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一共有几家(走进宽窄巷子的三联)

封面新闻记者 薛维睿

1月21日,三联韬奋书店在成都开业。这是三联第一次把书店开到北京以外的城市。

10天以前,1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书店行业权威盛会上,成都刚刚被评为“2017中国书店之都”。2017年成都书店数量已达到3463家,继北京后位居全国第二。

三联选择成都的原因不止于此。在记者采访三联成都店中,负责人胡晓燕反复提到成都的文化氛围,从三联打造文化高地上来说,成都似乎是三联的不二之选,“作为历史上两个从未改过都城名字的城市之一,成都的文化底蕴符合三联精神。”

大概很少有书店会如此频繁地把“精神”一词挂在嘴边。汪丁丁在的《守望家园》里写道,“三联书店的使命在于,借了书籍的出版与传播使中国人对各自生活的零碎的思考得以汇合交流,从而相互理解。三联的精神,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大众启蒙,这精神的现代意义,就是基于生活、读书和新知的思想自由。”

三联书店一共有几家(走进宽窄巷子的三联)(1)

三联书店一共有几家(走进宽窄巷子的三联)(2)

三联韬奋书店·成都

改造四合院的是设计师王亥。选择王亥作为设计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王老师很得年轻人喜欢,同时也被三十岁这批担着文化传播担子的人推崇”,三联书店负责人说。另外,王亥本身是藏书量和阅读量非常庞大的读书人,“做方案那段时间,他每天背包里只有一本书,就是写三联的《守望家园》”。

书店不足500平米的空间,王亥运用了大量空间上的减法,在保留大量木窗、屋顶、柱子原有结构的基础上,留有大量桌椅占地用于阅读。

这样的设计保证了书店里“人”的落脚,“书店是一个书和人合二为一的空间。其中承载的不只是一群书,更是一群人”,王亥说,“如果我要经营一家书店,首先要引入很多人,很多有趣的人——他们坐下,就变成了书店里最生动的书。”

三联书店一共有几家(走进宽窄巷子的三联)(3)

设计师王亥

书架摆放了三千多种书,是选书团队一两个月的精挑细选出来的,旅游类、儿童类、专业类和畅销书籍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左边是一些经典的三联出品的读物,右边是其他出版社的精品书籍。书籍陈列以丛书为主,三联想要引导读者“非碎片化”阅读。

尽管如此,书店的选址还是让不少人匪夷所思。宽窄巷子不乏别的书店,比如“散花书院”和“见山书局”,它们立足成都本土文化,主打旅游类图书。这并不符合三联书店的定调,而且,在不少人看来,宽窄巷子是个外地游客摩肩接踵的地方,成都本地人好像鲜少流连于此。

入驻前,三联书店做过调研,宽窄巷子70%的人流是游客,“白天买书的游客更多,但读书区域成都人占比例更大,我们周末24小时营业,其实到了晚上,成都人很喜欢逛到这里来。”

三联书店一共有几家(走进宽窄巷子的三联)(4)

三联书店一共有几家(走进宽窄巷子的三联)(5)

开业第六天,这里迎来了第一个通宵营业夜晚,三联书店记录了这个晚上,“在这样一个雨雪交加的寒冷冬夜,却不时有读者寻来读书,穿过挂有钱钟书、杨绛、陈寅恪等文化大家肖像简介的走廊,亮着温暖阅读灯、开着暖气的阅读空间如家一般静静的等待着他们。”

北京三联书店从1996年开始,一直是北京读书人的文化地标,从三联书店目前的选择来看,一个富有人文精神的阅读空间是三联在成都试图找到的定位。

“基于现实生活的大众启蒙”,从三联文化精神来看,宽窄巷子似乎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是有久远历史的旅游街区,也是成都最著名的“文化场”,人来人往,“大众”在这里,读书也需要在这里。

(三联韬奋书店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