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电商第一年(9年电商生死局如今顺丰走出)

快递一哥顺丰走出了“至暗时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顺丰电商第一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顺丰电商第一年(9年电商生死局如今顺丰走出)

顺丰电商第一年

快递一哥顺丰走出了“至暗时刻”。

8月28日,顺丰披露了半年报,半年报显示顺丰控股上半年营收500.75亿,同比增长17.86%;实现净利31.01亿元,同比增长40.35%。这是自去年二季度以来,顺丰净利又一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上市以来顺丰一直饱受“上市综合症”的困扰。电商业务的掣肘一直是顺丰比较“头疼”的事,好在今年顺丰业务已经开始复苏。

王卫曾经说过:“顺丰不会单纯只是一家快递公司。除了物流和金融,零售业务也将会是顺丰商业版图最重要的一环”。对于电商,王卫的态度一直比较暧昧。如同阿里惦记社交、腾讯惦记电商一样。

实际上,顺丰的电商之路走得很早。早在2010年,顺丰就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主要售卖商品为食品、箱包和数码产品。但是这条路最后没能走得通

2011年,顺丰获得了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补齐了金融板块的短板之后,顺丰就推出了自己的支付系统——“顺丰宝”。

顺丰宝推出后,确实让顺丰在金融领域先行一步。但是,这对电商业务的促进作用却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零售业务受阻之后,生鲜电商业务给了顺丰另一种选择。淘宝、亚马逊、京东纷纷涌入之后,顺丰也调整了业务方向。2012年底,顺丰以自己冷链技术的优势入局生鲜电商。不久之后顺丰推出了高端生鲜电商平台——“顺丰优选”。

2013年底,顺丰优选的生鲜配送业务基本已经覆盖了全国主要的省市,常温配送业务也已经覆盖全国。对于生鲜业务,王卫曾在内部称“这是一个不能失败的业务”。

当然,这也并非顺丰第一次在电商市场“搅局”。

2013年11月,顺丰首次推出了“电商特惠”,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当时,顺丰的定价标准比标准快件便宜了50%左右,均价基本保持在15元左右。由于市场环境不好加上装载率不高,2014年顺丰净利同比减少了8.6亿元。

无奈之下,顺丰停掉了电商特惠这一业务,但王卫的折腾并未停歇。电商仍是王卫的一块“心病”。

2014年,这一年实体零售在电商的冲击下颇为惨淡,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卫决定逆势开店,一年时间里顺丰开了3000家“嘿客”。

当时“嘿客”的定位是:商品预购、便民服务、网购线下体验以及取快递。王卫最初的设想很清晰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并且快速地抢占社区入口。事与愿违的是,“嘿客”始终都没能把上述问题解决好,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也是它致命的弊端。

2015年,暴风中的“嘿客”店面大面积的关停,没有关停的也该名为“顺丰家”。后因上市需要,顺丰也剥离了此项业务。

此后,顺丰还在“海淘”方面折腾了许久。

原本以为,顺丰上市之后,通过不断的并购电商之路能走得顺利一些,但是很多事情总是事与愿违。

2018年初,顺丰开始了战略大扩张。先是17亿收购了广东新邦物流,后以一亿美元作价参与了美国物流服务平台Flexport新一轮的融资,同年十月,更是以55亿元现金收购德国物流巨头DHL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的供应链管理业务。

这一切的努力都没能让顺丰的业务更上一层楼,上市两年多的时间里,顺丰股价腰斩。为此,王卫还不断地反思自己,他称:“有人说我变了,我自己也反思了很长时间。现在我心里有了答案了,并不是我变了,而是上市还没有适应过来,把短期的利润看得太重要的,没有坚定我对员工和客户的初心,我想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2019年,顺丰的业绩开始复苏,且股东的减持也已经过半,市场对于股东减持也开始“脱敏”,顺丰的股价也开始触底反弹,截止目前,顺丰的股价已经处于阶段性高位,且顺丰的总市值也达到了1740亿。

如今顺丰已经过了“至暗时刻”,近日,顺丰在郑州上线24小时跑腿业务“帮我买”业务。按照顺丰的设想,今年10月上旬这项业务将在全国正式铺开。按照顺丰半年报披露数据显示,上半年顺丰同城业务今年上半年增长了172%,因此,同城业务有可能是未来顺丰的一个突破口。

从2010年起到今天,9年的时间里王卫一直对电商业务不死心。9年时间屡败屡战,如今顺丰特惠专配新业务,大约贡献了顺丰经济一半的业务量。

电商的下半场顺丰能否突围?虽然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但总算有点苗头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