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社论以大国工业

中国工业报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释放出明确信号:中国坚定地选择自己的路径,以昂扬之姿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社论以大国工业(1)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振奋人心的接续奋斗,亦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全新探索,关键在于通过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稳预期、强信心、筑根基。使命在肩,如何定向、开局、落子?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的这句话,既是对工业经济的把脉定调,也是对高质量发展的领航定向。在中国工业化历程的不同阶段,中国制造以其强劲韧性和适应柔性,承载了大国工业崛起的荣光,成为构筑中国力量、创造中国价值的精彩样本。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为表彰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代表我国工业化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和项目,以树立一批优秀标杆企业和项目,并带动形成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国家于2007年启动了中国工业大奖评选工作,今年已经是第七届。

作为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目前共有137个企业和项目获得大奖、192个企业和项目获得表彰奖、148个企业和项目获得提名奖。其中有137个中央企业及下属单位获奖,53个荣获大奖,占全部大奖类获奖总数的38.7%。这些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降碳减排、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历年经营业绩考核中也名列前茅。他们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征程中挑大梁、勇担当,切实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社论以大国工业(2)

高瞻远瞩才能行稳致远,深谋远虑方能厚积薄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显然,新型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选择。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蕴含在其现代化模式之中,而现代化模式则从整体上决定了工业化的基本方式和具体道路。当前,我国已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工业占GDP比重达33.2%,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7.7%。我国工业门类全、体量大,但整体上还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中低端,亟需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加快转型升级。同时,为了应对外部势力的遏制封锁打压,确保极端情景下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运行正常,亟需强链、补链、固链,增强产业链供给链的韧性。

因此,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支撑,针对产业薄弱环节补短锻长,瞄准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要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新型产业的集群式发展,继而加快推动中国发展由“量”向“质”的嬗变。

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的评选正是基于以上考量,以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结合,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体现出强大的引导作用。

从公布的获奖名单看,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的企业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如中海油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国家电网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等。其中,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成功研制了国产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12000吨航空铝合金板张力拉伸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性能指标国际领先,实现了我国航空铝合金厚板生产技术和核心装备的重大突破,解决了航空铝合金板生产装备“卡脖子”问题。

同时,不少上榜企业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勇担当、挑大梁、有作为,突出强国使命。如沈阳飞机工业舰载机歼-15、宝钛集团等。以宝钛集团为例,作为我国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钛及钛合金研发制造企业,其成功制造单台重量超1200吨的世界最大PTA特材设备,突破了国外关键技术壁垒,成为特材非标装备产业领跑者。

作为国内核心基础元器件链主企业的风华高科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成立38年来,风华高科专注深耕高端阻容等产品研制,为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安全与繁荣筑牢根基。其在国内率先突破多项核心材料关键技术,5项成果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余项及中国专利奖银奖等。

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基础能力、智能制造、强链补链等方面精耕细作,也成为获奖企业的共性之一。南京钢铁、安徽海螺等企业加速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并示范推广,大大增强了产业链韧性。

此外,还有许多企业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正确把握“双碳”内涵,在落实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绿色低碳改造和先进技术推广方面成绩卓著。如兖矿能源集团、宁德时代等企业以及陕西延长石油的资源综合利用创新项目等。

从名单看,此次获奖的项目不乏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既可“顶天”又可“立地”,体现了大奖协同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宗旨。未来,中国工业大奖将不断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提升站位,扩大视野,力争融入“先进企业梯次培育工程”“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国家战略,赋予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新内涵,更加关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对区域经济、国民经济的贡献,协助培育和发现更多的标杆典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这一特定时期与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历史性交汇。如何加速构建科技自立能力,形成更加强大的产业体系,彰显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是未来攻坚突破的方向所在。

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中国制造一直在坚韧前行。我们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在以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工业企业大有所为,也必有作为!


审核:朱宇清

责编:霍悦

编辑:胡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