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浪淘沙赏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浪淘沙赏析)(1)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欣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的进士。也就是公元793年中的进士。任监察御史,后来被贬郎州司马,又被贬连州、夔州和州等州的刺史。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所以后来刘禹锡的文集就叫《刘宾客集》。

刘禹锡这个人,才能卓越,是有宰相气度的,是中唐 永贞革新的中坚力量。那么改革失败以后,以王叔文、王伾为核心的革新集团就遭到排挤,遭到打击。另外的八个人,核心成员也都被贬为远方的、地方上的司马,远地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亦在其列就被贬为朗州司马。

刘禹锡的诗歌中,多有怨刺之笔,讽喻批评社会上的种种流弊,寄托自身的志向和诉求。《浪淘沙》九首,是他被贬夔州之后所作,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借神话传说的演绎,寄寓了迎难而上的洒脱精神。

首联用浑厚的笔力和丰富的想象,铺展开一幅声势浩大的画卷,可谓先声夺人。黄河自古以来以裹挟流沙著称,所以组诗开篇先写黄河,也暗合了这个《浪淘沙》的本意。九曲黄河万里沙,一条曲折蜿蜒、流沙莽莽的大河。九曲黄河,见于旧典《河图》的记载,说黄河自昆仑山发源,一路东来。河水九曲,九九千里,后世的诗人,也将之称为咏黄河最有名的典故之一。说它“千里一曲,万里沙”, 古人造字计数起于一,极于九,九这个数字,本来就有究极的意思。至于“万”字,一般我们说山高万仞,流芳万古,那都是有数之不尽、极言其多的含义的。“九曲”“万里”两个表示极致的数字连用在一起,将黄河裹挟万千泥沙,一路东来,源远流长、浊浪滔滔的声势渲染得是淋漓尽致。此外“沙”这个字,也能使人联想起黄河所在的北地那茫茫风沙。这一句,可以说是非常雄浑的起笔。

而颔联“浪淘风簸自天涯”中,诗人将目光投向这条大河的源头。“淘”是水流冲刷、淘洗之意,“簸”是颠动摇荡之意。两个动词连用,节拍是非常紧促,渲染出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天涯”本是指极遥远的地方,黄河自天涯风浪颠簸而来,也衬托出它曲折东去的艰难。这两句接连写景,较之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上是不减分毫的。如果说“浪淘风簸”的节奏十分紧凑,那么“自天涯”就带着几分延绵不绝的悠远了。黄河之水奔腾东去,却被这三个字忽然逆挽一笔,带着读者的视线和心神,一并溯流而上,投向天涯,投向遥远的黄河源头——那隐于云中,如在天上的地方。直抒胸臆 大胆憧憬 刘禹锡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名作。他的诗大多简洁明快,气势雄浑。这首《浪淘沙》也不例外,在《浪淘沙》九首中的第一首中,作者开篇就将万里黄河那奔腾浩大的汹涌气概,彰显的淋漓尽致,给整个组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将豪迈奔腾之势,收于细腻和脱俗的想象,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神话色彩。刘禹锡用这种创作手法,到底要传达什么呢?

同样是回溯远眺的视角,王之涣《凉州词》写“黄河远上白云间”是以壮笔描绘静景,写黄河的源远流长,引发读者对塞外风物的遥想,顺势挥洒出更加苍茫的一片孤城万仞山,意象十分壮丽,但这还是人间的景色。刘禹锡的“自天涯” 紧接着下句“如今直上银河去”,直截了当的将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沟通,从而一窥天上之景。前面写九曲黄河挟大浪淘沙之势,奔腾万里而来,那已经是波澜壮阔的大手笔了。到这里,却又忽然回宕一笔,气势不减。但是转折横生,瞬息之间,先前用力渲染得万里征程、风浪颠簸,仿佛都消隐而去,只要撑着船到达黄河的源头,就可以驶入垂地的银河,直上天际。你看本来沉凝宏大的气象,因为这么飞扬的一笔,平添了几分飘逸,这才是刘禹锡写黄河的独到之处。

而全诗最后一句“同到牵牛织女家”的含义,也就一目了然了。有道是“诗为心声,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这首《浪淘沙》也不仅是一道波壮阔的画卷、一次遨游天宇的畅想,更寓情于景、寄托着刘禹锡的抱负和情怀。

当年“二王八司马”事件之后,也就是改革刚刚失败之后,刘禹锡被贬朗州,也曾经短暂的被召回京。当时庙堂之上已不复旧人,一时新宠不过都是小人得志, 刘禹锡回京之后,见不惯小人得势,遂于赏春之际作了一首名作《玄都观桃花》,诗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一句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实则讽刺依靠阿谀奉承起家的新权贵们。这首桃花诗一出,京城内便广为传颂。小人闻之,自然愤恨至极,于是刘禹锡接连迎来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连续被贬的经历,最后一直被贬到和州著名的陋室里面,就在那儿他创作出了千古名作《陋室铭》。

刘禹锡的后半生,似乎一直与贬谪和不如意联系在一起。他只有借诗歌抒发对政治革新失败的不满,却因此招致了更多的敌对与排挤。但是屡遭打击的刘禹锡并没有屈服沉沦,而是用更加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把自己对生命的体会和感悟,融入诗歌当中,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佳作。纵观刘禹锡的九首《浪淘沙》我们能领略到作者不屈的意志和爽朗的诗豪本色。

由于有这么一层政治寄托在,首先写气势雄伟的黄河,也显示出刘禹锡在逆境中的乐观和通达。即便一路险阻艰难,他仍有逆流而上的高远志向,仍有直上银河探访牵牛织女的豪情。白居易赞他为“诗豪” ,他的笔力即由此可见一斑。 《浪淘沙》一题,就是写大浪淘沙之态,就是令刘禹锡历经艰难坎坷的政治道路 河中裹挟的狂沙,就是朝中乘势拨弄是非的一干小人。大浪淘沙,清浊自分。刘禹锡虽然屡遭贬谪,却毫不气馁、毫不沮丧,即便身在艰困之中,仍然能够焕发出如今直上银河去的妙思奇情,这种刚毅而又豁达的处事态度,正式中国古代士人的风骨所在,令人感佩不已。

孔子曾经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假如他的志向不能实现,就要乘着木筏出海,去做一个隐者。但孔圣人毕竟是入世的,反观他的一生,虽然政治理想不得推行,却始终将自己的信念学说,贯彻如一,始终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前进,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而刘禹锡在革新的理想未能实现的时候,也展现出这种迎难而上的襟怀,正是他执着乐观心态的写照。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其实每个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一粒微尘。要如何坚持自身的信念,不随随波逐流,不自甘堕落,这也是我们今天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

这是《浪淘沙》在以波澜壮阔之美感染我们的同时,也有着深渊隽永的启示意味。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浪淘沙赏析)(2)

九曲黄河万里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