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为什么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陪伴慈禧53年的大太监李莲英:8岁就拿到的处世哲学)

“要免灾,不入空门便入黄门。”

算卦先生这话一出口,李莲英母亲曹氏的脸瞬间就白了,她是个信命的女人,命运让她不得不信命,早年,算命的说她克夫,没几年果然就应验了。

李莲英此时虽年仅8岁,可他毕竟已在当地的冬学念过书,所以,算命先生的话,他完全听懂了。他知道,这话往白里说就是:要免灾,不做和尚就得做太监。

逼着曹氏请算命先生算卦的灾,是长在李莲英膝盖上的“人面疮”。这种疮,因状似人脸而被命名为“人命疮”。科技并不发达的清末,它被视为妖魔一般的存在。

李莲英早已被膝盖上的人面疮折磨得身心疲累了,他生怕母亲会送他做和尚。所以,算完命的第二天,他就单独找到了在清宫做太监的崔玉贵。一见崔玉贵,他就用哀求的语气把事情的原委讲清楚了。

李莲英选择“黄门”,除了因为表叔崔玉贵在宫里外,还因为他觉得:相比做和尚,太监虽然要挨一刀,但至少能吃肉,如果混得好,还可以养活一家子。

李莲英主动请求净身,可崔玉贵却爱莫能助,他跟的主子慈禧尚且需要小心做人,何况他呢!李莲英不得不找到另一个在宫中做太监的老乡沈兰玉,在他的帮助下,李莲英净身了。

净身手术那天,母亲一直寸步不离地陪着,她没当着儿子的面哭过。但看到她肿得像核桃一样的双眼,李莲英知道:她哭过很多次。

李莲英躲过阉割初期的生死关后,曹氏就去了庙里并在佛前起誓:要常年吃斋,以保儿子平安。曹氏此后果然一生吃素,从不沾荤腥。

曹氏为李莲英一生平安决心吃素的举动,极大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他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出人头地,让自己的亲娘安心、过上好日子。”

李莲英为什么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陪伴慈禧53年的大太监李莲英:8岁就拿到的处世哲学)(1)

李莲英

一入宫门深似海,这点,李莲英拜师到太监刘多生门下时,就深有体会了。刘多生是紫禁城三大首领太监之一,他经常告诫李莲英说:“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他的言外之意是:提醒徒弟一定要谨言慎行。

李莲英跟了慈禧后,终于可以不用做打扫庭院、倒潲水一类的粗活了,他得了一个好差事:给慈禧梳头、盘头。

李莲英的这个差事,是他自己主动谋得的。为了这个差事,他专程央求沈兰玉给他弄了出宫腰牌,以学习梳头手艺。

正是这把梳子,让李莲英迈出了飞黄腾达的第一步。

慈禧的身边原本有一个红人,他就是与李莲英同为刘多生徒弟的安德海。这个人,曾经也是李莲英的偶像。

可很快,李莲英发现安德海得势后越来越猖狂了,他们的师父曾提醒他谨言慎行,可安德海哪里肯听。

安德海大李莲英4岁,他平日经常仗着慈禧的宠信欺负下面人,他甚至还敢仗着自己大总管的身份去得罪朝廷命官。任何时候,步子迈得太大都容易摔,安德海终因飞扬跋扈命丧山东。

安德海的死给了李莲英极大的启示,就在他死后不久,取代他成为大总管的李莲英就特地请人为自己求了一卦。这一卦的大致内容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宽。

这八个字,年已21岁的李莲英反复琢磨过了,他琢磨的结果是:自己往后,对主子必须比对爹娘还敬重;而对下面的人,则要尽可能地宽以待人。

关于“敬重”二字,李莲英下功夫琢磨得最多,他结合师父的教导和安德海的反例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做好“敬重”二字,必须心有畏惧,同时心有崇敬。

李莲英每次遇到得意的事时,总会对自己说:别得意,你只是皇室私家奴仆的首领,再厉害也只是个“奴仆”。

用今天的话说,李莲英是个极其认命的人。这种“认命”,让他养成了不抱怨的习惯。相比经常抱怨的人,不抱怨的人身上极少有戾气,关键,他们还总能给人谦恭、温顺的感觉。

李莲英认命的同时,也一直努力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一次,李莲英给慈禧梳头时,因为不小心弄掉了她几根头发,而遭到了训斥。作为大总管,被慈禧当着一众宫人的面训斥,这绝对不是好事。

慈禧向来爱美,她和所有女人一样不服老、怕老,一掉头发,她就会心情糟糕。平日里,李莲英又经常夸她头发好、不掉发,如今竟一下子掉下几根,她怎会不火呢!

李莲英为什么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陪伴慈禧53年的大太监李莲英:8岁就拿到的处世哲学)(2)

慈禧

掉头发本是再所难免的事,可慈禧却为此责罚李莲英,这事,换做谁都会觉得冤。李莲英一贯奉行的“认命”原则,让他迅速接受了自己被骂的事实,转而将全部心力放在了解决问题上。

被责骂当日,李莲英就跑到了御医房求助御医李德玉。李德玉平日受过李莲英不少恩惠,如今他来求自己,他自然会尽力想办法。

“要研制防脱发掉发的秘方,越快越好。”李莲英对李德玉说道。李德玉迅速集合了众御医的力量开始研究,仅仅几天时间,他们就研制出了“香发散”。

这香发散,并不能真的防脱发、防掉发,它只能黑亮头发、止痒去屑,可慈禧用过之后,竟直夸“小李子有心”。

能在被责骂后,还全无情绪地给主子解决问题,这点,绝非一般人能做到。察觉到李莲英的这个特质后,生性喜怒无常的慈禧自然更加看重他了。

对于李莲英而言,做到这点并不难,一来,他认命,二来,他从来真心敬重主子。

李莲英对慈禧的敬重经常让慈禧本人都很惊讶,一次,慈禧坐进新得的汽车里兜风时,他突然叫停。原因是:他突然发现开车的孙富龄不仅坐着,还坐在了老佛爷的前面。按照大清的祖制,这是大不敬。

慈禧一听,也觉得不妥,李莲英当即下令:孙富龄以后必须跪着开车。

李莲英对慈禧的敬重几乎无处不在,即便是被夸赞时,他也从来不忘来一句:“奴才这点机灵劲,还不都是太后老佛爷您调教出来的嘛!”

李莲英这类话说多了后,慈禧不仅开始真的觉得李莲英是自己调教的,她还开始对所有反对李莲英的人不满,慈禧似乎有一种逻辑:李莲英既然是自己调教,反对他的人,就是反对自己。

李莲英为什么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陪伴慈禧53年的大太监李莲英:8岁就拿到的处世哲学)(3)

李莲英

把主子当成爹妈敬重的李莲英,对待身边人一直尽可能地“款待”,他的宽以待人,给他积累了好人缘,日久后,他在宫里的路,自然是越走越顺。平日里,就连一些小宫女,也喜欢和他撒撒娇。

然而,要做好慈禧的亲信,一味只做好人必然不可能。政斗,从来见血。李莲英为了给慈禧分忧,做过的坏事,一点儿也不少。

李莲英做过的恶,除了“为慈禧修颐和园而挪用北洋海军的钱”等等这类事外,还包括杀光绪宠妃珍妃等等。

八国联军侵华后,李莲英随两宫西逃。逃到保定附近的普济寺时,一向信命的他决定求个签。

“求签算卦”是李莲英每次遇到难时,都会做的事。他这次求的签不好也不坏,灵签上写的是:

“劝君行善莫行凶,万顷心田常自摩。欺善怕恶伤阴骘,天理昭然祸自多。”

这张签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是劝人积德行善,以避祸事。拿到这张签的这年,李莲英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加上祸事当头,让他开始不断反思。回想往日自己做过的恶事时,他心里自然地有了悔悟之心。

人越登高,越怕跌,因为“高跌必重”。到了他这个年岁,他一心想的是“保命”,而非其他。荣华富贵这些,说来,他也享受过了,既已享受过,自然也就不稀罕了。

拿到这张灵签的瞬间,看着这上面的字,他越发相信命运了。他深深觉得: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否则,自己怎会在这种时候得到这样一张签呢,这签,不分明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指引吗!

这张灵签上的十六字,李莲英一字一句全记下了。当晚,他李莲英就做了一件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他把自己的被褥,让给了光绪皇帝。

原来,他们逃至保定时,地方官仓皇接驾,他们只给慈禧和李莲英准备了一个有被有褥的下脚处,而忽略了贵为天子的光绪皇帝。因为没有像样的休息地儿,入夜后,光绪只能蜷缩在一个冰凉的土炕上。

往常,李莲英并不会特别留意这些,这些年,因为慈禧与光绪不和,光绪帝一直是被刻意忽略的那个。可此时,李莲英却果断地将被褥送到了光绪帝身边并跪地请罪道:

“让皇上吃这种苦,都是奴才的疏忽,只是现在夜已深,请皇上迁就委屈,暂且用奴才的铺盖吧。”

李莲英的慷慨举动让身处困境的光绪帝感动不已,回宫后,他曾多次说:“若无李谙达(即好友),我活不到今天。”

李莲英为什么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陪伴慈禧53年的大太监李莲英:8岁就拿到的处世哲学)(4)

也从那晚起,光绪帝发现李莲英变了,他变得和往常很不一样了。光绪帝甚至因此以为:李莲英是察觉到形势有变,而有意向自己示好。

谁能想到,李莲英这所有的变化,仅仅是因为那张灵签。一如当年相信“自己非得入黄门才能免祸”一般,他坚信:“若不为善,自己将万劫不复”。

1908年,慈禧病倒了,她一病,就对光绪起了杀心。日夜陪伴在慈禧身边的李莲英察觉到了,他再次想到了7年前自己抽到的那张灵签:他想尽可能为光绪再做点什么,积积德也是好的。

光绪当时一直被囚禁在瀛台,就连他的皇后隆裕也很难见到他。李莲英思来想去后确定:自己不可能救得了光绪,但他可以让他走得安心些。

为了让光绪走得更安心,李莲英决定冒险让隆裕和他见最后一面。

李莲英打点好一切后,找到了隆裕,可隆裕因为惧怕慈禧竟犹豫不决,这下李莲英急坏了,他着急地道:“这次不见,以后就没有机会了。”隆裕听到这儿,才下定决心偷偷见光绪。

为了他们夫妻的这最后一次会面,李莲英可谓煞费苦心,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全程,他都偷偷为隆裕保驾护航。

李莲英和隆裕出现在光绪面前后,他竟对他们冷冷的。他再次错判了李莲英,他以为:李莲英是因为慈禧病重快死了,所以才特地来向自己示好。暗自高兴的光绪,摆出了主子的架势。

清楚光绪处境的隆裕涕泪双流,她无奈地看着光绪直摇头。这次夫妻重聚后不久,光绪就被宣布“因病驾崩”。

仅仅一天后,慈禧也死了。此时,李莲英已陪伴慈禧53年了。

慈禧葬礼上,负责办理丧事的李莲英一直痛哭不已。伤痛欲绝的李莲英让隆裕感动不已,想到这些年,她为自己亲姑姑慈禧所做的一切,她的心竟一下子被“哭软”了。

女人只要心软,就一切都好说。

为慈禧守孝一百天后,李莲英提出想告老还乡,隆裕想了想后同意了他的请求。那一刻,李莲英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离开前,他竟主动将自己收藏在宫中的七大盒财物全部交给了隆裕,他还说:

“这是皇家的东西,不应该流入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要离开宫廷了,所有这些宝物,奉还给主子。”

隆裕听完后,自然是更加感动,她打心眼里觉得:李莲英将财物留给自己,是他忠于姑姑慈禧的表现。

拜别隆裕前,李莲英还涕泪交加地道:

“我前后伺候太后这么多年,蒙太后的恩典,我这辈子也报不了,只有下辈子再报答了。我离开宫后,要给老佛爷守孝三年,稍尽奴才的一点孝心。”

听到李莲英这话后,受过他许多恩惠的隆裕落下泪来,她一边抹泪一边道:

“你在宫中服役多年,准你‘原品休致’”。

李莲英为什么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陪伴慈禧53年的大太监李莲英:8岁就拿到的处世哲学)(5)

右一为隆裕、中坐者为慈禧

听到这话后,李莲英一边磕头谢恩,一边又落了泪。对他而言,这‘原品休致’的恩典,当真是圣恩。这样一来,他离开皇宫后,不仅继续拥有官家身份,还可以每月领到六十两白银的薪水。

离开紫禁城后,李莲英在北平皇城根接近帝阙的地方,置了一所宅院,他一面继续为慈禧守孝,一面过着自己曾梦寐以求的普通小日子。

即便已经不在宫中,隆裕太后也一直念着他的好。宣统大婚,竟以节省开支名义,将包饭交给了李莲英投资的饭馆东兴楼。李莲英接到这项“大业务”后,竟因念及故主旧恩决定:“所包伙食,仅收成本”。

为慈禧守孝三年满后,李莲英突患急性肺炎,病入膏肓之际,他叮嘱后代:丧事一定要奏明朝廷,请隆裕太后恩准定夺。

弥留之际,李莲英将自己的上百万两白银、大量珠宝、价值万贯的几处房产分送给几个嗣子和侄儿等。

交代完遗嘱仅仅几天后,李莲英就因医治无效离世了,享年64岁。

李莲英死后,隆裕太后降旨:“依祖宗成法,依六品以上太监成例,赐茔地一块,在德胜门外恩济庄大公地。”

隆裕太后亲自关照下,李莲英有了太监茔地里是最有气派的坟墓。这个墓地不仅独门独院,还前有石桥和牌坊,牌坊上横眉写着“钦赐李大总管之墓”。

更加让人艳羡不已的是,他死后,清政府还为他保留了阳宅四五十间,另有一座专门的祠堂,祠堂内挂李莲英画像,供人奉祀。

无论生前还是死后,李莲英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太监”。

李莲英为什么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陪伴慈禧53年的大太监李莲英:8岁就拿到的处世哲学)(6)

李莲英

某种意义上而言,李莲英的一生几乎是圆满的,然而,颇为美中不足的是:他死后,他过继的嗣子游手好闲,继承了他的百万家产后,他们一个赛一个地狂嫖滥赌,将他一生聚敛而来的财产,变卖得一干二净。

李莲英去世20年后,有人在德胜门晓市发现了他当年受赐的珍贵皮氅外褂、碧缕牙筒、翠幛围肩等。为何?他的几个嗣子变卖了他的全部家产。

抗战时期,李莲英的两个嗣子因贫病交加,先后倒毙街头。

若知道这般结局,李莲英或许就不会将家产留给嗣子了。但一生信命的李莲英,或许也并不会后悔,毕竟,在他眼里:世间的一切,都是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