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1)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2月14日清晨,一位70岁的老人因上马失足坠地,病发而亡。这位古稀老人的离世,堪称清王朝的重大损失,虽然这位老人对清王朝持不合作态度,而且年轻时还参加过义军抗清。他是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爱国学者。当年,武装抗清失败后他游走北方,以体国经野之心、济世安民之识,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如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为民治国良策,写出了50多种重要著作。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2)

图注:战争

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来自《日知录》,已经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顾炎武在《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等著作中,对历史、典制、政治、哲学、文学、天文、地理、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创见,全都言必有据、疏通源流、朴实无华,成为后来乾嘉学者建立考据学的源头。乾嘉考据学也就是“朴学”,使中国历史文化受到了一次大规模的清理、纠错、疏通,功劳很大,而顾炎武应荣居首位,理所当然地受到后代一批批饱学之士的虔诚敬仰。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3)

图注:顾炎武像

另外,顾炎武完全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诲,这也是他成果颇丰的原因。顾炎武来到北方后,带着两匹马、两匹骡,驮着一些书籍,走遍了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顾炎武一边寻找自己未读之书,一边考察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他还特意考察了山海关、居庸关、古北口、昌黎、蓟州等战略要地,询问退休的老兵,探索宋代以来的兵阵结构以及败亡的原因。这也是当时其他优秀知识分子所未曾做到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顾炎武的治学态度充分告诉我们,要想在学术上开宗立派或者取得一些成果,就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田野调查,如此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肯定会比只是依赖前人的成果强。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4)

图注:骑毛驴

学者余秋雨曾言,自己对顾炎武最为迷醉的,是他在长途苦旅时的生命状态。他骑在马背上,一直由沿途所见所闻对比着古代经典。他记性好,很多经典都能默诵出来。有时几句话忘了,就下马,从那匹骡子驮着的书袋中找到原文来核查。这种在山川半道上核查书籍的情景,令余秋雨十分神往。他有一句诗,很早就打动余秋雨的心,叫作“常将汉书挂牛角”。把一部《汉书》挂在牛角上,这牛也就成了一个移动图书馆,这人也就成了一个没有终点的旅行者。那么,此时此刻的中国化,正与一个伟大灵魂一起,在山川间流浪。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5)

图注:余秋雨

当然,顾炎武用脚步丈量北中国,也是需要经济实力支撑的。正如现在很多人推着独轮车改装的房车徒步西藏,其实他们的收入来源于网络直播时粉丝的打赏。如果没有金钱做后盾,可能两三天都坚持不下来。再如我们人人羡慕的徐霞客,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徐霞客的全国巡游,完全没有他人资助,其实这跟他的富庶家境分不开。据说,徐霞客出生于名门望族,其爷爷光田产就有12597亩,更别说其他的产业了。事实上,顾炎武的家境也很好,曾是昆山历史上著名的六大家族之一。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6)

图注:徐霞客

顾炎武的先祖世代做过明朝大官。家里存有大量藏书。顾炎武出生之后就不久出嗣为从祖绍芾为孙,绍芾的独子同吉早卒,未婚妻王氏坚持守节,顾炎武由她抚育长大。顾炎武的嗣祖经济条件要比其本生父亲这边要好很多,颇有田产。崇祯十四年,绍芾去世。大家族中的其他人掀起了争产风波。这一年,接连发生了两次家难,顾炎武的家门和室庐先后被族人放火烧毁。崇祯十五年,顾炎武将引发争议的田产八百亩以低价典给了里豪叶方恒,家族之间的争产矛盾更加尖锐,而叶家则想趁机侵吞田产,经顾炎武讨要“无虑百次”,才给了一部分款项。顾炎武从十岁起就跟着嗣祖父读书,受过比较严格的训育。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7)

图注:顾炎武像

顾炎武早年参加复社,并结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从而给予他后来的学术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开展以很大的助益。从顾炎武后来的生活道路来看,复社尤其在如下两个方面给予他的成长以重大的积极影响:首先是对他的民族气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顾炎武的崇高民族气节的形成,从外部条件上讲,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家教的影响,再就是复社的影响。在明清之际,对满清的入侵是否持抗争态度,这应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民族气节的最重要的标准。就当时说来,人们对满清的抗争大抵有这么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拿起武器,奋勇抗清;二是不与满清合作——或杀身成仁,或以游为隐。像这样一些不同种类的义士仁人,于复社乃是为数极多的。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8)

图注:明朝武将

顾炎武“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耻”,从27岁起,便博览群书,搜集材料,为后来写成《日知录》等名著准备了丰富的资料。顾炎武33岁时,清兵入侵江南,大肆屠杀无辜百姓,他曾参加苏州起义和保卫昆山的战斗。这期间,他的家人三死一伤。他的二个同胞兄弟在保卫昆山城的战斗中英勇就义,弟媳举刀自杀,生母何氏被贼兵砍了右臂,嗣母王氏绝食而亡。他反对满清,以精卫填海的故事来激励自己:“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嗣母王氏闻变绝食,临终遗言炎武:“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要他永远“不仕贰姓”,做一个志节高尚的人。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9)

图注:精卫填海

顾炎武一生感念其嗣母王氏的教导,特别是绝食殉国前的殷殷嘱托。在保存下来的顾炎武文章中,他反复提到此事,他说“先妣时年六十,避兵于常熟县之语濂泾。谓不孝曰:‘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义不可辱。’及闻两京皆破,绝粒不食,以七月三十日卒于寓室之内寝。遗命炎武读书隐居,无仕二姓。迄今三十五年,每一念及,不知涕之沾襟也。”顾炎武十九岁娶太仓王氏为妻,但一直没有生育。顺治六年,纳妾韩氏,顺治七年正月五日生下一子,名曰诒榖,这时顾炎武已38岁。但非常不幸的是,顺治十年,诒榖早殇。在无后为大的旧时代,有没有儿子对顾炎武是一件大事,此后他几次纳妾,一度生子,又再次夭折,令顾炎武悲伤不已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10)

图注:千灯古镇

国破家亡之后,顾炎武又连遭家难和仇人的陷害。为避祸,他只得变卖部分田产,毅然只身离开江南,做长期北游,以结识更多的志同道合之人,丰富学问。在北方,顾炎武把考察所得的精辟见解,都融化在他的不朽著作之中。正如他的学生潘耒所说:“其术足以医时,其言足以救世。”北游漂泊期间,在朝廷做大官的两个外甥准备给他买田置宅,多次劝他回到江南终老,但他始终不肯南归。开始定居在陕西华阴,后来移居于山西曲沃,住在朋友家。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11)

图注:古风女性

在北方游历期间,友人傅山曾劝顾炎武纳妾,说他身体壮实,还可以得到儿子,化解人生遗憾。彼时,顾炎武已经五十九岁,人生已经步入老年,精力可谓大不如前。但在傅山的蛊惑下,顾炎武头脑发热,娶了一个年轻的妾室,早晚服伺左右。小妾性格温柔,侍奉也很细致小心。然而,就这样过了两三年,他发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变得愈来愈差,整天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来。坐在那儿编书、写书,眼睛看出去昏蒙蒙的一片,耳朵也嗡嗡作响。最要命的是脑子变迟钝了,不像从前那样下笔千言。他一心想得到的儿子,小妾偏偏没有给他。

可见,老夫少妻如果年龄差距太大,对男人绝对是没有好处的,会掏空你的身体,让你迅速地衰老。顾炎武非常后悔,他决定悬崖勒马,立即把小妾嫁出去,同时给了她一笔钱,让她去过自在的日子。最后,顾炎武只好立族人顾衍生为嗣子。当年,顾炎武意外死亡后,由嗣子顾衍生扶柩回千灯故里,葬于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墓穴次位。

顾炎武勤奋好学表现在哪里(牢记养母遗命抗清)(12)

图注:顾炎武故居

如今的顾炎武墓位于昆山市千灯镇南大街,亭林故居后,蒋泾之西南,其曾祖明兵部侍郎顾章志赐茔之东。墓为清康熙年间初建。现存顾炎武墓为1984年江苏省文化厅拨款修复,花岗石砌坟台。重建祠堂,总面积140余平方米,已经成为世人瞻仰顾炎武的重要景点。“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愿我们像顾炎武一样,立功立德立言,无愧于人生,无愧于时代。(彭忠富/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