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

四月份,罗马尼亚颁布了一项禁止向欧盟以外地区出口小麦、大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军事禁令,同时规定欧盟成员国若要采购相关农产品需先证明自己是为了满足本国需求而非转售他国。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1)

总理表示需优先确保国内供应

这一举措使罗马尼亚成为新冠疫情期间第一个禁止谷物出口的国家,其他国家虽有类似的粮食出口限制,但只是针对个别粮食品类,这份敢于“吃螃蟹”魄力,似乎是在向外界展示其在农业方面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过,由于受到欧盟的批评,这项禁令在一周之后就被取消了,其虽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又不得不考虑国际联盟的意见。

开放又封闭的地理环境

从世界地图上看,罗马尼亚仿似一个捏紧的拳头,牟足了力气从黑海之中打入欧洲,却因被匈利、乌克兰、摩尔多瓦、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五国环绕而无法“大展拳脚”,给人一种生存于夹缝中的压迫感。

它虽然拥有黑海最大港口——康斯坦察港,但其海岸线又短又直,无法支撑规模更大、数量更多的海港,更何况黑海是一个内陆海,周围的乌克兰、俄罗斯、土耳其又都不是小角色,想要在这片“星辰大海”中肆意遨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2)

受限于这种既开放又封闭的地理环境,在水路和陆路都要穿越邻国的情况下,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罗马尼亚的历史,正是一个在邻国的夹缝中挣扎求生,在国际势力间摇摆战队的过程。

坎坷曲折的统一之路

自10世纪末被匈牙利侵占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之后,散布在罗马尼亚各地的小公国们为了应对接踵而至的波兰、鞑靼等外族强敌,开始联合起来一致对外,逐渐融合为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摩尔多瓦三大公国,并于14世纪进入三国鼎立时期。

不同于中国魏、蜀、吴三国间的相互征讨,罗马尼亚三大公国,自诞生之日起,便被强敌环肆,特兰西瓦尼亚公国甚至是在被匈牙利占领后才形成的一个自治公国,应对外族一直是三国的首要任务,相互之间时常联合作战,共同御敌,关系也日益亲密。

在这种情况下,三国的统一已是历史必然,但令人无奈的是,由于周边强国的干涉,三大公国只在1599-1600年间实现了不到一年的统一,而实现统一的米哈依·维泰阿佐尔也在1601年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授意刺杀,在他去世之后,三大公国紧接着又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3)

1600年的三大公国

17世纪末,崛起的俄国、奥地利也加入了瓜分罗马尼亚的行列,致使罗马尼亚成为周边列强牵制彼此的谈判筹码。为了阻止对方在罗马尼亚地区的进一步扩张,1856年俄土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奥地利、英国、法国、普鲁士、俄国、撒丁和土耳其七国经过协商,允许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并,但仍需以奥斯曼为宗主国。

随后,两大公国在1859通过选举亚历山德鲁·约安·库扎为其共同大公,进而实现了罗马尼亚的部分统一,并于1862年定国名为罗马尼亚,意为“罗马人的地方”。至于罗马尼亚和罗马帝国有什么关系,暂且按下不表。

1877年,罗马尼亚为了争取独立,与俄国联盟对战奥斯曼,战争胜利后,其虽然如愿以偿的摆脱奥斯曼,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却又被俄国强行割占了比萨拉比亚地区,可谓“刚出虎口,又入狼穴”。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4)

比萨拉比亚地区(深色区域)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8年,比萨拉比亚、特兰西瓦尼亚等地才与罗马尼亚合并,实现罗马尼亚的完全统一。

顺潮而行,国际势力间左右摇摆

长期被外国占领和统治的罗马尼亚为了保持来之不易的统一和独立,开始拉拢周边国家,着手打造以自己为主导的国际联盟,分别与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成立了小协约国,与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建立巴尔干协约国。

然而,好景不长,这两个区域联盟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被迫解体。在集体安全策略受挫之后,罗马尼亚开始在国际阵营间找寻自己的位置。

二战后,罗马尼亚共产党成为国家领导力量,于1947年建立了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更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了由苏联牵头组建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类似于欧洲经济共同体),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是世界上第三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收回了外国资本和国际垄断组织手中的生产资料,建立了独立且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促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到1977年,其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30位,成为最富裕的53个国家和地区之一。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5)

欧共体(蓝色)和经互会(红色)

但其并不愿意被经互会、以及苏联完全掌控,抵制苏联在经互会中提出的将罗马尼亚变成原材料供应国的计划,反对苏联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体化发展路线,拒绝将本国经济与苏联捆绑在一起,一心坚持独立自主,并逐渐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1989年,罗马尼亚在齐奥塞斯库社会主义政权垮台之后,宣布转入西欧社会体系,把融入欧盟作为最终目标,以入盟规范为行动指南,推动政治体制转型及国民经济复苏,并成功于2007年正式加入欧盟,在这个过程中,其国民经济虽略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入盟为罗马尼亚带来了广阔的劳务输出市场,形式多样的农业补贴,以及全方位的资金援助,援助方向甚至涉及历史文化领域,譬如,将资助罗马尼亚恢复和重建古罗马时期乌尔皮亚·特拉安娜·萨尔米基盖图萨堡垒的圆形剧场及周边建筑,助其重现2000年前的盛景。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6)

遗址修复概念图

然而,享受了诸多福利的罗马尼亚,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反而在入盟后变的更加不稳定了,仅在入盟后的第一个10年内,就更换了13届政府,大规模抗议活动几乎每年都有。

同时,对欧盟标准执行也有所懈怠,对欧盟所发出的倡议也不再全盘接受,例如,始终未能依照欧盟标准进行有效的反腐败斗争和司法改革,不支持欧盟的难民分配协议,拒绝强迫其他成员国接受难民等。

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不是欧盟让罗马尼亚的社会问题变多了,而是先前的罗马尼亚太懂得隐忍与克制,自上而下一心入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连相互之间的争斗也会非常默契的维持在入盟所要求的“制度稳定”范围内,而加入欧盟后,入盟规范失去了约束力,开始无所顾忌的展现真性情了。

对于欧盟政策的懈怠也符合其一贯的民族特性,即便初入欧盟,强国林立,也从不当自己是“新人”、“小国”,不会一味的顺从,更不会沉浸与所处阵营而放弃外部的发展机遇,譬如,于2015年成为首批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欧盟国家。

追根溯源,这种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其在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密不可分。

辉煌而古老的民族后裔

欧盟资助修复的历史遗迹所在的位置,是古罗马时期达契亚行省的首府。达契亚行省原本是一个独立的王国,由罗马尼亚的祖先达契亚人建立,公元106年,达契亚王国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达契亚人勇猛顽强,军事力量强大,著名的波斯君主大流士一世,以及亚历山大大帝都曾率军至此而未能将其征服。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的西汉时期,达契亚军事统帅布雷比斯塔成功统一达契亚各部,建立起了独立而统一的达契亚王国。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7)

历史上的达契亚(红色区域)

建国之后的达契亚国富兵强,曾在凯撒和庞培的斗争中向庞培提供军事援助,涉足罗马帝国内政,并时常趁罗马帝国内部不稳之时骚扰边界,致使两国军事摩擦不断。

公元85年,达契亚人再次渡过多瑙河侵犯罗马领土,并击败了前去迎击的罗马军团,但因在随后的战争中遭遇失败,而不得不向罗马帝国求和。罗马帝国因始终未能捣毁达契亚人的根据地,又需更多兵力去应对多瑙河上游的日耳曼裔部族,遂同意议和。

根据议和协议,罗马帝国需每年向达契亚提供财政和物资援助,而达契亚所要做的只是在名义上承认自己为罗马帝国的附庸国,既能享受和平,又能拿着罗马帝国的物资巩固边防,修筑堡垒,对达契亚来说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

被后世称为“罗马五贤帝”之一的图拉真继位后,立志要击败达契亚,终止这用金钱换来的和平,遂以边界地区达契亚士兵袭击罗马军队破坏和平协议为由,率领罗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斗部队,通过101年和105年的两次达契亚战争,吞并了达契亚,将其纳入帝国统治。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8)

图拉真时代的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对自己所征服的地区,一直都是采取民族同化政策,允许他们继续生活在原来的土地上,并逐渐将他们转化为罗马人。

然而,达契亚却是一个例外,图拉真在占领达契亚后,“留土不留人”,驱逐了几乎所有的达契亚人,并迁入了大量罗马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达契亚人是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民族,直接的民族同化难以推行。

这一举措也意外的保留了达契亚人的民族内核,他们迁居至北部偏远地区,时不时的南下袭击罗马驻军,直到165年后,罗马帝国退出达契亚。

此后,继续留在达契亚的罗马人和达契亚人逐渐融合,形成了现代罗马尼亚民族。

可以说如今的罗马尼亚人是达契亚和罗马帝国两大强国的共同后裔,他们自然不会视自己为弱国小国,更不会甘心臣服强国,或者完全顺从某个国际联盟,只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甚至愿意暂时示弱,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历史遗留的分裂危机

正如罗马帝国征服达契亚时因无法同化而采取民族大换血一样,罗马人与达契亚人融合之后的罗马尼亚人依然是入侵该地的强国们难以同化的对象。

因此,占领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匈牙利同样对该地区进行了民族置换,通过大量移民,致使当地罗马尼亚族人所占的比例不断减少,发展至今,匈牙利族已经成为罗马尼亚最大的少数民族,塞克勒地区(包括科瓦斯纳县、哈尔古塔县、穆列什县的一部分)因匈牙利族所占人口比重远超罗马尼亚族,几乎成为匈牙利的“民族飞地”。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9)

塞克勒地区所在位置

历史上的罗马人和达契亚人之所以能够融为一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罗马帝国已经消亡,而匈牙利不但存在而且还有着不容小觑的势力,甚至曾颁布《邻国匈牙利族人地位法》,对他国“指手画脚”,促使罗马尼亚的匈牙利族裔“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安心融入当地,一直在寻求领土自治。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罗马尼亚参议院在29日否决了众议院通过的一项授予塞克勒兰地区自治权的《塞克勒自治法案》。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10)

关于众议院否决自治法案的报道

这一法案是在4月23日被罗马尼亚众议院自动通过的,罗马尼亚媒体将其通过的原因归结为“新冠疫情引发的混乱,致使该法案因超过表决日期未被表决而默认通过”,法案通过后引发了政党间的相互指责,均表示议会并不是真的支持这一法案。

为了避免日后再次出现影响罗马尼亚民族关系的法案,众议院和参议院的院长在5月6日宣布,将提交法案修改众参两院条例,“禁止议会讨论任何会影响罗马尼亚国家民族、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的法案”。

鉴于欧洲许多现代国家都是在强国的干预下,通过“民族自决”产生的,“一个民族就应该有一个国家”的想法非常普遍,即使议会不再讨论相关提案,匈牙利族裔寻求领土自治的尝试也不会就此终结,终将成为影响罗马尼亚内部稳定,恶化罗匈两国关系的导火索。

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中生存的罗马尼亚,幸好还有一个种什么长什么的肥沃土地,四月份谷物出口禁令之所以取消,原因还在于本国农民的反对。

罗马尼亚从事农业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欧盟中比例最高的国家。农业产量远远大于国内需求,小麦和玉米产量更是国内消费量的四倍,如果禁止谷物出口,在农民收入下降的同时,如何存放这些多余的谷物也将是令农民头疼的大问题。

世界评价罗马尼亚(世界夹缝中摇摆逐利的帝国后裔)(11)

然而,世事变幻莫测,从4月至今,罗马尼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的干旱,将近100万公顷的农作物土地受到影响,优先保障国内需求成为共识,农业部也已在考虑采取新的粮食出口限制。

作为欧盟第二大小麦出口国,欧洲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农业已成为其在世界夹缝中争取话语权,展现影响力的一大支柱。

参考文献:

李秀环等.列国志:罗马尼亚(第二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日本]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中信出版社.2013

孔源.罗马尼亚:历史夹缝里的国家.世界知识.2006

徐刚.东欧国家跨界民族问题探析:以匈牙利族人为例.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

张茂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建设三十三年.现代国际关系.1984

高歌.入盟十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的政治不稳定.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