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情景剧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杂技又谱新篇)
7月30日晚,由内蒙古艺术剧院杂技团出品的大型杂技剧《我们的美好生活》,历时一年的创排磨砺,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与观众见面了。此剧是自治区宣传部、文旅厅舞台艺术创作“两个打造”重点剧目,也是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展演版块的重点剧目之一。
此剧由内蒙古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导演何燕敏担纲总导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著名舞蹈理论家、评论家冯双白及何燕敏编剧,国家二级作曲家张永利作曲,国家一级编导、现任杂技团团长塔纳制作,国家一级编导、现任杂技团副团长吴群执行制作,优秀青年演员何邱生、何超分别担任男女主演。
本剧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展现了新时代农牧民的精神风貌。它用叙述的手法讲述了中国美术学院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研究生塔娜和高中同学国强投入家乡乡村振兴事业的故事。他们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探索传统工艺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展现了当代内蒙古农牧民的新风貌。
在场景上,全剧分为“庆丰收”“学习互联网”“那达慕”“训马手”“草原夜色”“科学发展观”“牧场打草”等篇章,贯穿融合了舞蹈、魔术、戏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蹦床”“空竹”“吊环”“博克”“射箭”“套马杆”“坛子”“天鹅”“绸吊”“肩芭”“中幡”“高拐”“转盘”“高车飞碗”“魔术”等,再现了农牧区耳熟能详的生活和生产场景,真正诠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尾声由六名女演员表演了高超的“高车飞碗”技艺,把整台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高车飞碗”曾获得法国第13届“明日”国际杂技节金奖,是内蒙古艺术剧杂技团的金牌节目,现任团长塔纳就是当时获金奖的主要演员。
该剧总导演何燕敏说:“作为导演,最大的心愿是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观众。一部艺术作品除了思想性,还要关注它的艺术创造性。这部剧的创作风格,追求雅俗共赏的朴素气质,关照现实生活,力求与观众产生共鸣”。
在《我们的美好生活》中,何燕敏探索试验了非常多的创作方法,努力寻找杂技创作的新突破点,不会为了保险而让作品平庸,这也是主创团队的共识。在艺术本体上,突破了杂技技术向语言表达转换。同时,还融入了各种艺术元素,如蒙古舞、乌力格尔曲调、合唱等,突显了演员们的专业水准。例如,“草原夜色”中的女演员,用“转花盘”表演了荷花的流动和美丽。整台剧情在各种艺术元素的支撑下,创作团队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中,挖掘、整理、寻找岀它的文化元素,以传统杂技艺术技巧为载体,又用舞台剧这种新的创作手法赋予了杂技艺术新的内容。
笔者认为,艺术创作要以党和国家提出的“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指引、为目标,如若偏离,就会变成“无根之草,无源之水”。这部杂技剧非常成功,有实践、有探索、有经验、有成果,从创意思维到逻辑思维都非常严谨,每一个环节都紧扣“新时代”“脱贫致富”“我们的美好生活”主题。同时,场面惊艳、视觉唯美、效果惊险,有亮点又有看点,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值得观众走进剧院一睹为快。
笔者坚信,此剧为中国杂技剧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杂技艺术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希望主创团队和有志于杂技艺术的艺术家们继续创新之路,攀登杂技艺术的高峰。(乌红星 赵佳琳)
作者简介:
乌红星,音乐高级教师,九岁师从达日玛学习马头琴演奏,1978年入内蒙古艺术学校(现内蒙古艺术学院)器乐班马头琴专业学习,1980年毕业留校任马头琴专业教师,1982年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任音乐教师,后因工作需要调呼市教育局工作。
赵佳琳,乌红星老师学生,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1级本科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