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是10年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目标。随着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我国从学前教育起,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都实现了普及的目标。
“这是中国一个历史性时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表示。日前,《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20)》在京发布,杨东平对“后普及教育时代”的中国教育进行了展望。
他提出,我们正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新的时代有一些特点。
一个是进入后普及教育阶段,因为已经完成教育普及任务。另一个是正在进入后疫情时代,要思考如何让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跟未来学习方式的改变建立连接,从现在走向未来。
杨东平
后浪来了,要重视教育多样化
在滚滚而来的后浪中,杨东平注意到一个信息,“我们的后浪是个比较小的浪,就是00后这一代,人口总数比80后减少了1.47亿,也就是减少了1/3。”
他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教育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也告诉我们要重视每一个人,争取通过教育红利的增长,弥补人口红利的缺失。“这意味着,我们在完成了同一性的以普及为主的教育之后,要更多地重视教育的多样化。”
然而,当前的教育现状让人担忧。城市的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起便有教育焦虑,城乡学校普遍存在的“只要死不了,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应试教育,恶性的择校竞争和课外补习仍然是一种普遍现实。
“在后普及教育时代,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教育软件的现代化,需要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杨东平说,“我们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想,促进教育创新和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走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走向学习化社会。”
互联网时代,关注新的教育形态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走向前台,网课成为学生居家学习的主要方式,几个月的网络教学也将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事实上,00后一代对网络非常熟悉,被称为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长大的。
但杨东平发现,面对互联网,教育陷入尖锐的矛盾中。
一方面,借教育信息化之名,计算机、智能手机、APP、电子游戏、虚拟现实、3D打印、机器人、编程技术等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宠”甚至标配,一些未经检验、评价的高技术登堂入室。
这包括用于时时监测学生学习状况的电子头环,用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技术装备的“智能教学环境”,还出现了培训机构组织儿童进行的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量子波动速读”等“伪科学”。
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现实中,以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目标,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对电子产品、智能技术、互联网的使用严防死守,严禁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平板电脑。
由于手机和网络游戏导致的家庭冲突,成为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之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网瘾、手机控等问题几乎束手无策。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孩子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又会出现什么新问题,几乎一无所知。
“这提示我们,尽管21世纪已经过去20年,但我们还没有为新的一代和新技术的到来真正做好准备。”杨东平指出。
他认为,面对世界范围内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竞争,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走向未来的学习。
“所以,我们要认识互联网教育远程学习的未来性,从疫情时期的特殊教育走向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阶段。”杨东平说。
三低教育生态
近年来,中小学减负一直在强力推进,但“校内减负,校外加码”的现象一直存在,不满减负的声音非常多。
2019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PISA 2018测试结果,在79个参测国家(地区)对15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我国4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作为一个整体,取得全部3项科目第一的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数学和体育监测结果,显示学生数学学业总体表现良好,但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仍然堪忧,尤其是视力不良率过高,揭示了课业负担过重的后果。
杨东平认为,教育减负必然是一场持久战,对培训机构、线上教育的规范还是在减负的外围,导致家长恐慌的“基本盘”是学校,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过大,招生过程不透明,事实上存在的择校招生让家长焦虑不已。
他指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恶化、青少年视力不良率上升、校园欺凌现象以及正在变异的家庭教育功能,反映出青少年生存环境的复杂问题,指向了改变唯升学、唯分数、唯学历的评价制度,指向了整体教育生态的改善。
杨东平提出,通过改革公办学校体制,激活公办学校来促进义务教育生态的改变,“我希望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生态,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教育质量却最高。”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