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

李白《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五陵原,

位于关中腹地咸阳原上,

是西汉王朝的政治、军事要地。

自汉高帝刘邦到汉元帝

一百五十多年间,

于咸阳原上先后建立了长陵邑安陵邑

阳陵邑茂陵邑平陵邑五陵,

长安东、南还建有

霸陵邑杜陵邑。

这些陵邑是军事、政治、

经济、文化各方面人才的荟萃地带,

因此闻名于史册。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

五陵原卫星地图

其实在两汉之前,

秦都迁咸阳,

五陵原地区便已经涌入进来大量人口。

刘邦建汉后,

为了防范长安北部的匈奴,

削弱地方宗族豪强势力,

便开始实行陵邑制度。

已达到“无事,可以备胡。

万一“诸侯有变”,

亦足率以东伐”,

这就是所谓的“强本弱末之术”。

在汉武帝时期,

迁茂陵令》颁布后,

足足向茂陵邑迁徙了人口近28万!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2)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3)

汉武帝茂陵及周围陪葬墓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4)

步兵俑 高47到48厘米1991年陕西省汉长陵陪葬坑出土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5)

胡汉攻战图山东武氏祠前石室西壁画像石图片取自《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一卷·山东卷》

这些徙民,

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郡邑

资产颇丰的富户豪强。

班固西都赋》载:

“与乎州郡之豪桀,

五都之货殖,

三选七迁,充奉陵邑,

盖以强干弱枝,

隆上都而观万国。”

董仲舒司马迁、班固、

司马相如等等

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

都是在这一迁徙政策下,

定居茂陵邑的新居民。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6)

塑衣式彩绘跽坐女俑、男立俑汉阳陵博物馆藏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7)

茂陵石马茂陵博物馆藏

讲一个和这次迁徙有关的小故事,

河内郡轵县有一个叫郭解的游侠,

因为早年四处交游,

关系网十分繁密宽广,

他的名声天下无人不知,

《汉书》中说他“权行州域,力折公侯”,

也因此,

虽然他的家产

并没有达到规定的迁徙资产标准,

也被当地官员划分到迁徙名单之列。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8)

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壁画图片取自《洛阳汉墓壁画》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9)

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画像石图案图片取自《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画像石墓雕像考释》

郭解听到风声,

四处找关系想要阻止这件事,

最后他竟然找上了

大将军卫青为他说话。

可是效果却适得其反,

汉武帝很生气,

一个游侠,

竟然可以说动大将军来说情,

你不穷?必须迁!

于是乎,

郭解被迫举家迁往了茂陵。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0)

狩猎、出行图西安理工大学汉墓壁画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1)

宴饮图西安理工大学汉墓壁画

但是不久后,

划分名单的官员杨季子父子相继被杀害,

这事就是郭解侄子

以及可能是为郭解出气的人干的。

因为郭家在当地仍然有很大影响力,

杨家人在当地哭诉无门,

便跑去长安告御状,

结果上书的人在宫门口被杀了。

汉武帝听闻震怒,

好家伙,

杀人杀到我眼皮子底下来了,

不能忍!

于是,郭解家族便消失了。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2)

汉书·地理志》记载:

是故五方杂厝(音'错'),

风俗不纯,

其世家则好礼文,

富人则商贾为利,

豪杰则游侠通奸。

汉书这一记载从侧面说明了

五陵原地区人口来源的复杂性。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3)

东汉宴饮画像砖1954年四川成都杨子山出土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4)

洛阳朱村东汉末年-曹魏墓壁画图片取自《洛阳汉墓壁画》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到了唐代,

五陵原已然没落,

成为文人凭吊怀古的热门“选题”之一,

成为诗人心中的一种执念。

而“五陵少年”

也频繁的出现于唐代诗歌之中,

用来代指活跃于长安一带的

贵族子弟或游侠。

如“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你可以想象白居易笔下的五陵子弟

为了琵琶女,

争的面红耳赤、挥金如土的场景。

又如崔颢《渭城少年行》中所写: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这些描述无一不是

年少轻狂的纨绔子弟形象。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5)

三彩白马唐开元十一年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廉墓出土国家博物馆藏

而李白在《白马篇》中

则将武陵少年描写成

性勇猛、酒不离手,

能义无反顾为国“叱咤经百战”,

让匈奴人闻风而逃。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6)

彩绘贴金骑马俑唐神龙二年 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国家博物馆藏

焚书坑儒颜路何去何从(挥金如土的五陵少年)(17)

狩猎出行图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壁画

当他们立下了显赫军功归来之时,

却又不肯向高官阿谀奉承,

只顾大醉而去,潇洒至极。

这里的五陵少年,

当然被赋予了李白个人的理想抱负。

总之,

“五陵少年”借用汉代五陵原的权贵之家子弟之名,

到了唐代则代指坐拥金银玉石、

放浪不羁的长安贵族子弟和游侠,

是不受礼数拘束的理想文化象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