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许小赛、刘亚迅 等

戍守海天写忠诚

陈小勇 李超 何鑫/口述

许小赛 本刊记者 刘亚迅/整理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1)

摄影:代宗锋

2013年11月23日,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我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我国领空。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以来,中国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一直保持常态化空中巡逻,对飞经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航空器进行识别和查证,是防御性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有专家学者指出,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设,是我国以实际实力和行动,进一步明确“东海现状”,并提醒国际社会和相关各方尊重中国的主权现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我国海防安全的潜在威胁,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

副团长陈小勇:披肝沥胆卫海空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2)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3)

副团长陈小勇(中)与战友运用数字化模拟系统进行空战对抗训练。

都说航空兵看天“吃饭”,可天气对我们来说却没有任何影响。4月19日,当得知战友又一次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紧急升空的消息后,我的思绪顿时回到了那次超低能见度战斗起飞……

那年1月,驻训机场刚下过一场大雨,雾霭弥漫,能见度大大低于战机的最低起降条件,而且周围又没有合适备降场,这意味着一旦本场天气变差,飞机将无法降落。就是在这样的极端气象条件下,战斗值班室突然传来上级指挥所转进的命令,我和后舱飞行员、时任副大队长李超紧急战斗起飞升空迎敌。

战机穿云破雾抵达目标海域后,突然发现某国双机编队正在我领海线附近海域活动,由于双方最近距离仅40千米,现场气氛骤然紧张。

我和李超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地做出各种机动动作,积极抢占有利位置,始终保持着压制态势,迫使对方最终退出对峙空域转向驶离。

返航途中,飞机一进海岸线就全淹没在云雾里,地标根本看不见,跑道也无法准确辨别,只能靠座舱仪表指示进行盲降,直到飞机高度仅有70米时,才勉强校准跑道。

自从1998年从事飞行工作以来,在这种超低气象条件下紧急战斗起飞,我还是第一次。尽管天气条件非常复杂,但当时我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起飞执行任务。”

和平时期,人们总感觉战争离自己很远,而对于我们来说战争就在下一秒。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以来,只要祖国和人民一声召唤,不管是三九寒冬、盛夏酷暑,还是逢年过节、放假休息,有时就是在午夜、下半夜、拂晓这些不利于起飞的特殊时段,我们都紧急升空过。

某年大年初一,全国都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战斗转进铃声又一次突然响起。我和战友驾驶战机立刻升空,与前来侦密的某国侦察机斗智斗勇,成功御敌于蓝色国门外,坚决捍卫了祖国领空安全。

有时在空中向外国战机喊话警告,从无线电公共频道中就会听到海面上我们渔民、商船船员的鼓掌和叫好,我感觉这是祖国和人民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4)

大队长李超:拿到“蓝天通行证”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5)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6)

起飞前,大队长李超(右)与战友检查飞机。

起飞就是战斗,升空就是作战。进入团里十几年来,外场塔台上的这句标语就从没变过。

自由空战可以说是我团实战化训练中的高难课目,也是提升飞行员技战术水平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守护东海防空识别区每一次都是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了能在与外军缠斗的时候不示弱、不吃亏,我把每次训练都当成一次战斗,每次飞行基本都在身体承受极限下进行。

一开始,为了能够拿到通往自由空战训练的“蓝天通行证”,我一直在偷偷给自己加班,别人跑5000,我就跑1万,别人练一组,我就练两组。

他们都喜欢称呼我“花脸猫”,每次走下飞机,脸上全是头盔勒出的深痕,胳膊、大腿上全是毛细血管被压破而渗出的血点。我总觉得,如果哪个架次没有出现血点,那就是训练没有到位。

自由空战准入门槛测试当天,强大的载荷让我快要窒息。第一次没有通过,我拉着研究所的人员软磨硬泡,要求再来一次。最终我凭着强大的毅力和平时练就的过硬身体素质,硬是坚持了下来。

下了离心机,看着脸上、胳膊上、腿上冒出的血点,我欣慰地笑了:这是自由空战的“蓝天通行证”。走下考场便走进战场,常态化的起飞维权,针锋相对的实战较量,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明天吃掉对手,今天就必须先吃透对手。

周春荣团长经常跟我们讲,唯有敢于较真碰硬,才能练出真本领,对战备训练的任何问题,允许质疑、允许争论、允许复议,所有人都可以跟他拍桌子瞪眼。

为了圆满完成战斗值班任务,我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用来琢磨“对手”,有时就连饭桌上的几分钟,也是3句话离不开这个话题,经常与战友就战术战法争个不休。

一次,我和战友在执行转场任务途中,突然接到前出至防空识别区某空域驱离外机的命令,我们迅即转入战斗状态前出。为了摆脱我机跟踪,狡猾的外机竟然耍出“减慢速度”“贴云飞行”“利用阳光作掩护”等小伎俩,我和僚机飞行员密切协调,灵活运用战术战法,始终保持有利态势,成功实施驱离。

近年来,每次起飞,我和战友都能精确掌握海空情况,灵活运用斗争策略,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把握战术主动,比意志、比毅力、比技术,每次看到自己拍摄取证的外机图片张贴在值班室墙上,便感觉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7)

“蓝军”分队最年轻飞行员何鑫:

强军路上砥砺前行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8)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9)

训练归来,飞行员何鑫(左)与战友交流战法。

“蓝军”分队所有骨干成员均是飞行上千小时的训练尖子。然而,在这里待过的飞行员都感慨:“当好‘蓝军’不易!”首先是难度高,一个简单的攻防机动编队课目就有10多套动作,每套动作都有复杂的高度变换;其次是强度大,一次两分钟不到的对抗,大队飞行员能飞出10多项极限数据。

作为“蓝军”分队里最年轻的飞行员,忘不了刚进入“蓝军”分队时的艰辛——第一次理论授课时,平时最简单的近战示意图,现在仿佛成了天书,全是密密麻麻的不规则、各种箭头搅在一起的图形。而这,才仅仅是开始。从准备到开飞,竟用了半年时间。说实话,当时想把头盔摔在地上的心都有,很痛苦。

真正上飞机后,才发现飞行的不易。由于飞行架次多,载荷大,动作复杂,极容易出现灰视。第一次飞行就灰视了3次,当时就感觉眼前一片模糊。一下飞机把袖子撸起来才发现,满胳膊全是血点,那是毛细血管被压破后形成的。但不论如何,改装完后感觉不管是心理上、技术上,对飞机的操控能力,还是空战把握上,确实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

“蓝军”是检验“红军”战斗力的“标尺”,更是砥砺“红军”的“磨刀石”。那年10月,一场检验性对抗演练在东海某海空域打响。此役,“蓝军”要穷尽一切办法,对“红军”防御圈完成突破。

兵力对比,极其悬殊:“蓝军”,战机10余架;“红军”,各型战机近50架。更让“蓝军”揪心的是:“红军”配有空中预警机!没有任何情况通报,没有任何预警力量,“蓝军”一无兵力优势、二无情报支撑,这仗还用打吗?“蓝军”要想突围,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有可能,要打。没可能,我们就打出一个可能!对抗前夜的准备会上,我们所有飞行员都血脉贲张。

对抗开始后,“蓝军”采取佯攻诱“敌”战术,多方向、多批次反复袭扰“红军”。攻击!攻击!再攻击!在一次又一次佯攻中,“红军”的防御渐渐松动。

“超低空突防!”机会稍纵即逝,指挥员果断下令突击。百米低空、全速飞行,我稳操驾驶杆、开满加力,在战友们的掩护下隐蔽突袭,一举击落“红军”预警机。

在当好“磨刀石”的同时,我们大队还担负着东海防空识别区战备值班任务。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以来,我们大队空勤人员有70%的时间是在战斗值班室度过,人均战斗值班时间长达7个月。

2013年4月的一天晚上,我和飞行员王岩担负战斗值班任务。空情警报声突然响起——“战斗转进!”

我拎起头盔冲向战备值班飞机。氤氲的雾气遮盖了星空,能见度快达到临界点,这样的夜间紧急起飞即便对一名成熟的飞行员来说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从接到命令到战机起飞,我们迅速出击,圆满完成查证驱离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时刻准备着”的真正内涵。

(原标题:戍守海天写忠诚,本文刊于《环球军事》2017年5月上半月版)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10)

防空雷达最新信息(海空雄鹰团紧急战斗起飞千余次)(11)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口述:陈小勇 李超 何鑫

整理:许小赛 本刊记者 刘亚迅

编辑:韩新新

值班:钱宗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