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从西域过来的物品(发生在汉朝的物品大交换)

商周时代,周朝以西北少数民族取代中原的殷商应该是有一次来自两个区域的文化和物品的大交换过程的。只是当时,中国尚未有成熟的文字体系详细记录整个过程,大家只能基于有限的资料进行“合理推断”各种可能性。

进入秦汉时期,那时候史学体系已经相当完备,尤其是张骞通西域时,西汉王朝经历百年的汉初休养生息,被焚书坑儒和秦末乱世导致的文学也逐渐恢复到文学兴盛的时间了。

通过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在汉朝,西域和汉朝的物品不断流动和交流,实现了汉朝的物品大交换。

应该说交流的早期,西域的贸易量是并不大,但层面较为丰富,有王朝主导的马匹、宝物和鲜血交流;民间的各种交流虽然快速增加,但毕竟西行道路并不那么安全,且大多要经过匈奴领地,能够冒险一试的人群并不多。但这也形成了中国和西方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物品大交换。

那条路后来被命名为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汉朝从西域过来的物品(发生在汉朝的物品大交换)(1)

丝绸之路路线图

丝绸

“丝绸之路”的名称第一出现发生在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汉朝从西域过来的物品(发生在汉朝的物品大交换)(2)

李希霍芬在著作《中国》中第一次提出“丝绸之路”

而之所以被命名为丝绸之路,是因为这条路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中国丝绸之源,早在五千多年前在中国就已经被发明。秦汉时期,中国丝绸技术的体系已初步形成,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巴蜀地区已经形成中国丝绸的三大主要产区,中国出产的丝绸数量之多,不仅可以供国内人穿用,还能输出到国外地区。先秦时期就存在的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那时候就有丝绸逐渐向中亚的波斯人能够拿到,但这种传播和流动属于小频率事件。

汉朝从西域过来的物品(发生在汉朝的物品大交换)(3)

中国古代丝绸(示意)

丝绸的传播源、传播的目的地、传播的路线的逐渐清晰,是发生在西汉张骞凿空西域,西汉从匈奴手里夺得河西走廊所有权之后。这个时期之后,传播的数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的进行丝绸贸易。丝绸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中国丝绸在波斯和罗马尤其受到追捧。中亚的波斯人将丝绸广泛用于他们的生活中,其中就包括丝绸军旗。在波斯与罗马的卡莱尔战役中,罗马人见到了大显神威的丝绸军旗,对这种东西深深着迷,经过波斯人,通过丝绸之路西运的丝绸远达罗马。

丝绸一经在罗马出现,就得到了大量的“领袖”的追捧。恺撒曾穿着绸袍出现在剧场;在一场盛大的凯旋仪式时,将罗马广场的布满了精美的丝绸遮阳篷。这些动作都在罗马引起很大轰动,罗马人们一边批评此举奢侈至极,一边给自己默默购置丝绸。

汉朝从西域过来的物品(发生在汉朝的物品大交换)(4)

丝绸在罗马贵族圈内大流行

中国丝绸风行于罗马宫廷和上层社会,几百年中元老院的议员一向以能穿中国的丝袍为荣。锦衣绣服既成富室风尚,绸幕丝帘也被教堂袭用。一些家庭也使用丝绸制作衬垫或窗帘。

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载体,藉由这条通道,原产于中国的丝绸及养蚕丝织技艺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实现了丝绸生产技术的当地化。随着交流不断加深,西方的织造风格又反向影响中国的丝绸生产,中国的传统丝织物也开始出现西方的题材和设计形式。

农产品

在这次交换中,除了丝绸作为汉朝的主打产品,还有一些农产品进行了交换,既有中国传到西方和印度的桃、杏、李等水果,也有从中亚传过来的苜蓿等作物,以及胡桃、安石榴等水果。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传到西方和印度,最著名的桃、杏和梨等水果的情况。

汉朝从西域过来的物品(发生在汉朝的物品大交换)(5)

要说中国原产地的水果,从规模上讲,桃、杏、李、栗、枣并称为“五果”,都至少有上千年的栽培史。其中桃、杏、李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逐渐传往西方和印度。

桃树是起源最早的,约有4000年栽培史。早在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关于桃的记载:“园有桃,其实之淆”。商代遗址中曾发掘出外形完整的两枚桃核和六枚桃仁,都说明国人利用和种植桃树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杏树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远在春秋时代就有记载,距今至少有2600年以上。据公元前8-5世纪的历书《夏小正》记载“正月:梅杏施桃则华;四月:囿有见杏”,说明当时杏树已经被种植在园中;公元前685年的《管子》有云“五沃之土,其木多杏”;公元前400-250年的《山海经》中也有“灵山之下,其木多杏”的文字。

梨树的故乡也在中国。公元前10世纪前后,《诗经·晨风》篇中,有“山有苞棣,隰有树櫲”的记载。公元前100多年,中国人民已经把野生梨树驯化为家栽梨树,以后又经过选择与培育,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梨树品种。

不过,说起这三种水果,我就想起来朱自清的散文诗《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中国人对这三种水果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张骞之后,中国的桃和杏这两种水果被丝绸商人带到了西方,最早于公元前2世纪进入伊朗,之后又经过亚美尼亚、希腊到达罗马。与此同时,在公元2世纪的贵霜王迦腻色迦时代,中国的梨和桃传入了印度。

中国人将桃、梨、杏传往西方的同时,西方的大量植物也随着商业交流而遍布中国的土地。这些植物许多都带有“胡”字(如胡桃),也有直接带“波斯”两个字(如波斯枣),或者“安”字(表示中亚,如安石榴)。

随着大宛马到达汉地的,还有一种专门给马吃的食物——苜蓿。苜蓿的原产地可能在波斯一带,后来传入希腊,之后进入欧洲其他地区。苜蓿向东传播途径是从波斯进入中亚地区,在大宛广泛种植,到了张骞时代,跟随西域宝马一同来到了中国。

还有一种是葡萄。葡萄酒可能是人类最容易获得的一种酒,只要把葡萄汁放在容器中,不再需要放其他任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发酵成酒。葡萄酒最早可能来自中东或者埃及。埃及人在公元前三四千年的时候就有了葡萄酒。葡萄在中亚地区也分布广泛,张骞去往中亚时,发现那儿有很多葡萄酒。在张骞的努力下,葡萄被引入汉地。

胡桃(即核桃)和安石榴(即石榴)传入中国,据说跟张骞有关,但没有明确史料记载。胡桃的原产地可能在波斯的北部,在张骞通西域之后,由不知名的商人慢慢地带到了中国。在汉代,皇帝的上林苑里已经种上了胡桃树。安石榴,来自伊朗地区,由汉代不知名的商人传入。

在这个阶段从西域引入的作物还包括胡麻、藏红花、芫荽、胡葱、胡瓜(黄瓜)等。

娱乐

在汉代张骞之后,一种叫胡笳的乐器传入了中国,由此带来了胡乐。汉武帝时期的李延年更是根据传入中国的一首胡乐,创作了28首曲子。汉代有名的蔡文姬创造了《胡笳十八拍》,就是在胡笳的伴奏下演唱的一首乐府诗。

另一个对中国有趣的影响是马戏和戏法。中国人对西域传入的这项奢侈运动一直兴趣十足。公元120年(永宁元年),西南方的掸国(位于现代缅甸)进献了一批变戏法的高手,他们所做的表演和现代的表演几乎毫无区别,节目包括:1.吞吐火焰;2.大卸八块,将人头换成牛马的头。在这些魔术师的表演下,汉安帝兴趣十足,在第二年春节宴会时,还专门请他们出来表演,皇帝和大臣们济济一堂,欣赏着这不可思议的“骗术”。

《汉书》就曾对西方使者进献来的戏法的所有形式进行过总结,如吞刀、吐火、植瓜、种树、屠人、截马等。这些异域的文化,加上舶来的植物、马匹,共同丰富了汉代的社会,也表明,即便皇帝真正感兴趣的是征服,可一旦大门打开,民间的交流就自动开始,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开始时只是涓涓细流,但随着佛教的到来,中国舶来文化的引进便形成了第一次高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