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十佳美丽乡村(述说吉林宜居宜业新乡村)
宜居宜业新乡村
乡村10月,硕果满枝,稻谷飘香。
穿行在乡镇村屯,随处可见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平坦的村道两边郁郁葱葱,宽阔整洁的文化广场欢声笑语……如今,美丽、宜居、洁净的乡村遍布吉林大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实施了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攻坚战。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硬件的“面子”和文明乡风、村规民约的“里子”双双提升,群众生活习惯悄然改变,幸福感持续提升。
长春市净月高新区新湖镇新兴村慢山里研学基地。 (资料图片)
脏乱差到洁净美 乡村景色“靓”起来
如今的双辽市永加乡忠信村,3000平方米的人工湖,整齐划一的村落民宅,金灿灿的荣誉墙,凉亭、甬道、花圃、回廊、假山、风景石等景观,再也见不到以前脏乱的环境了。
“原来村道上泥泞不堪,鸡鸭比人多。2015年,村里自筹资金将1万平方米的废弃地建成了村文化主题公园。现在村里无论是道路、环境、卫生,还是农民的精气神,都发生着改变。”双辽市永加乡忠信村党支部书记宋长春说。
在村庄整洁上,忠信村建设了“五个一”生态工程,建造了环村绿化带、硬质现代化样板街、“四位一体”沼气池,实施了标准化房屋改造工程和自来水入户工程。生产、生活、科研三区分离,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村民安居乐业。
从“环境美”到“生态美”,从“生态美”到“人文美”。伴随着越来越多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你家有几颗星?”近段时间,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清水村很多村民屋外挂着“星级文明户”标识,一些乡亲见面,时常聊起“星级文明户”评选。在这块小牌子上,有勤劳致富星、垃圾分类星、不滥办酒席星、无秸秆焚烧星、无违规建房星等10项内容。
“小评比”触动观念大转变。被评为“十星文明户”的韩万胜,成为了村里的“红人”。他对记者说:“通过星级文明户的评比,现在俺们都很珍惜环境,互相监督,自觉爱护,邻里邻居互相帮忙,处的跟一家人一样。”
忠信村、清水村等村的美丽蜕变,仅是我省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为了加快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近年来,我省组织实施春季、夏秋、冬季村庄清洁行动“三大战役”,开展“三清一改一建”清洁行动,推动村容村貌由“清脏”向“治乱”转变、由“村庄”向“庭院”延伸、由“统一”向“特色”演进,现已绿化美化村屯1301个,实现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县域全覆盖。
“将就用”变“讲究用” 革了厕所的“命”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关系着农村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
走进双辽市王奔镇宝山村,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一间黑色主体、白色边沿,上方带有白色排风管的新式厕所。
“这是微生物降解式旱厕,跟城里的公厕没两样,上面还加了带有长手柄的可移动盖子,既干净又卫生;墙体四面封闭,不怕风雨不走光;棚顶安着灯,晚上如厕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63岁的村民步大爷乐呵呵地对记者说,院子里再闻不到厕所味儿了。
污水横流、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对于不少农民来说,散落在村落各个角落的旱厕,是他们儿时的记忆。“以前上厕所很痛苦,夏天蚊虫叮、冬天冻得要命,再加上那个臭味啊……粪便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房前屋后的水沟里,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更易滋生蚊蝇。”步大爷回忆起从前连连摇头。谈起现在他感慨万千,“子女都在城里安了家,过去回来最不习惯的就是上厕所。自打改厕后,孩子回来也不别扭了。”
为让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样拥有干净整洁的卫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吉林省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旱厕建设标准》和《农村户用卫生旱厕建设技术规范》,制定了《扎实推进吉林省“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供了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同时,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以水为先”的原则,我省遴选确定了适宜高寒干旱地区的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旱厕主推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推广管网式水冲厕所和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农村旱厕“从有到优”的提升。
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农厕改造61万户。
庭院“小美”扮靓乡村“大美”。伴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美收官,今年,我省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大整治水平,进一步打造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环境优雅、美丽宜居的现代村屯,为建设美丽吉林、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集安市太王镇钱湾村特色“果宿”露营基地。 本报记者 隋二龙 摄
“感觉自己住在公园里”
“脏水塘,冒烟道;鸡鸭飞,牛羊叫;柴禾到处堆,垃圾随便倒”。这曾是双辽市双山镇百禄村村屯环境的真实写照。
“俺们村里的环境现在是越来越好了,有了专门的分类垃圾箱,大家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提高了,路两旁都栽上了树,种上了花,还建了两座小公园,空气特别的新鲜,感觉自己住在了公园里。”双山镇百禄村村民刘艳欣喜地说。
近年来,双辽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做文章,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实现“屯净、地绿、水清、路畅”为建设目标,推行垃圾处理“六归分类、五步处理”工作法。
“我们引导村民把垃圾分成六大类,残羹剩饭等厨余垃圾归户处理,禽畜粪草垃圾归堆还田,建筑垃圾归坑填埋,农药瓶等有害垃圾归废回收,旧纸壳等可回收垃圾归类变现,不可回收垃圾归箱送往垃圾处理厂……”王奔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村民对这套“程序”那是相当娴熟。在实行垃圾“六归”分类的基础上,还建立了“桶分类、车收集、箱转运、站压缩、厂处理”处置流程,由此形成环环相扣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闭环”体系。
雨中的王奔镇宝山村,没有污水横流,不见一点垃圾,干净美丽得像一幅画。“分类定点扔垃圾,能得积分换奖励,我西屋那几桶豆油都是用积分换来的。”村民步宝和指着自家院门口“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的牌匾高兴地说,“现在村里环境大变样,日子越过越舒心。”
加强垃圾治理,百姓是主体。为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宝山村每月进行一次村级“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活动,对当选家庭给予积分奖励,凭积分可到村爱心超市兑换各种商品,政府对超市给予相应补贴。奖励机制的全面推行,使村民实现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观念转变。
如今,整齐干净的农家小院,平坦笔直的村屯道路,道路两侧的绿树红花……一幅幅美丽乡村新图景映射着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切变化。
火热的老姜农家院
“咱可不是吹牛,就靠自家这个小院儿,我和老伴儿一年能挣五六万元呢!”说起农家院里的欢喜日子,集安市太王镇钱湾村“老姜农家院”主人姜贵成脸上堆满了笑容。
老姜今年71岁,脸膛黑红,是个地道的庄稼汉。
2014年,钱湾村决定发展乡村旅游,老姜当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是党员,就寻思带头干干试试,拿出2万元钱收拾房子、置办家什。2014年5月,俺家的民宿开张营业,当时心里也犯嘀咕,哪成想第一年就挣了2万多元钱。”打开话匣子,老姜眼里闪着光,精神头儿十足。
第二年,尝到甜头的老姜果断增加投入,把家里剩下的民房也改造成民宿,整修了门前地面,方便游客停车。一番操作之后,“老姜农家院”的生意更火了。
“家门口最多时停了12台车,吃饭的、住宿的,老热闹了。以前,俺们老两口守着4亩地,再打点零工,一年也就收入五六千块。”老姜开心地说,“现在收入翻了好几倍,我还给老伴儿交了社保,一下交了8万元,现在都从社保领‘工资’了……”
站在老姜家的四方小院里,一畦菜园,甚是规整。这座乡村民宿既保留了农村的自然韵味,又雅致整洁。
老姜的老伴儿周立梅接过话茬:“今年刚进9月,就有游客打电话订‘十一’假期的客房,还特别嘱咐要品尝集安特产,水果、栗子、鸭绿江鱼……俺们这里样样都可受欢迎了。”足不出村当上“小老板”、吃上“旅游饭”,老两口忙碌且欢喜。
日头偏西,老姜捡了一筐柴禾进屋,一边烧炕,一边细数这几年的变化。
“钱湾村地少,我们老两口岁数大了,以前一直靠儿女养活。这几年办乡村民宿,不仅攒下了钱,还能帮衬帮衬孩子。”熊熊的灶火映衬下,老姜脸上的笑容温暖又幸福。
一步先手棋,赢得满盘活。“老姜农家院”火了,村里的人也都活心了。现在,钱湾村有各类民宿85户,依托钱湾村夹皮沟4000亩水果基地,发展水果采摘,打造“果宿”木屋露营基地,不仅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更走出了一条充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夜幕四合,老姜已经把炕烧得热乎乎的,民宿门前高挂的红灯笼也都亮起来了,一派喜庆祥和。
老姜站在院门口,望着红灯笼说:“从‘穷窝窝’变成乡村旅游的‘香饽饽’,以后好日子会越来越多。”
方寸之“变”
秋日的阳光温暖明媚。近日,记者走进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平整干净的柏油路两旁花团锦簇;五座新落成的汉白玉小桥静卧在穿村流过的小溪上;村庄周边,一片片金黄的水稻垂下沉甸甸的稻穗,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村民姜香花家中,院子里整洁干净,墙边卧满金黄的玉米棒,地上晾晒着火红的辣椒,院内丰收之景扑面而来。见有人到访,姜香花从菜园里站起身,连忙摘下手套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坐坐。
姜香花家是典型的朝鲜族住宅。一铺火炕上摆放着具有古朴韵味的柜子,当年来光东村视察时的照片立在电视机旁。推开最里侧的门,洁净的卫生间映入眼帘,抽水马桶、浴霸、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指着卫生间内“新潮”的设施,姜香花笑着对记者说:“以前家家都是旱厕,一到夏天蝇虫乱飞、臭气熏天,上厕所得捏着鼻子、踮起脚尖。入了冬,碰上下雪天,外面又冷又滑,还容易摔跟头。”
“用上了新厕所,不仅仅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难题,也让我们村越来越美了。”姜香花告诉记者,她出国务工10年,在2019年回到了村里。村里的变化让她安心留在了家乡。她把家里一公顷田地承包了出去,自己做起了民宿生意。“赶上旺季时,每个月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姜香花笑得合不拢嘴。
站在村子里放眼望去,白墙黛瓦、飞檐翘顶的朝鲜族风情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前来体验朝鲜族风情民宿的游客络绎不绝。“没想到农村的厕所居然‘城里范儿’十足,干净整洁,设施人性化。”上海游客尹厚宝称赞道。
“2015年7月16日,来到我们光东村,叮嘱新农村建设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从那以后,这小小的‘厕所革命’让光东村变了大模样。”光东村党支部书记玄杰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从2015年开始,和龙市以光东村作为试点村,投资350万元改造了全村210户室内卫生间,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
如今,环境好了,村子美了,光东村的旅游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了。“仅2021年,来我们村的游客就达到了20万人次。2015年至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1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76万元。”玄杰说。
来源:彩练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