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

辽 西 走 廊 史 话

李清军

辽西走廊背山面海,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大动脉,它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名词,因地形特点将它称为“走廊”,泛指从山海关到锦州的沿海地带,绝大部分在今葫芦岛市境内。它犹如咽喉,扼守“关里”通往“关外”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就是在当今,她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1)

辽西走廊地图

一、辽西走廊的最初开发

辽西的古代文明以红山文化最早发源,位置在现今朝阳市凌源、建平县一带。唐朝以前,从中原到东北的主要路线是出榆关(山海关),再顺大凌河谷经建昌、朝阳转而向东,跨医巫闾山到辽东重镇辽阳。这一时期大小凌河、老哈河一带是当时的“繁华之地”,而辽西走廊沿海一带岩体广布,人烟稀少。因为唐朝以前辽西一带都是少数民族聚居,以游牧为主,生产力低下,这里即不适合游牧,又不具备开发海洋资源的条件。

秦灭六国后在此曾经修建无终(天津蓟县)到碣石(绥中)的“驰道”(相当于国道),就是辽西走廊的最西端,三国时期曹操平定乌桓走的就是这一条道路,途径碣石(绥中)留下了不朽名篇《观沧海》。

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2)

曹操观沧海画像

辽西走廊的开发始于金代,建立强大辽国的契丹民族原居住地位于辽河上游一带,后来南下侵占燕云十六州直逼黄河,并将掠夺来的汉人安置在辽西一带为奴,这些汉人在此开荒种地、修建道路,锦州城就是汉人工匠所建。女真族发源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与辽国世代相仇,极力争取宋朝的支持,而辽与宋之间有辽国相隔。辽国为了阻断金与宋交往,在当时北部的繁华之地设卡堵截,宋朝与金国的使者为躲避辽兵就通过防备松弛的辽西走廊进行交往。

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辽中京(内蒙古宁城)直取燕京(北京),整个东北尽被金国占领,1124年金太宗下令:自京师(哈尔滨阿城)至燕京(北京),五十里置驿。从这时起,东北经辽西走廊进入中原的交通线纳入国家管理。这一年北宋派往金的使者许亢宗在他的《奉使行程录》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由榆关东北傍海行,八十里至莱州(绥中前卫),八十里至隰州(兴城东关驿),八十里至桃花岛(兴城东南20里),一百里至红花务(连山区高桥)九十里至锦州…”。对当时的路况也有描述:“出榆关以东行,南濒海,北限大山、尽皆粗恶不毛,至山,忽峭拔摩空,苍翠万仞,全类江左(泛指江东,景色秀丽的意思),乃医巫闾山。”

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3)

医巫闾山

至1184年,金世宗完颜雍通过辽西走廊从燕京回到会宁府时道路状况已经大为改善。

二、明朝的辽东边墙与“宁锦大捷”

明成祖朱棣在夺取皇位后,为了奖励蒙古武装为其出过力,将辽宁西部除辽西走廊以外的地区划给蒙古兀良哈三卫以示酬谢,明朝在辽阳设立辽东都司,管理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因辽西走廊地处蒙汉交界,经常受到蒙古军队的骚扰,民族矛盾日趋激烈,所以从1442年开始,明朝开始下令修筑西起山海关东到鸭绿江的辽东边墙以巩固辽西走廊和辽东的统治安全。边墙修筑的后果是东北各地经朝阳进入中原的道路不能随意通行,只能通行辽西走廊,使得这一带得到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当时绥中与锦州三百里无州县,在“曹庄汤池以北建立卫台,赐名宁远(兴城)”,同时在山海关到锦州沿线广设屯堡、烽燧以保卫辽西走廊的安全,使辽西走廊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要道。星罗棋布的防卫设施,带来的是人口稠密、商旅兴旺,辽西走廊得到空前的开发。

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4)

辽东边墙地图

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5)

辽西边墙遗址

明朝末年,女真(后金)在白山黑水兴起,屡次击败关外明朝守军。明朝廷内部此时为是否弃守辽西走廊,将全部兵力撤退至山海关内争论不休。天启三年(1623年),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宗听从袁崇焕的建议,决定坚守宁远(兴城),并亲由袁崇焕率领军民修复宁远古城,袁崇焕定制的筑城规模就是今天兴城古城样式:“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宽(城基)三丈,上宽二仗四尺”。经过近三年的修复,宁远城已经十分坚固,完全具备抵挡后金军队的进攻的能力。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后13万金军队西渡辽河,向明朝控制的辽西走廊发起进攻。关外明朝军队仓皇撤退到关内,山海关外的锦州、右屯、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屯堡全部失守,只有袁崇焕带领全城军民坚守不退,他带领满桂、祖大寿、左辅等将领刺血书宣誓(血书内容因触犯清朝,《明史》没有记载),并将全部库存白银11000两放于城头,凡射中敌人或临危不惧的当场赏银一锭,以此激励全体将士同仇敌忾,誓死杀敌。二十四日,后金军队开始攻城,守城军民在袁崇焕的指挥下,英勇抗敌。远的用“红衣大炮”轰击,近处用箭矢、石头、火药防守,攻城三日终无法破城,连努尔哈赤也被大炮击成重伤,后金军队撤走。第二年,金太宗皇太极亲率十余万大军前来复仇,结果又遭重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宁锦大捷”。

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6)

兴城古城

在此后的时间里,到明朝灭亡前,清朝的军队一直没有完全打通辽西走廊,直到吴三桂投降满清,顺治皇帝带着满清的皇亲国戚在军队的护卫下最终通过辽西走廊走向北京城。

三、清皇东巡祭祖和沿岸铁路、港口

清皇东巡是满清入关以后,皇帝不定期出关祭拜祖先、拜谒陵寝、寄托孝思,同时还会沿途考察民情、了解边防敌情、安抚少数民族等,历史上清朝共有十位皇帝东巡祭祖,康熙三次、乾隆四次、嘉庆两次、道光一次,每次清皇东巡或是去或是归途都要经过辽西走廊,对辽西走廊一带、盛京(沈阳)乃至整个东北的开发和国防巩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开东巡先河的是康熙皇帝,他在每次东巡路上都指示当地官员,要团结当地的少数民族,操练士兵,整顿国防,提防沙俄的侵略,为东北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清朝国力增强,乾隆皇帝东巡时的规模和排场最为宏大,沿途的道路驿站也都相应得到修复。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后几位清朝皇帝东巡的规模和次数跟着逐渐减小和缩减,到晚清时再也没有能力承担皇帝东巡了。

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7)

康熙帝东巡

1898年10月,清朝将原京榆铁路通过辽西走廊延伸至奉天,同时在沿线修建了车站,更快地带动沿线工商业的发展,一批近代工业也在沿线产生,让古老的辽西走廊逐渐进入了近代工业阶段。中华民国成立后,京奉铁路改名为北宁铁路,如今虽然高速铁路四通八达,但是古老的京奉铁路仍然如老骥伏枥一样发挥着作用。

清末,大连、旅顺被日本霸占,清政府积极寻求自主的交通线和港口。1908年7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考察了山海关至牛庄的海岸线后上奏朝廷:在渤海岸边京奉铁路旁边的葫芦岛建港最为适宜。第二年,港口开工建设,一年后因辛亥革命爆发,港口停工。1919年,北京政府与东北巡阅使张作霖达成协议,条件是不许借用外资,双方各出资金500万元继续建港,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港口建设再次告吹,北京交通部撤出,将财产、文件、图纸全部交给奉天省。1929年张学良主掌东北军政大权,宣布“东北易帜”,集中精力建设东北,1930年1月,与荷兰治港公司签订葫芦岛筑港合同,总造价640万美元。7月2日,张学良亲自出席开工典礼,港口第三次开始建设,一年多以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港口建设又被迫停止。

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8)

葫芦岛港老照片

尽管港口建设命运曲折,但是由于筑港工人、当地驻军、商人的大量来往,让连山这个明清时期的小小驿站得到空前的发展。火车站、飞机场、电报局、汽车等等相继出现,这让连山镇比当时的锦西县城(冮屯)还繁华,为现今的葫芦岛市打下了雏形。

四、名扬世界的塔山阻击战

后人评价说,全国解放由东北开始,东北胜利关键在锦州,锦州能否顺利攻下,取决于塔山能否守住。1948年毛泽东关注塔山,林彪盯着塔山,蒋介石也同样注视着塔山…。

塔山原是明朝修建的一个城堡(现城堡已毁),原名宁远中左所。这里并没有山,村后有一座小丘陵,有一条小河从村中流过,相传明朝末年满清睿亲王多尔衮曾经在此休息,他的战马在村前小溪饮水,故名饮马河。这里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塔山独特地形,辽西走廊最窄处位于这里,宽不过十五公里,东边是渤海,西北边是虹螺山,公路从村中间穿行,北宁铁路从塔山村和海边之间通过。这里距离国民党军占据的锦西不足十公里,距离锦州不过三十公里,并且沿途全是平原,无险可守。

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9)

坚守塔山的我军官兵向军旗宣誓

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在攻克兴城后立即转兵塔山,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在国民党锦西驻军的炮口下修筑了东起打鱼山岛西至白台山,长度为8公里的防坦克壕,并构筑了坚固的阵地。国民党锦西驻军此时如梦方醒,开始组织进攻,后来又有从华北和山东调来的两个军共计11个师的部队组成“东进兵团”,在海军、空军和陆军的强大火力掩护下,还有蒋介石亲乘重庆号军舰莅临葫芦岛进行督战。双方在激战六昼夜以后,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一纵队官兵用血肉之躯硬是将国民党“东进兵团”挡在了塔山。随着锦州被解放大军的攻克,国民党“东进兵团”人心惶惶、斗志全无,就连杜聿明撤退时破坏葫芦岛港的军令也没人执行,只是象征性的放了几炮。从此“塔山”这个名字成了国民党军官兵挥之不去的惶恐,一提起坚守塔山的部队,便溃不成军。

辽沈战役结束一个月后,东北野战军的百万雄师顺着这条古老的辽西走廊,浩浩荡荡开进山海关。据当年的人们说,部队前锋已经越过山海关,后卫还在锦州、沈阳。可以想象,在古老的驿道上前面是军歌嘹亮、精神抖擞的步兵,旁边是尘土飞扬、战马嘶鸣的骑兵,铁路上还有威武的炮兵和装甲兵,支前的民工赶着大车、挑着担子紧随部队,一路向着山海关,向着天津、北京,向着全中国前进,那豪壮的气势真是辽西走廊前所未有的景色。

辽西走廊怎么来的(辽西走廊史话)(10)

通过辽西走廊跨过山海关的东北野战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