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教育为何频频被提上议程呢(编程教育为何频频被提上议程)

“两会”已经结束有一段时间了,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每次“两会”的召开都会有很多事关民生很有价值的提案出现在新闻上,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身为一个家长,我们首要关注的就是事关孩子教育的话题动向了,掌握第一手讯息,预测未来教育的发展动向,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规划。那么,具体提出了哪些关于“教育”的提案呢?

编程教育为何频频被提上议程呢(编程教育为何频频被提上议程)(1)

回顾“两会”编程成热搜

021年全国两会中,提及了关于推广普及编程教育的建议:

科技素养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我国对科技人才培养的长远布局刻不容缓。

因此,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国家人才紧缺的这些高端领域,“十四五”中必定会受到国家加倍的重视,这些行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已经提上日程。其中,与编程相关的领域占比高达40%


  • 其中还有不少“大佬”集体PICK人工智能:

人大代表杨金龙:建议研发统一的编程课程体系,他在提案中指出:

① 加强研发力量,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并编制统一教材;

② 在社团课中增加编程类课程;

③ 利用线上免费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网络安全不仅关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也和老百姓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进一步加强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加快构建人工智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帮助青年学生掌握新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事实上,2020年也提到了“少儿编程教育”:

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向全国两会提交多份提案:《关于稳步推动编程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学体系,着力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提案》就让“少儿编程”登上热搜,一跃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提案提议将少儿编程纳入学业水平考试,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

编程教育为何频频被提上议程呢(编程教育为何频频被提上议程)(2)

国家越来越重视编程教育

其实不止“两会”,前几年,国家层面不断推出相关政策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编程教育的发展:

  • 2017 年 7 月 20 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要求“ 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对外公示《关于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列出了 35 项全国竞赛前7项均为编程类竞赛,用以推动编程教育的发展。
  • 2020年,仅仅三年时间,我国的省市涉及编程教育政策新出台了14项。
  • 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稳步推动编程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学体系,着力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提案》

编程教育为何频频被提上议程呢(编程教育为何频频被提上议程)(3)

从地区看:出台政策的部门既有教育部,也有北京、浙江、福建厦门等教育资源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有河南、山西等中西部地区;

从政策的内容看,政策的颗粒度也已经细化到具体的落地执行内容,以浙江省为例,政策要求浙江省新学期3—9年级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将同步替换新教材其中,八年级将新增Python课程内容。

除此之外,教育部办公厅对外公示《关于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列出了 35 项全国竞赛前7项均为编程类竞赛,用以推动编程教育的发展。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足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人工智能发展、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推广普及编程教育的决心。

编程教育为何频频被提上议程呢(编程教育为何频频被提上议程)(4)

编程教育的实质

编程就是用计算机读得懂的语言,告诉它你要做的事。编程思维并不是计算机的思维,而永远是人的思维。谷歌公司将计算思维概括为四种类型:分解问题、模式认知、抽象思维、算法设计。

我国学者指出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能够清晰、抽象地将问题和解决方案用信息处理代理(机器或人)所能有效执行的方式表述出来。尽管定义形式各异,但可见编程思维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复合型过程思维。

学习编程并不是让孩子长大当一个程序员,而是学会用“编程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编程会让我们的工作方法更加的科学严谨,也会帮助孩子学好其他学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我们即将踏入一个由计算机与机器人主导的人工智能的时代。编程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中一种基础的、核心的技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