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杭州市行政区划范围。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先秦时期,今杭州市地区属于吴越两国争夺之地,直到越国灭吴方稳定一段时期。后楚国再灭越,又归属楚国。

直至秦国灭楚,今杭州市地区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宁波市行政区划范围。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1)

秦朝

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杭州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均属会稽郡管辖。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苏州市)。

钱唐县,秦置,即今杭州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位于今灵隐山麓。注意一点,这时是钱唐县,不是钱塘县,唐朝时才改名为现在流传更广的钱塘。

余杭县,秦置,即今余杭区行政建制的起源。需要关注的是,二千多年的时期里,余杭的县治一直在今余杭街道,也就是图中所标记的位置。直到1961年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2)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杭州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分属会稽郡和丹阳郡。

富春县,西汉置,即今富阳区行政建制的起源。东晋太元中因避郑太后名讳,改名富阳。五代吴越又改回富春县,北宋又再改为富阳县,延续至今。

余暨县,西汉置,即今萧山区行政建制的起源。东吴时改名永兴县,唐朝改名萧山县,延续至今。

于潜县(又作於潜县),西汉置,即今临安区於潜镇行政建制的起源。于潜县的历史一直从西汉延续到建国后,1958年并入昌化县,结果昌化县1960年被并入临安县。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3)

西晋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此时今杭州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一县,分属四郡。东吴时期开始,今杭州市地区加快了发展,建制县的大量增加便体现了这一点。

临安县,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置,初名临水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为临安县,即今临安区行政建制的起源。临安县城在历史上多次变更,直到明朝才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桐庐县,东吴黄武四年(225年)析富春县置,即今桐庐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县城位于今桐庐县旧县街道,唐朝时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建德县,东吴黄武四年(225年)析富春县置,即今建德市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县城位于今建德市梅城镇,建国后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寿昌县,东吴黄武四年(225年)析富春县置,初名新昌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为寿昌县。县城位于今建德市大同镇,1958年并入建德县,未延续下来。

遂安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置,初名新定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为遂安县。1958年并入淳安县,县城已在如今的新安江水库中。

始新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置,即今淳安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始新县为新安郡的治所,此时的杭州市区还没这个待遇。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4)

隋朝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此时今杭州市境内存在上图九县,分属三郡。隋朝有所精简县级行政机构,钱唐县也已经是余杭郡的治所。

余杭郡是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杭州置,杭州则是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最初的杭州治所在余杭县,次年迁至钱唐县。

遂安郡则是改睦州置,睦州则是隋仁寿三年(603年)置。此时遂安郡的治所雉山县,则是上文的始新县先改新安县,再改名而来。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5)

唐朝

上图为公元741年唐朝时期。此时今杭州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五县,分属三州。隋朝精简的两县都已复置,还再多设置了四个。此时睦州的治所已迁往了建德县。

新城县,上文没有提,但其实在东吴黄武五年(226年)便已建制,只是不久便被废。东晋时又复置,隋朝建国初便被废。完美地错开了我画图取的时间。

新城县后来改为新登县,即今富阳区新登镇行政建制的起源。县级建制延续到建国后先被并入桐庐县,后被划入富阳县,未延续下来。

分水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即今桐庐县分水镇行政建制的起源。1958年复并入桐庐县,未延续下来。

紫溪县,唐垂拱二年(686年)置,位于今临安区西南。这个县没过几十年便被废,未延续下来。

唐山县,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置,初名武隆县,后改唐山县。县城位于今临安区昌化镇,其后来几次改名,县级建制一直延续到1960年被并入临安县。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6)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今杭州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四县,分属三州。

仁和县,五代梁龙德二年(922年)吴越置,初名钱江县,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为仁和县。

仁和县与钱塘县共为杭州(临安府、杭州路、杭州府)治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12年与钱塘县合并,改设杭县。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7)

元朝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

元朝基本延续了北宋的行政区划,只是有所改名。杭州已改为杭州路,睦州也改为建德路。

顺便吐槽下淳安县,基本上面一张图一个名字。最开始是始新县,隋朝先改为新安县,再改为雉山县。

唐朝复改新安县,又再改为还淳县,唐末避宪宗李纯讳,又改名青溪县。北宋方腊在青溪起义,平定后(1121年)北宋朝廷决定换个名,于是改名淳化县。

淳化县的字迹估计还没干,10年后南宋绍兴元年 (1131) 改为淳安县。在用了六个名称后,这第七个名称终于长久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我国改名最多的县。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8)

明朝

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

与元朝时相比,也没大变化,只是杭州路改为杭州府,建德路改为严州府。清朝沿袭明朝,故不累述。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9)

民国初

上图为公元1914年民国初期。先说一点,上图淳安县我打字错误,写成了康安。

民国初期实行的省道县三级制,此时今杭州市境内存在十三县,分属钱塘道、会稽道、金华道。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10)

建国初

上图为公元1958年建国初期。解放之初,还有建德专区和临安专区,不过没过几年便被撤销。

于是到了1958年底,便是上图的行政区划,此时的杭州市就上图这么大。​

接下来的几年里,附近县域相继划入杭州市。

杭州建德新市区人口多少(浙江杭州区划史)(11)

当代

随着2017年临安设区,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杭州市行政区划史。杭州主城区和余杭区的县级行政建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但在古代大多数时候,杭州的行政辖区和现在相差甚远。

从隋朝到现代之前,基本上是以建德为中心西部(严州府、睦州、遂安郡等)和东部(杭州府、杭州、余杭郡等)两个地级行政机构并立。

只是随着1958年建德专区的撤销,西部的地级行政建制便未再复置。

最后再说说游离在东西部两个地级行政机构之外萧山,萧山在古代基本一直属于绍兴管辖,建国后才归杭州。

千古的传承难以改变的,这种情况下两地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笔者持怀疑态度。不知对否,有没有朋友告知一下。

笔者已完结川、粤、桂、闽、赣、湘、贵行政区划史,关注可查阅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