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梨为什么越来越甜(苹果梨是苹果还是梨)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正门口有个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梨园,一侧小门推进去,占地15亩的梨园就呈现在眼前了,正是“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苹果梨为什么越来越甜?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苹果梨为什么越来越甜(苹果梨是苹果还是梨)

苹果梨为什么越来越甜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正门口有个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梨园,一侧小门推进去,占地15亩的梨园就呈现在眼前了,正是“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

梨园共种植有600多株梨树,收集的成年梨树品种多达几十种,包括黄花、雪青、翠冠、圆黄、西子绿、桂冠、黄金梨、竹水花、雪芳、雪峰、黄绿等。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个小小的梨园,居然有这么多品种,这些大梨、小梨,是脆的还是绵的?甜的还是酸的?汁多的还是入口即化的?接下来就让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滕元文教授带你走进梨类伐木累,认认梨的祖宗,辨辨梨的风味,听大教授讲讲关于梨的前世今生,分分钟把你武装成一枚理论派的吃梨高手。

浙大梨园

追问1——

梨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谁?

全世界的梨有几十种,如果它们坐在一起开个国际会议,那么坐在最当中,辈分最高的应当来自于我国的西南部——云南、贵州或四川。这位“老祖宗”出现于大约3000万年前,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但究竟什么模样还没有人能说清楚。

此后,梨的“祖宗”就借着自然之力(鸟兽传播)向四面八方繁衍生息。向东和向北传播的这波慢慢成为了今天的东方梨。另一波则一路向西,经过印度、尼泊尔,或者新疆、哈萨克斯坦,然后到达中亚,再到达欧洲与北非,成为了今天的西方梨。梨西行的过程中穿越了沙漠,进化出了抗干旱的性状,叶子变小了,上面长出了很多绒毛,都是为了适应缺水的环境。

网络图:川梨

川梨,这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种。因为梨的祖宗不好吃!又酸又涩,个儿只有豌豆那么大,西方人叫它Pea Pear。

大约到了3000多年以前,人类开始栽培梨树。有据可查的,欧洲在古罗马时代就开始种梨树了,而我国《诗经》中就有记载“山有苞棣”,东汉时期的马王堆遗址出土过梨干,当时是作为陪葬品。新疆的遗址中也出土过1500年的梨。

从那以后,梨就变得越来越好吃了。

追问2——

为什么西方梨香甜好吃,东方梨入口有“沙”感?

人类开始栽培梨树以后,全世界的梨慢慢形成了两大“阵营”。西洋梨和亚洲梨梨(Asian pears),它们口感巨不同。

西方梨绵软香甜,成熟的而梨子甚至入口即化。而亚洲梨是脆的,吃着嘴巴里会觉得有“沙子”,中国南方种植很广的砂梨(比如砀山酥梨属于砂梨系统)因此得名。

为什么呢?西洋梨几乎没有石细胞。而亚洲梨相对皮厚肉糙一些。现在我们吃到的砂梨已经经过很多代的改良,让石细胞变少了很多,所以你会觉得梨越来越好吃了。

有没有东西方“混血”品种呢?有!

“著名的库尔勒香梨,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它就是西洋梨和秋子梨(东方梨的一个种)的杂交。香梨吃起来是不是细腻又脆甜多汁?对,它很好地继承了老一辈的优点。”

追问3——

梨要好吃还要有颜值,你吃过红色的梨吗?

浙大的梨园种着许多翠冠梨,这是目前我国南方种植最广泛的一种梨。(有人拼命点头,很好吃,真的很好吃!)但是,滕教授觉得还不够,颜值不够。“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努力提高它的颜值——让它有一张漂亮脸蛋儿。”滕教授说。

南非有一项研究发现,同样口感的梨,如果颜色是红色,能让销量翻番。

“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陕西的梨农在自己的梨园发现了一个早酥梨的红色芽变,花朵、枝条、叶子、果实全是红色的,我们把它引过来研究它的变异机制。它是我的镇园之宝,全园仅此一株。”滕教授很是骄傲。

“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会发生一定几率的基因突变,有一小部分突变是有益的,并且很幸运地被我们逮到了。把它们进行培育,会结出红扑扑的果实。我预测,10年以后的市场,红梨可以和其他颜色的梨半分天下了。”滕教授说。

图:早酥梨的芽变

追问4——

梨界还有比“颜值”更重要的事吗?

虽说颜值很重要,但是,谈到生存问题,颜值的事貌似也小了.

“随着气候的变迁和威胁,也许有一天,我们可能吃不上梨了!”腾教授说,“在我的梨园里,就看到了某些迹象:冬天“休眠”不足,春天寒潮一波接一波,梨树因此不产花粉,就无法受精,形不成种子,结不了果……”

“再这样下去,人类有一天会不会吃不到梨了?不行,我要去拯救人类了,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梨树的单性结实的技术路径,这也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关心的一个问题。”腾教授说。

单性结实的研究

追问5——

苹果梨是梨和苹果的杂交吗?

滕教授回答:苹果梨只是长得像苹果的梨而已,没有任何苹果的血统。苹果和梨是属于蔷薇科下面不同的属,不同属的植物一般是无法进行杂交的。林奈发明植物命名法的时候,最早是将苹果和梨统统放在梨属,后来,另一位科学家发现了苹果和梨无法嫁接,才把苹果单独成立了一个“属”。

网络图:苹果梨

最后,如果你也对科学感兴趣,邀请你加入浙大科学 ,就让分享科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