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农作物的好帮手

家燕为燕科燕属的鸟类。它是一种夏候鸟,喜欢栖息在人类居住的环境,鸣声尖锐而短促。

农作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农作物的好帮手(1)

农作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农作物的好帮手(2)

家燕雌雄羽色相似。前额深栗色,上体从头顶一直到尾上覆羽均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两翼小覆羽、内侧覆羽和内侧飞羽亦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褐色微具蓝色光泽,飞羽狭长。尾长、呈深叉状。最外侧一对尾羽特形延长,其余尾羽由两侧向中央依次递减,除中央一对尾羽外,所有尾羽内翈均具一大型白斑,飞行时尾平展,其内翈上的白斑相互连成“V”字形。颏、喉和上胸栗色或棕栗色,其后有一黑色环带,有的黑环在中段被侵入栗色中断,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棕白色,也有呈淡棕色和淡赭桂色的,随亚种而不同,但均无斑纹。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黑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尾较短,羽色亦较暗淡。

燕子体重14-22g,体长132-197mm,嘴峰6-9mm;翅101-121mm;尾66-112mm;跗蹠8-12mm。

家燕善飞行,整天大多数时间都成群地在村庄及其附近的田野上空不停地飞翔,飞行迅速敏捷,有时飞得很高,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有时又紧贴水面一闪而过,时东时西,忽上忽下,没有固定飞行方向,有时还不停地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栖息地2平方公里范围内活动。每日活动时间较长,据在长白山的观察,一般早晨4:00多即开始活动,直到傍晚7:00多钟才停止活动。其中尤以7:00-8:00和17:00-18:00最为活跃,中午常作短暂休息。有时亦与金腰燕一起活动。

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蚊、蝇、蛾、蚁、蜂、叶蝉、象甲、金龟甲、叩头甲、蜻蜓等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蜓目等昆虫。

分布范围广,极少数地区没有,是爱沙尼亚和奥地利的国鸟。

农作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农作物的好帮手(3)

繁殖期4-7月。多数1年繁殖2窝,第一窝通常在4-6月,第二窝多在6-7月。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繁殖活动,此时雌雄鸟甚为活跃,常成对活动在居民点,时而在空中飞翔,时而栖于房顶或房檐下横梁上,并以清脆婉转的声音反复鸣叫。经过这种求偶表演后,雌雄家燕即开始营巢。巢多置于人类房舍内外墙壁上、屋椽下或横梁上,甚至在悬吊着的电灯头上筑巢。筑巢时雌雄亲鸟轮流从江河、湖泊、沼泽、水田、池塘等水域岸边衔取泥、麻、线和枯草茎、草根,再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然后再用嘴从巢的基部逐渐向上整齐而紧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坚固的外壳。然后用3-5天的时间衔取干的细草茎和草根,再用唾液将它们粘铺于巢底,形成一个干燥而舒适的内垫,最后再垫以柔软的植物纤维、头发和鸟类羽毛。每个巢从开始营造到最后结束,需8-14天时间。巢的大小据在长白山测量的5窝,外径为12-13cm,内径8-10cm,高5-8cm,深3-5cm,巢开口向上,呈平底小碗状。

家燕是中国人民最熟知和最常见的一种夏候鸟,分布广,数量大,也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就有保护家燕的习俗和传统,认为家燕来家筑窝会给家庭带来幸运,因而不仅保护家燕,还常常为它们提供筑巢条件,从而使家燕得到繁衍、种群不断壮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一些人怕弄脏屋子不让家燕在房上营巢,有的甚至捕食家燕,从煮烤麻雀转而煮烤家燕,从而使家燕的种群数量受到很大影响,历史上家燕分布较多的地区,也很少见到家燕了。有的地区已将家燕列入了地区保护动物名单。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