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话搞笑方言大全(湖南话之张家界方言)

张家界话搞笑方言大全(湖南话之张家界方言)(1)

第一节 概 况

张家界方言属西南官话(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这与历史上大规模的北民南迁有密切关系。

据史籍记载,北方居民迁入张家界定居的次数甚多,但规模大、人数多的只有四次。

第一次是尧帝晚年,“舜放驩兜于崇山”,实际上是强大的驩兜族南迁到以张家界崇山〈历史上的慈利崇山、 大庸崇山)为中心的澧水上、中游大部分地方定居 (有的成为苗族先民〉。

第二次是鲁文公十六年 (前611年)楚国灭掉庸国后,大量庸人向西南迁徙,最后到以市域大庸(溶)溪为中心的溪河两岸定居。

第三次是春秋末年,楚国势力向南扩张,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在慈利筑白公城后,楚人大规模徙人澧水中、下游大部分地方。第四次 是世居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受中原文化影响早的巴人 (土家族先民〉于战国时流徙到澧水上、中游部分地方〈后成为“武陵蛮”、“零阳蛮”、“澧中蛮”、“涹中蛮”......最后定名为土家族)。

这四次迁入因其规模大、人数多,时间、地域集中,都先后使当地的土著语言受到巨大冲击 。这是形成于澧水上、中游的张家界话与北方话产生亲缘关系的历史渊源。

张家界话搞笑方言大全(湖南话之张家界方言)(2)

宋末元初,从云南迁入张家界定居的白族 (主要分布在桑植县〉,虽不来自北方,但由于接受汉文化较早,又长期与土家族、苗族、汉族在文化方面不断地交流、融合,也深受北方话的影响。

明清时,虽有众多江西居民陆续迁至张家界定居,但由于每次迁入的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且时间、地域不集中,因而对张家界方言未产生大的冲击,而是最终被张家界方言所同化。

另外,历史上以荆州为中心的政区,如荆州刺史部、荆湖北路等,长期管辖张家界的大部分地方,客观上促进了张家界话与北方话的交流、融合、同化。

基于以上情况,可以说张家界方言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北方话的冲击和浸润,以至全市各民族人都将汉语作为交际工具。

因此,张家界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接近普通话,尤其是语法差异不大,差异最大的是语音,其次是词汇。再就张家界方言内部而言,词汇、语法大都相同,差异最大的也是语音,特别是语音中的声调。

张家界话搞笑方言大全(湖南话之张家界方言)(3)

根据语音特点,与其使用的人数多少、面积大小,张家界方言大致可分为三大方言区。

一是以张家界城区为中心的永定、桑植、武陵源的大部分地方和慈利的许家坊乡、金岩乡的敏家等地,为永桑方言区;二是以慈利城区为中心的大部分地方和永定的黄家铺一带,以及武陵源的索溪峪,为慈利方言区;三是以桑植的芙蓉桥、麦地坪、刘家坪、马合口、洪家关、走马坪、谷罗山、淋溪河、五里桥、瑞塔铺等乡镇,为白族分布较集中的白族方言区。

尽管还有象永桑方言区的沅古坪、四都坪、五道水,慈利方言区的龙潭河、溪 口等若干方言点,但从总体上看,这三个方言区的语言特别是其中的语音、词汇颇有代表性,既 能反映出各方言区之间的差异,又能反映出张家界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普通话得到快速普及,各地交往日益频繁,各方言区之间的差异、张家界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都正在不断缩小。

第 二 节 语 音

一、声母

(一) 多声母“ng”

张家界方言的声母大都与普通话一致,不一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普通话零声母的开口呼韵母和一部分齐齿呼韵母,都要用“ng”作声母。 因此,张家界方言有22个声母,比普通话多一个 “ng”。

如给“欧”、“鸭”拼音时,都要分别 在“ou”、“a ”前用“ng”作声母。详见下例:

张家界话搞笑方言大全(湖南话之张家界方言)(4)

(二)“f、h” 不分又混淆

张家界话搞笑方言大全(湖南话之张家界方言)(5)

(三)“l”、“n”不分张家界方言“l”、“n”不分,与普通话比较,一般都将“n”读成“l”〈无鼻音),详见下例:

张家界话搞笑方言大全(湖南话之张家界方言)(6)

( 四)卷舌音多读作舌尖音

慈利、永定的大部分地方和桑植的一部分地方只 有 舌尖 前 音 ( 平舌 ) 声母 z 、 c 、 s 、r 【z】,没有舌尖后音 ( 翘舌 ) 声 母 z h、 c h、 s h、 r。

此外,张家界大部分地方还将“象” (xiang 4) 、 “艰” (jian1) 、“讲” (jiang3)、“限” (xian4),分别读作 [jiang4]、[gan1]、[gang3]、[han4 ]。

二、韵母

张家界方言韵母有42个,其中单韵母6个,合成韵母27个,特殊韵母9个。

与普通话比较,韵母读音差别大的有“e”、“ing”、“eng”、“ou”等。

(一)韵母“e”读音差别大

韵母“e”在张家界方言中的音位大都介于"o’和“ai”之间,一般读作“o”、“e”或“nge”,部分地方读成“a”;当其与"gkh"拼为音节时,与普通话完全不一致。详见下例,其顺序为:汉字一普通话一张家界方言。

窠-ke-ko 苛-ke-kuo课-ke-kuo 哥-ge-guo

格-ge-ge 喝-he-huo

荷-he-huo 核-he-he

还有沅古坪、四都坪等方言点,将"e"读成"a"。如“蛇”,普通话读作“she”,而上述方言点读作“sha”。

(二)“ing”/“eng”读“in”/“en”

(三)白族多将“ou”读成“e”

另外,方言点象沅古坪部分地方、五道水和龙潭河、景龙桥一带,“鱼”、“雨”、“女”不分,都分别读成“ru2”、“ru3”、“ru3”。

又将“决”、“元”、“去”,分别读成“zue”、“ruan”、“cu”。

还有个别地方“柴”、“菜”不分’“牛”、“油”不分。

三、声调

张家界方言大都有阴、阳、上、去、人五个声调,但各方言区之间和各区与普通话之间,都多有很大差异。详见下表。

张家界话搞笑方言大全(湖南话之张家界方言)(7)

张家界话搞笑方言大全(湖南话之张家界方言)(8)

第 三 节 词 汇

张家界一般的方言词汇全市通用,大部分无相应的汉字可写,只能借用汉字表音。

一、名词

岩头:石头 蚂映:虹 ~垴上:山坡顶上 鹅郎骨:较大的卵石 郎场:地点;地方 奶口:吃奶的小牛

河路:银河 草猪:雌猪 日头:太阳 米猫:雌猫罩子:①雾;②上身罩衣龙狗:公狗鸡母娘:母鸡黄沙:母黄牛黄牯:公黄牛沙牛:泛指母牛

猪:小公猪脚猪、猪牯子:供交配的公猪抓米儿:炸蜢高客:老鼠河延:老鹰盐老鼠儿:蝙蝠

现饭:剩下的饭阴米:糯米蒸熟后的干粒糍粑:糯米蒸熟后打烂,再捏压成的粑粑起炸:油炸豆腐

小衣:裤子开胸:对襟衣开山子:斧头槽门:堂屋外的大门退退儿:正屋后延的偏房排扇:木料构成的壁架格子:窗户筋肉:瘦肉棒槌:洗衣棒

家家(gaga)、家 (ga)婆:外祖母 家 (ga)公:外祖父 丈人:岳父亲家老儿:儿子、女儿的丈人 丈母娘:岳母亲家(ga)母:儿子、女儿的丈母娘 老家伙:①俗称父亲;②贱称老年人 老把式:①泛指老头子;②妻子对丈夫的昵称 老妈子:①泛指老年妇女;②丈夫对妻子的昵称堂客:妻子 后家(ga):娘家 家门:本家、同姓 懒始皇:懒汉

尖脑壳:好讨好的人 何首乌:比喻蠢汉 火眼睛:仇人 倒拐子:肘 脸包:面颊 锤头:拳头 毛窃:小毛病

二、动词

歇凉:乘凉歇气:休息一会儿汶 :淹化凌:冰雪融化喊窝:母猪发情时叫喊喊春:母猫发情时叫喊起草:母猪、母狗发情

冒栏:母牛发情时在栏里走动或撞壁踩雄:鸡交配过早:吃早点消夜:吃夜点溜勾子:投机讨好放人家:把女子许配给男方过会头:结婚落月:分娩后休息一月

长尾巴:过生日有喜:怀孕掌作:主持绞火:①合伙;②姘居 惯什:对子女娇纵 昭火:提防 转阳:复苏 窝火:埋火种戳祸:惹祸

解手:大小便 狡嘴:狡辩、不顺从 豆祸:挑起矛盾,引起祸患 诀:骂人叫诀 猴多:贪多在行:①指小孩听话,守规距;②指熟悉某一专业吼:逞凶(如,你不要吼得,我不怕你!)歹、干:相当于“吃”,如 “歹饭”, “干饭”

三、形容词

索利:干净 亮索:干净;整洁 乖致:好看;美丽 活泛:灵活邋遢:有污垢,不干净 耐带:脏、不干净 大皮:粗心 里手:内行 拐哒:不好了 刮毒:很毒辣 焦干:很干 飞青:很青 棒紧:很紧 棒硬:很硬 白斥拉嘎:苍白 松活:轻松 怏:没精神 紧到:总是、老是

暗合:恰好见尽:过于计较,丝毫不让人 扮子:专门,故意 恪:很固执 疲:拖沓

四、其它词

完:俺、咱、我 完俺:咱们、我们 他俺:他们邻俺:你们大使: 大伙儿、大家

么得: 什么哪门:怎么舍个: 谁那门:那么

迨门: 这么喂边:那边听到、听到起:相当于‘听着” 拿到、拿到起:相当于‘拿着”

第四节 语法

一、词法

(―)多重叠

张家界方言里词的构成方式多重叠,常见的 主要有三种:

1、“AAB”式 (第二音节常儿化〉。如:漆 漆黑、麻麻亮、溜溜光、嗡嗡响、点点长、棒棒硬,等等。

2、“ABB”式 (第三音节多儿化),如:热乎乎、冷冰冰、黑乎乎、白净净、亮光光、黑洞洞、散糠糠、软绵绵、紧棒棒、松垮垮,等等。

3、“aabb”式,即双音节形容词的前后字都重叠。

如:齐齐头头〈齐头、整齐)、索索利利 〈索利、干净、又表示一点未剩)、体体面面 (体面)、清清白白(清白)、糊糊涂涂(糊涂〉、顺顺当当(顺当)等等。

(二)多词缀

张家界方言里词缀较发达,主要有四种:1、 “佬”作词缀。如:缺齿佬、乡巴佬、 好吃佬、和事佬、赌博佬等等(多含贬义)。

2、“子”作词缀。如:梳子、信壳子、桶 子、腿子、蹄子、狗子、猴子、鸡子、瞎子、疤子、跛子(这些在普通话里不用“子”)等等。

3、“哒”作词缀,相当于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 了”。如:住雨哒、下课哒、上山哒、下山哒、过桥哒、进村哒、写好哒、他来哒、天亮哒,等等。

4、“到”作词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着”。 如:站到(着,下同〉、看到、等到、关到、扣到、捆到、连到、拌到、捏到、装到,等等。

二、句法

(一)特殊补语

1、程度补语。如:①他写恼火哒。“恼火”作补语,突出写的程度。②这本书好看不得哒。“不得”作补语,突 出好看的程度。③他吃足哒。“足”作补语,突出吃的程度。

2、结果补语。如:①球鼓起来哒。“起来”作补语,表明鼓的结果。②毛铁烧红哒。 “红”作补语,表明烧的结果。

(二)特殊语序

1、宾语放在补语之前。如:①他比我不过(普通话:他比不过我) “我”作宾语,置于“不过”(补语〉之前。②他讲我不赢。与上同句式。

2、远宾放在近宾之前。如:①给钱我用(普通话:给我钱用,“我”为近宾,“钱”为远宾,将 “钱”置于“我”之前。②借一本书给我〈借给我一本书)与上同理。

(三)特殊紧缩句1、他写写得,就是慢得点。(他要写还是能写,就是慢得点)2、这本书看看得,就是语言欠生动(这本书要看还是好看,就是语言欠生动)。3、我不冻干怎干〈“冻干”多为永定方言, 全句意思是:我不这样干,还能怎么干)。

(本文来源:张家界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