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书名(精读24个比利)

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连续强暴案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经过公共律师和心理学家专业医疗人员的不懈的努力,终于逐渐打开了比利的心扉,挖掘出了比利存在的24种人格。在反复的拉锯斗争之后,最终比利得以无罪释放。

父亲自杀,继父百般虐待,这让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这个世界──多次自杀,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来安慰、保护自己,这两种力量纽结在一起,将比利撕成碎片……

当比利闭上眼睛,会有守护者里根出来击退施虐者,会有8岁的承受者戴维哭泣,女同性恋阿达拉娜、流氓菲利普、职业骗子凯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马克……像是一个队伍,每个人承担不同任务。

一个人格来承受我的痛苦

一个人格来表现我的快乐

一个人格来保护我的身体

一个人格来享受他人的关爱

一个人格来学习逃脱

24个比利书名(精读24个比利)(1)

读到这里我不禁替比利感到悲哀。在孩童时代他就是一个不被看到的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来自母亲的关爱。在他极度的绝望,想要自杀的时候,是其他人格的出现阻止了他的行为,从而保护了他的生命。但是,他仍旧是不被看见,不被允许出现的。这样的人格,自始至终都是压抑的,绝望的。所以,每一次真正的比利出现的时候,都会尝试伤害自己的身体,甚至自杀。而其他人格为了保证这具躯体的存活,只好尽可能的让比利睡觉。

24种人格是如何共处体内呢?据说在他的内心有一盏聚光灯,所有的人都在灯的周围,当其中一个人站在聚光灯下的时候,他便是主体,这个人便偷取了时间,而其他人对在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则是一无所知。一开始大家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后来一个颇具领导才能的人物亚瑟发现了这个问题,为避免频繁换人给比利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开始制定一些规则,指导大家按序出出现,并禁止一些不太受欢迎的人格再次出现。直到后来,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之下,老师的出现,才真正的解决24个人格的问题。他在合成之后拥有完整的记忆,而作者对比利也就是最后的老师的采访也让我们唏嘘叹息,比利的24种人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24个比利书名(精读24个比利)(2)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用这句话来形容比利来说最合适不过。妈妈多萝西总是和一些不正经的男人鬼混,爸爸想阻止却总是没有办法,最终无奈自杀身亡,没有了生活来源的妈妈再婚了,而比利的噩梦也开始了。继父卡尔莫严重虐待比利,并在谷仓里对小比利进行了多次性侵(卡尔莫对此否认)。在比利没有人玩的时候,出现了一位不知名的小男孩,两个人没有说话在一起玩了一下午。他想和她的妹妹凯西玩,是这个时候凯西太小了,于是三岁的克里斯汀出现了,她可以读懂小妹妹的心思,知道妹妹什么时候饿了然后去告诉妈妈。在得知父亲自杀的时候,绝望的比利闭上了眼睛,于是肖恩出现了。在被继父虐待惩罚的时候,痛苦的比例闭上了眼睛,当他醒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流过泪水,手有很疼的感觉,但是却全然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代他受过的是戴维和丹尼……在课堂上,在家中,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比利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奇怪的感觉,他觉得有人窃取了自己的时间,自己经常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而不同的人总是给他惹上各种麻烦,终于有一天比利受不了,他决定从楼上跳下去,强壮的里根保护了他,为了防止比利再做出傻事,他们决定让16岁的比利永远沉睡下去。

通过他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人格的产生其实都是他自己的一种保护。他觉得无法面对现在的状况时,闭上眼睛,此时便会有另一种人格出现,替他面对。口才不好时有亚纶,需要智慧时有亚瑟,需要承受痛苦时有戴维,做家务时有阿达娜……这些人格潜藏在他的体内,在某些应激反应时出现,归根到底是对比利的一种保护。

小说纪实的是人格,反映的是人性,值得反思并引起社会重视的是致使比利人格分裂的原因。案件的核心矛盾在于:多重人格患者是否应该承担其某一个人格所犯下的罪行的后果?如果应该,那就牵连了其他无辜的人格以及患者本人,有违审判原则;如果不该,任由具有犯罪倾向的人格晃荡在外无疑会引起民众恐慌(本案判William Milligan无罪一方面因为其犯罪动机得到了合情且温和的解释,一方面因为其在接受治疗中人格逐渐融合并且反社会倾向不断弱化)。同时,民众间引起争议的焦点在于:是三名被强奸的少女的权利必须得以捍卫,还是幼年被殴打性虐导致人格分裂的罪犯比利应该得到关爱与救赎。我想,凡是相信比利患病真实性的人都选择了后者。起初民众大多认为比利是个一心想要脱罪的骗子,但随着更多工作者接触了比利本人以及关于比利不同人格的细节披露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比利,并且愿意接受他、理解他,大概这也是比利最终被无罪释放的原因之一。

24个比利书名(精读24个比利)(3)

在本书的封面写着一行小字:

“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接受。”作者成书的目的也是呼吁社会关注受虐儿童。比利的人格中有多个高智商,洞察力强,各具技艺的代表,他们在发觉失落时间后逐渐意识到其他人格的存在并最终一一发现,然而现实中还都太多未被发现的患者,他们依旧备受煎熬,被迫隔离于世,或者选择了了结生命。面对精神疾病患者,多尝试理解与沟通、引导与感化,而非强行隔离、冷落、排斥、视为异类。

比利的故事不仅引出了《搏击俱乐部》《致命ID》《禁闭岛》这样的心理悬疑经典,更重要的是他警醒了人类:人不能只向自己的内心寻求逃离,否则很可能会走入循环的迷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