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温枪连续测两次不准(额温枪测不准的尴尬)
近期,国内疫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但钟南山团队建议严格防控措施实施到4月底。这就意味着,被额温枪和口罩支配的日子,还要再坚持两个月。
曾经不起眼的额温枪,经历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后,火爆市场。与此同时,也被很多人吐槽“测不准”,不是测高了,就是太低了,有的甚至被测七八次才等到准确数值。
额温枪为什么测不准?
任何温度的物体都会有热辐射,其实就是电磁波,红外辐射就是电磁波的一种,又被称为红外线或者红外光。物体温度越高,红外辐射功率就越大;相反,物体温度越低,辐射功率就越小。红外测温仪通过测量红外辐射的功率,就可以推知人体的温度。
人体温度包括两种,身体深部的较为恒定均匀的核心温度和接近皮肤表面的表层温度。耳温枪测量的是耳内鼓膜温度,鼓膜与肺动脉温度非常接近,所以被认为是人体深部温度的可靠指示,而额温枪测量的则是额头皮肤的温度。
如果同在稳定的室内环境中,排除设备质量问题,耳温枪和额温枪的精度几乎没什么差异。然而,耳温枪的测量结果可以被纳入临床体征数据,额温枪却不可以。
这是因为皮肤表层温度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背景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使人体表面皮肤温度随之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为什么不用耳温枪代替额温枪?
在复杂环境下,额温枪的适应性较差,存在测量不准确的问题,但耳温枪并不适合疫情中的快速筛查。一方面,耳温枪的成本要高于额温枪;另一方面,使用耳温枪测量时,需要将其插入耳道内,如果摆放角度不正确,没有对准鼓膜,就会直接影响测温结果。而且,放入耳道的耳温枪为了避免交叉传染的风险,必须使用一次性胶套,这就导致测量速度变慢。
此外,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衣服的保护,手腕比裸露的额头受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许多测量场景中,测量人员都用额温枪测量手腕温度,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此外,如果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可以先安静等待一会儿再进行测量。
有办法提高额温枪测量精度吗?
红外热像仪提升精度的方法是加入一个名叫“红外标校黑体”的组件,它相当于一个标准参考物(37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仪器的测温误差。但黑体也无法从根本上排除背景环境的影响,当处于室外或温差明显的出入口时,测量结果也会不准确。只能相当于一个粗糙的分类器,根据显示温度来起到警示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这种思路也可以应用到额温枪的设计中。
专业人士指出:现有产品可以通过整体架构优化的方式,在测温系统中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通过软件算法的方式实现测温系统的补偿,从而校准测量结果。这种方法的应用前提,就是传感器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能用一个随机函数模型,环境温度是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变量。
技术的发展总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目前红外测温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不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未来想要调整产品设计路线并不难实现。
以往市场需求不大,应用场景也比较单一,所以大部分产品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复杂环境的应用。再加上现阶段市场需求量暴增,整个供应链跟不上节奏,整体模型和方案的优化还需要企业和研究机构再花些时间去完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