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

导读:

本文从曹操、唐玄宗小名入手,结合大量证据,给读者揭示中国中古(魏晋南北朝隋唐)上百个有趣儿小名,管中窥豹。

前篇总结了中古小名的常见九模式:1、用发语词“阿”、“小”;2、用结语词:“儿”、“郎”、“娘”;3、叠字;4、求男、入宫等祈愿名;5,女孩男名,男孩女名;6、乞他姓。7、用地名、节日等专有名词;8、用佛道小名;9、按数字、行第起。

后篇从小名探究中古称谓的特征,进一步提出,“我们身边熟知的称谓词,亦是探究历史、进行高层概括、分期的好工具。”

【涛说史“称谓学”研究(1)】

前篇:

一、相差500余年的曹操、李隆基,竟撞了小名

据三国吴人《曹瞒传》记载,一代枭雄曹操叱咤天下,小名却叫阿瞒;据五代《开元天宝遗事》,那个爱杨贵妃死去活来的唐玄宗,小名也是阿瞒。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1)

曹操与唐玄宗

笔记错了吗?差500多年的名人怎能撞了小名?阿瞒也不是个好意思。

所谓“瞒天过海”,瞒首要之意是隐藏,剩下就是“贪爱酒色、闭目、惭愧”……

于是人们这样解释,这叫“人贵名贱、人贵名丑”。古代医学不发达,曹操、玄宗小时候经历坎坷,家人迷信为了不让阎王爷收走孩子,特意用了“瞒”字。

这解释可信。因为东汉佛、道开始萌发,管理阴间的阎王可能在中古出现,所以有了贱名风俗。

还有人说小时候曹操飞鹰走狗,游荡无度,曾一下子骗了父亲曹嵩、叔父,犯坏有了“瞒”名;亦干脆说曹操原本姓夏侯,过继之后为表遮掩,起名阿瞒。

至于三郎李隆基,他是喜欢偶像跟着学的。

大家振振有词,关于小名更有趣儿的地方,还在后面。

二、发语词“阿”字不一般,那些正史中的证据

起小名爱用“阿”字,是中古的一种习俗。唐承魏晋内南北朝,幼儿生下三月内,父亲或亲友给婴儿取名,叫小名。小名不外传,仅在家人中呼唤。

而阿是中古最常用的发语词之一。以它起名简单上口,蕴含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意。

正史如《三国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就诞生了这样一个成语——“吴下阿蒙”。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说东吴大将吕蒙中年发奋读书,等鲁肃经过寻阳时,发现以往的武夫居然文武双全,用“阿蒙”表示自己的钦佩,顺便套套近乎。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2)

吴下阿蒙

更有甚者,刘禅被立为太子前还被人称为阿斗。

《三国志·蜀书十》: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

再如《魏书》记载,南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临死前,手执萧昭业手说:“阿奴若忆翁,当好作(梓宫)”。

意思说齐武帝临死想要一个好棺材,这样用小名求自己的孙子:“阿奴你要是记得爷爷的好,当给我做一个好梓宫啊”。

阿奴是时人对晚辈的称呼,喊惯了有变小名的。“临死不忘叫阿奴”,冷冰冰的史书有了人情味。

后面接地气的例子更多,我们不一一引用出处:

  • 如王子敬被称为“阿敬”,王平子被称为“阿平”,梁武帝称临川王为“阿六”,王恭称王忱为“阿大”,王右军称王临之为“我家阿林”……
  • 再比如:庾会小字阿恭,殷浩小字阿源,殷频小字阿巢,王胡之小字阿龄,王蕴小字阿兴,王敦小字阿墨,郗恢小字阿乞,王恬小字阿螭,许询小字阿讷,王处小字阿智,高崧小字阿酃……

什么,你是说这是上中层的名字,有没有平民百姓的?

三、上百个例子、让您了解中古小名的九种模式

来看看发源于东汉,兴盛于唐朝的墓志铭。因唐人厚葬保存到今天很多,是本文的主要例证(也因我研究唐史居多)。

1、发语词“阿”、“小”开头小名:

1.1 阿字开头的

据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以及其他墓志,类似例子还有:

  • 如杨君生女一人,‘“小字阿周”......他出二男... ...“次曰阿门”,男孩子叫门……
  • 昆山县令孙氏4个女儿分别叫“阿眉”、“阿欢”、“阿律”、“阿尊”
  • 咸通年间的李公别室张氏,生有四个儿子 , 其中长子叫“ 阿存 ”
  • 董婁有继承权的嗣子,墓志中叫“阿难”
  • 常来有继承权的嗣子,墓志中“阿仵”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3)

董婁及妻子苗氏墓志

值得注意的是,以阿字起名之俗,至今仍在福建、广东沿海流传,盲人音乐家阿炳就是一例。无怪有人说粤语才是唐朝人语言,或者起码保存了大量中古汉语的习俗。

1.2 小字开头的

  • 邓府君次男小字“小虹”,居然像个女孩名;
  • 范阳卢氏三个儿子分别叫“小都”、“小猧”、“小秃”,一女叫“小建",猧指小狗,秃指秃子……
  • 孙虬墓志,说他第二女小字“小迎”;
  • 渤海高府君主有一子一女,其中女儿字“小晋”;
  • 太原王氏主最小的孙女叫“小秦”。

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孩童未成年之前死亡率很高。用小子放低姿态,贱名好养吗。

2、结语词“儿”、“郎”、“娘”坠后的

2.1 儿字坠后在唐朝很常见:

  • 唐朝最美公主之一,安乐公主,小字“裹儿”(《新唐书·诸帝公主传》)
  • 唐朝最美女官之一,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婉儿”也是小字,好温婉的名字。(《旧唐书·卷五十一》)
  • 咸通年间的清河崔氏, 生男“刚儿” , … … 别子一人曰“掌儿”
  • 咸通年间的樊府君,身后留有三儿一女,其中一子叫“雪儿”,女叫“都儿”
  • 大中年间的韦夫人,有一个女叫“雍儿”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4)

安乐公主的裹儿

可见“儿字坠后”不分男女都可以用。但女孩用起来更可爱、更巧人,所以女孩用的比男孩多,代表了父母的怜爱心理。

2.2 “娘”字给女孩坠后,“郎”字给男孩坠后

娘字比较复杂,我们仔细说说。

简体“娘”字是妇女的泛称,在上古汉语中并不常见,且通常用“孃”(niáng)字代替。元末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明确指出,“娘’字,俗书也,古无之,当作‘孃’。”

因为是中古前后的新字,娘开始用的很随意:东汉《风俗通》中,竟称年轻的寡妇为“娘”;《南史》将妩媚多情的中年妇女,称为“徐娘”“萧娘”,《北史》中又说高澄把“两宫其余的姬妾侍女,并称为娘。”

进入唐朝,上古到中古的文字更进一步简化,双音节词开始增多,娘开始给各式儿女孩儿坠后。新旧《唐书》中开始频繁用娘字。

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有称自己的女儿为娘。

比如:

  • 唐玄宗女儿寿安公主,小字“虫娘”,好活泼的名字。(《唐语林校正》)
  • 唐僖宗的淮南进奉使骆潛,有女三人,长曰珪娘,嫁给前盐州兵曹参军王浚;次曰弘娘,小曰宪娘。
  • 唐内庄宅使清河张府君 ,女儿小字“百岁娘子”。好长寿的名字。
  • 支公小娘子墓志铭,记录墓主小号“复娘”,同女弟一人小字“庆娘字”。好喜庆的名字。
  • 支公长女炼师墓志铭 ,记录墓主小字“新娘子”。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5)

“娘”在两唐书中用的多了起来

郎字称男孩上古已有,我们这里直接举例:

  • 唐玄宗的因为排行老三,被杨贵妃称为三郎(唐正史野史均有记载)
  • 唐内庄宅使清河张府君,有儿子多人,长日寅郎....次日聃郎,次日伫郎,次曰彭郎
  • 大中年间的庐氏夫人有子两人,长日进郎,次曰最郎

3、叠字

古今都有叠字,我们看看唐人的例子:

  • 白居易为妓女阿软女儿起名,因其白皙可爱,取名“皎皎”
  • 大和年间的刘氏生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郡郡....小的叫朗朗"
  • 大和年间的崔府君生有五个儿子,其中一个叫鲁鲁
  • 贞元年间的李氏早亡女儿,小字孙孙
  • 咸通年间的一个王氏墓主,小字娇娇
  • 大中年间的支公孙女,小号令令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6)

明李肇亨《妇女双名记》

明人李肇亨专门做《妇女双名记》,记载了近百个女子叠名,我们可以看出非常重要的2个特点:

1、明朝人记载的叠名也是从南北朝开始,即中古开始流行;

2、这本书中的叠名,近半数都是妓女侍妾 ,带有对女性的押昵色彩!和今天普遍使用非常不同。比如,

  • 南朝的苏小小;
  • 唐朝的张好好、关盼盼、李端端、苏小小、张住住、英英、虫虫、卿卿、郑举举、王苏苏、薛琼琼;
  • 五代十国的转转;(五代十国是“中古-近古”过渡期)
  • 宋朝的李师师、毛惜惜,沈翘翘、马琼琼(宋朝是“中古-近古”过渡期);
  • 元朝的孙秀秀、荆坚坚、冯六六、赵员员(元朝已是“近古”);
  • 不知朝代的徐翩翩、香香、东东、宠宠、武赛赛、春春、魏道道、马娉娉、丁怜怜、汪怜怜、沈真真……

如此多的叠字用在特殊行业上,可是为了可爱好记、回头客多……

4、求男、入宫等祈愿之名

4.1 求男之名

古代重男轻女,若连续生育没有男孩,便有给女娃取求男之名,其实今天也有这种情况:

  • 大和年间的茂州刺史窦君,女儿叫盼子
  • 大和年间的陇西辛氏,“生女一人日引子”
  • 咸通年间的崔氏,“生一女日住子”,刘承家女使小字“喜子”
  • 吐鲁番百姓史拂那之女,名“想子”(《吐鲁番出土文书》)

4.2 入宫之名

敦煌文书中,出土了一些反应家长渴望女儿入宫的小名:

  • 伯3354卷里的家长程思楚给女儿起名为“妃妃”,给他孙女起名“妃王”。
  • 斯4583卷里,家长给女儿起名为“进娘”、“妃娘”。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7)

当时归义军(敦煌地区)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联系晚唐的节度使——张议潮屡次请求朝廷旌节,可推断当时的敦煌地区,无论官员百姓,都渴望朝廷认可。这才有了百姓中间,“妃”、“娘”的一些小名。

5、女孩取男名,男孩取女名

重男轻女下,女孩取男名可以理解;其实唐朝还有男孩取女名的,我们一并看看:

  • 柳宗元的叔母陆氏,“生一男日曹婆”
  • 大中年间的颍川陈兰英 ,原生有一女,五岁时天折,后来又生一个儿子,竟起名“貂蝉”
  • 景福年间的张氏夫人生有二女一子,大女儿叫“奴哥",儿子叫“高姐"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8)

神奇的唐朝男孩名——貂蝉——颍川陈兰英墓志

尤其要注意的,是河南陈兰英的儿子叫貂蝉。

貂蝉本意是汉代侍从官员帽上装饰物,唐代《三国志平话》还没出现,但它已作为名字使用,且是给男孩儿!

根据目前墓志资料,貂蝉作为人名最早出现也是在唐朝 ,陈兰英给儿子起这样一个名字,应该是祈福所用。

不过从官员装饰物到男女人名,貂蝉意味太特殊,还有太多内容可探讨。

6、乞他姓,非常独特

乞姓是唐人非常独特的一种起小名习惯,可能与南北朝、隋唐发展的赐姓制度有关,比如:

6.1 乞不同姓的:

  • 乾符年间的刘府君夫人太原王氏,有一个孙子,小名孟七;三个孙女,小名王六、王八(可见王八在唐朝没特殊意味-_-||)、小秦,显然年龄王六>孟七>王八>小秦
  • 大中年间的上谷郡张府君,有男二人,长日刘十,次刘十一,女一人,名曰侯五,显然侯五>刘十>刘十一

6.2 乞相同姓的:

  • 大中年间的张公夫人,有次子侯十一,女弟二人,侯五、侯六,明显侯五>侯六>侯十一
  • 大中年间的高宛县令张公,有子二人,长日辛六,次曰辛七,显然张公的辛六>辛七
  • 景福年间的刘氏,两个女儿冯四、冯五,明显冯四>冯五

6.3 乞不同的姓,数字也颠倒:

  • 元和年间的宝鼎县令李府君,三个女儿,长日叫郭九,次女叫党八、三女儿叫党十

就你李府君与别人不同,欺负数学不好的,跟别人反着来……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9)

反着来的宝鼎县令

6.4 在某姓后面加一个老子:

唐代还有一种“加老”的乞姓方式,被宋朝继承:

  • 大和年间的013墓志墓主,生有一个儿子,叫做“庞老”
  • 咸通年间的孙备,有一女原叫汶娘,十岁那年,又“更名贺老”。
  • 咸通年间的郑氏夫人,有一个儿子叫商老。
  • 大中年间的平阳贾君,生有三个男孩,二儿子叫石老。

今人渴望越活越年轻,没想到唐宋却“加老”……

其实不难:古代医疗条件差,未成年夭折率高。清康熙一共35位皇子、20位公主,能够活到成年的仅有27位,死亡率高达51%。“老”字体现了百姓的趋吉避凶心理。

还有,今天北方人愿意把儿女叫做老大、老二、老三,口语"老"字又有了幸福感和自豪感。

6.5 直接用某姓为子女命名,多用大姓为名:

  • 大中年间的钜鹿魏氏,有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叫王,第二个叫李。

7、节日、地名等专有名词

  • 咸通年间苗君所纳的高氏,生的大女儿叫清明,二女儿叫上元,纪念女儿生于这两个节日。
  • 咸通年间053墓志墓主生有三子,分别叫做吴门、海客、回纥,其中吴门、回纥是地名;“海客”是中古出现的专有复音词,意为航海的人。这三子分别指向中国三个方向,可能寓意好男儿志在四方。
  • 广明元年的许宝,二十岁去世。已经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小名寇七,小儿子海客。

疑点1:清明是扫墓的节日,唐人为何要以此为名?

高氏的二女儿叫“上元”好理解,为什么大女儿叫“清明”?

北京师范大学张勃等在《唐代节日特征述论》指出,唐代节假日众多(开元七年令39天 ,元和令51天 ),且思想开放、自由,大多数节日出现了狂欢现象:连清明节、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两日,唐朝时已合并)这样的特殊节日也不例外。

如,寒食节因纪念被火烧死的介子推而兴,唐以前人们因惧怕神灵发怒“莫敢烟爨(cuàn,烧火煮饭) ”,禁火冷食;到了唐朝人们除了冷食外,在这个节日做得最多的竟是宴集饮酒,郊游踏青, 蹴鞠拔河, 荡秋千, 放纸鸢, 甚至之后的扫墓也“复为欢乐, 坐对松檟, 曾无戚容”(扫完墓就高兴了,大家坐对松树楸树,没有悲伤的样子)。

而本为送瘟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居然变为热烈的体育运动, 吸引了众多人的参与和观望: “ 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刘禹锡《竞渡曲》)

而且,这种狂欢是不分贵贱, 不分男女, 不分老幼, 不分城乡, 不分职业,唐代节日文献中频现的“倾城”、“家家”、“士女纷委”便是例证。

唐人真会玩,真幸福。女儿叫清明无可厚非……

疑点2:复音词“海客”很熟悉?

请注意“海客”这个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外向开朗的朝代之一,除了在文化人口中谈海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赢洲” ),普通民众中也有海外意识,给儿女起个潮名字,是保守的明清所少有。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10)

20岁的许宝,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年轻的他给二儿子起名海客

8、起佛道小名、名字

唐朝“儒道释”三教并重,还有外来的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祆教等等。因此民间有了各种宗教意味、哲学的小名、名字。

8.1 佛教小名:

  • 白居易之子幼美.小字叫“金刚奴",(《全唐文》)
  • 徐州录事参军王庭玉妻“讳金刚”,小字也叫“金刚”。姑娘,你真是条汉子……
  • 咸通年间069墓主有个三岁女儿,小名“佛婢"
  • 咸通年间的郑氏夫人,墓主庶出的儿子小名“罗汉”。
  • 大中年间的陇西李氏去世前,有七岁女儿,小名“观音”
  • 大中年间的韦氏夫人,去世前有各九岁儿子,小名“弥勒”
  • 武周时期的張思宝,有一个儿子小名“迦叶”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11)

佛教小名

8.2 道教名、五行取名等:

  • 开元年间的孟头,嗣子玄楷
  • 敦煌斯514《大历四年(769)籍》,有赵明鹤之名
  • 《新唐书》卷128《毕构传附炕传》:毕构父名憬,其子名炕,其孙二人名垌、增。五行中憬从水,构从木,炕从火,垌、增从土。

当然,五行起名并非从中古开始,战国便有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12)

玄、元、道等体现了道家思想

9、按数字、行第起小名,有人竟叫“裴四二”

行第、数字小名远古、上古有之,商王甚至以天干命名,可能与神秘祭祀制度有关,也可能是生日;而往儒生帽子里撒尿的刘邦,小名叫做刘季。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13)

商朝只有王才可以用天干为名!远古汉语很神秘!

本文的重点是中古。

我们打开《全唐诗》,经常会在诗文和题目中,看到如“崔二十四”、“贾二十四”、“靳十五”、“张十二”、“柳八”、“裴四二”、“令狐九”、“李十二”(指李白)之类的行第命名。

如白居易《惜落花,赠崔二十四》:

漠漠纷纷不奈何,狂风急雨两相和。晚来怅望君知否?枝上稀疏地上多。

不仅男子如此,妇女以行第命名现象也极为普遍,如《唐代墓志汇编》所载,天宝年间韩氏大女儿叫“大娘”,建中年间的尚夫人大女儿叫“一娘”,顺天年间的清河崔氏“长女二娘,幼女九娘”。

白居易是大诗人,曾任翰林学士,对好友赠诗居然用小名;类似的,在中古、近古过渡期的北宋,宋六家的第一位、大文学、副宰相欧阳修,也有一个数字小名,叫欧九(《湘山野录》)。

为什么除了皇室之外,从上到下的古人要以数字起小名?甚至排到非常之后,多达二十四都不止?

涛说史来给您说道一下。

第一、这个数字小名在中古及过渡期,不是贬义,而是宗族实力的象征。

一般女性最多生育10几个孩子,家庭不可能有大量的崔二十四、贾二十四存在;且专家估计,中古一个家庭的平均规模在5~6人左右(夫妻,两个子女,1个或2个老人),故此排名明显要算上堂、表亲之类的亲戚。

中古时期无论南北,宗族意识之深,非今日可比。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14)

大族在一起吃饭

所以不难理解,上至望族、下至乡村百姓,经常修族谱、祠堂;魏晋南北朝,通婚、当官要门当户对,甚至出现了九品中正制,专门保证宗族门阀利益;以至于犯大罪时候,要连族拔起,所以有了“诛三族、诛九族”的说法……

所以,起个数字小名,反而是宗族兴旺的象征。

第二、明朝的朱重八,数字小名出现了贬义。

时至近古,元、明、清的数字名字成了贬义,发生了一定转变。清人俞樾《春在堂随笔》记载,“元朝规定平民百姓不准取名”,所以数字成了百姓姓名的贬义。

我们姑且认同这个二手史料,总之元朝百姓发达之前一般没有名字,用数字代替;发达之后,汉人才摆脱歧视,有了大名。有人见风使舵,起了蒙古名字,如贾培尔珲,张巴图……

总之,“朱重八”一定程度反应了被元朝的压迫,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因为中国自古就有数字小名啊。

第三、皇帝、国王为什么没有数字小名?

其实并非绝对,据《茶余客话》记载,最早的数字小名其实来自春秋时的吴王,他给女儿取名为“二十”。

即数字小名可能在宫廷出现,然后才蔓延民间。

不过,当民间使用时候,皇帝反而不用了;就像只有商王用天干命名一样,皇权阶级总要搞特殊嘛。

另外,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汉朝以后皇族庞大,成千上万口家人,怎能用数字小名排过来?

所以,皇帝一般没有数字小名。

后篇:

四、从小姓名看历史大分期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15)

历史大分期

语言是思想的凝练,姓名是语言的凝练。没被史家修饰的姓名和称谓,让我们的历史更接地气。

所以语言学家根据语料,把中国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原史时代,远古(夏朝、商朝)——上古(周朝、秦朝、西汉,过渡期东汉)——中古(魏晋南北朝,过渡期五代十国两宋)——近古(元明清)。

我们说了这么多“中古小名”,就是对这个分期的语料分析。再比如还有专家的“语气副词”分析:

曹操为什么被称作阿瞒(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瞒)(16)

中古新增的强调语气副词(来源:李素英《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研究》)

看没看出来,副词也再慢慢演变(从单音节向多音节、从简单像复杂),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证据。姓名、语言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大历史、大时代的脉络,让我们痴迷不已。

回到开头,你说曹操和唐玄宗撞名纯属偶然?明天我也起个阿瞒的小名……

好吧,我没法否定你,因为历史是一个风情万种的美女,男人永远都摸不住她那怀春的心。用一个随性例子作为结尾:

咸通年间的荥阳郑氏,有六个亲生儿子,分别曰讽、曰调、曰通儿、曰小通、曰三通、曰多儿……六娃母亲对不起你了,没想到我如此多产,“多儿”就凑活用吧……


参考文献:

1、《中国民俗史-隋唐卷》

2、《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研究》

3、《唐代节日特征述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