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匾额价值何在(图说老匾额连载一)
匾额是一种上面题写了文字的横牌,常见于宫殿、园林、庙宇、祠堂、楼台、会馆、商铺、书斋等地方。一般悬挂摆设在门楣、寿梁或枋梁上,或悬挂在建筑物内醒目显要的位置。
中国的匾额历史悠久,最初的匾额是标明建筑物名称和性质的门牌,只要有宫殿、官第、楼阁、亭台、庙宇等建筑,就有匾额,因此至晚在秦汉时,就已经有多种多样与建筑物相关的匾额。
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匾逐渐流行。明清时,匾额内容追求意境文采,文字书写趋于考究,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匾额文化习俗。
匾额成为写景状物、述志兴怀、歌功颂德、警世诫勉、吉庆祝福必不可少的一种载体,既为皇家重视,也为民众尊崇,题匾、赠匾、挂匾蔚然成风。
匾额也是体现挂匾人(或地点)身份、经历、地位、声名的一种标志。悬于宅门则耀祖光宗,挂在厅堂蓬荜生辉,装点亭台则锦上添花。虽片辞数语着墨不多,望之却巍然大观,令人肃然起敬。
匾额有石匾、木匾、金属匾,绝大多数为木质,容易损毁,所以年代久远的匾额很难流传下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较为完整清晰的老匾额,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
清代匾额中,首屈一指的自然是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以康熙、雍正、乾隆为多,内容既有体现治国理念、政治策略的匾额,也有为园林庙宇、亭台楼阁题写的匾额。
康熙题写的“万世师表”匾额
此方匾额位于北京孔庙大成殿。大成殿是北京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孔正殿。“万世师表”语出《论语·为政》: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
雍正题写的“生民未有”匾额
此方匾额位于山东曲阜孔府孔庙。 “生民未有”出自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者。”意思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没有像孔子那样的圣人。
雍正题写的“宗风真脉”匾额
此方匾额位于苏州西园寺山门殿正门上。两边楹联:“发菩提心悉使众生离诸苦,得正法流普于十方演妙音”,是元代僧人继善血书《华严经》中的偈诵。
乾隆题写的“紫气东来”匾额
此方匾额位于沈阳故宫凤凰楼上,寓意吉祥的征兆。
乾隆题写的“历下亭”匾额
历下亭为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亭上二层檐下,悬有乾隆题写的“历下亭”红底金字匾额。
乾隆题写的“令仪淑德”匾额
紫禁城后半部东西两侧,均衡坐落着十二座宫殿,称为东六宫和西六宫。每一座宫殿居住的嫔妃,都由一定数量的太监和宫女服侍。乾隆皇帝在位时,为东西六宫的每一座宫殿都题写了匾额,永寿宫为“令仪淑德”。“淑德”是美好的仪容、风范,寄予了皇帝对后宫佳丽的美好愿景。
乾隆题写的“机宜果断”匾额
这方匾额于乾隆二十六年,御赐给当时是二等轻车都尉御前侍卫的和珅。后来和珅做到一品大员,皇帝面前的“红人”,与他处事圆滑、做事机警很有关系。
乾隆题写的“观妙”匾额
2013年5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会,这方乾隆题写的“观妙”匾额”以159万人民币成交。
清代和民国的老匾额,长度通常在2米左右,宽度在60-80厘米上下。有的长近3米,宽近1米。由于尺幅宽大,匾额题字要用斗笔书写,写成的大字称为榜书,对书法功力要求很高。
匾额的样式除长方形外,还有制作成打开的书形的,叫书卷匾;两边制成轴状的叫画卷匾。另外还有秋叶形、石碑形、册页形状的匾等。全匾涂成单色漆的,称为素匾;整匾涂以满金的叫全金匾;涂以沙金的称为沙金匾。
匾额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一般先将原木切成片,叫板材。再刨光后整边,加工成木匾需要的尺寸。做工精良的会将木板上桐油,铺原麻或放置下布,打灰底,这道工序称为素工。
然后在板上描出大字样,画出要刻的花纹、图案,称为画工。再用刀进行刻制(阳刻或阴刻),称为雕工。雕工又有漆上刻和漆下刻之分。抛光后上底灰,涂生漆叫髹(xiū)工。将字或图案贴金或鎏金称为黄涂工。最后上扣(挂环)叫上工。全部完工后用绢清理干净,一件匾额方告制作完毕。
老匾额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其中有一类匾额被称为科举匾。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集中收藏了一些珍稀罕见的科举匾,里面有很多挺有意思的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