府和帮扶责任人的关怀帮助下开始发展种养产业,已于2016年实现脱贫,渐渐走上了致富路,以前沉默寡言的他变得自信乐观而且越来越勤快,靠自己双手打拼过上了好日子,走路腰杆都挺直了。

“今年我共种植优质稻10亩,现在存栏16头猪,有10头是母猪,到12号母猪就要相继生产小猪,估计能生产50头小猪!”说起自己的产业,刘开伦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今年已经卖12头生猪,有40000多元的收入,春节前再出6头生猪,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格,至少还能再为我家增收20000多元呢!”

产业是稳定脱贫之根。十三五以来,刘开伦共获得产业奖补60000多元,在刘开伦眼中不仅要脱贫,更要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的帽子。现在的刘开伦与邻里和帮扶干部讨论的都是产业发展,如何实现增收。他和他们家的改变正是扶贫工作成效的缩影,无数的贫困户跟他一样,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2015年精准识别以来,灵山县通过不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扶持产业发展,引导、激励贫困户发展生产。今年以来,灵山县根据疫情特殊时期产业奖补政策,2020年全县累计安排贫困户以奖代补产业扶贫财政资金5346.2万元,覆盖贫困户31745户次;安排县级财政资金86.2万元用于边缘户产业奖补,覆盖边缘户606户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