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小品晚会(华州民间一部小品剧演唱了半个世纪)

一曲小品剧 演唱了半个世纪

图文作者:李吉超

阳春三月,一缕缕温馨的春风,把万物唤醒,绿茵,染绿了苏醒的大地,万物萌动,百鸟鸣唱,春暖送爽,满枝春花,盛开红艳。把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装扮得灵动而格外的美丽、得体大方!

在人们都在尽情欢庆,第112个国际“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节日的当天,即:2022年3月8日下午14时,渭南市华州区,各界中、老年妇女朋友们,汇聚一起。在“华州公园”东门小广场,以健康向上文艺节目,汇报演出,载歌载舞,欢庆属于自己的节日!以生动活泼的节目,歌颂新时代、新生活,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河南戏曲小品晚会(华州民间一部小品剧演唱了半个世纪)(1)

当听到,响亮而低沉的: “老头子!”“哎!老婆子!”“你这个问题,真呀么,真不难?”“咱们一起在《毛选》里面,找呀么找答案!咱们一起学……”这是一段《老两口子学毛选》小品剧,唱腔中的对唱词。说的是,老两口子带着问题、针对问题,活学活用,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的动人故事。

这在当日,众多的节目里,就这个小品节目,特别引人注目——《老两口子学毛选》!引起不少老人的强烈共鸣,唱腔唱词,朴实无华,精彩优美,表达了一个时代的心声,一群人的执着和追求精神风貌!曲调、唱腔、唱词和表演神态,绘声绘色,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已经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岁月里!

河南戏曲小品晚会(华州民间一部小品剧演唱了半个世纪)(2)

那是在1966年的一个夏天,全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几个月。当时,笔者还是一个十二、三岁,不知事的毛孩子。村里,在村子临近的东南方向,刚修建成一座气势恢宏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戏楼,座南面北。这座戏楼,平时不演出时,关闭舞台方向的活动门,就是可以利用水力,带动石磨子的面粉加工房。一个大水轮,带动多个石磨子。天旱无水时,又用柴油机作动力,带动钢磨子,来给村民加工面粉的。新戏楼刚修成,就迎来了原华县县城少华中学第一泼,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来村里义务宣传演出。

演出的节目,精彩纷呈,有舞蹈、合唱、独唱等小型节目,很受村民欢迎。演出时,全体村民把戏台下面,围得水泄不通。其中有个节目,在我这个幼小心灵里,记忆最为深刻,就是《老两口子学毛选》,这档子节目。两位年轻的演员,装扮成老头子和老婆子,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唱腔优美润耳,唱词质朴无华,很是能打动人心。因而,记忆深刻,过目不忘。

河南戏曲小品晚会(华州民间一部小品剧演唱了半个世纪)(3)

据了解,当年少华中学这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把这档子节目,义务送到了全县的村村寨寨。节目的影响力深远,受益的群众有千千万万,影响广泛而深远。

而现实生活中, 扮演“老头子”和“老婆子”的两个年轻人(当时,还是少华中学的中学生),由于爱好、志趣相一致。最后,还真成了一对恋人,进而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是这出久演不衰的戏,促成了他们成了真正的夫妻。因演出的成功,声誉大震,中学毕业后,双双都成了原华县人民剧团的熟练演员。他们一生把最好、最优秀的剧目,送到了人世间。

河南戏曲小品晚会(华州民间一部小品剧演唱了半个世纪)(4)

据知,他们就是今华州区街道办西关的居民。在人生的道路上,身怀艺技,把艺术的余热,依然奉献给社会,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回馈人民大众!尽到了一对艺术工作者,一生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跨进新时代的今天,这曲演唱了半个多世纪小品剧目,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传唱和复演。继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是优秀作品的持久魅力!

渭南华州区民间艺术研究会会员 李吉超

2022/3/15日草稿;

2022/3/28日再作修改而成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李吉超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