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名道是什么道(道德经这章终极解读)

道德经中的名道是什么道(道德经这章终极解读)(1)

第三问:“道”是什么? 第三问:“道”是什么?

道,老子说它“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象;庄子说它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所以很难描述。对于无形无象的东西,我们都会将它形象化来加以描述,否则根本就无从言说。故而老子说:“道之物,唯恍唯惚。”

译成白话很简单:“如果把道当成是一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恍恍惚惚的似在非在。”再无影无形的事物,只要我们的意识能够接受得到,就可以把它形象化,比如“风”,比如“气”。而道在我们意识中的形象,是一种恍恍惚惚的存在。

那么道这个东西又具有哪些特性呢?除了以水喻道之外,老子还从道的运行呈现于天下万物上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人迷失方向,就会寻找参照物;人看不到自己,就会照镜子。这天地万物,正是用于发现道的参照物和镜子。

老子说:“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大象”为何无形,因为不论再大的形象,只要它有了形状,也就同时有了限制。我们只需要沿着它的形状再外延一下,就能得出一个比它还要大的“象”,又怎么能称它为“大”呢?所以最大的“象”,是没有形状的,因为它超出了形状的限制。

我们谱乐,可以把声调按“宫、商、角、徵、羽”描述出来,而音有了声调,也就同时有了限制,不能称之为“大”。“大音”、“大象”,已经超脱出声调和形状的限制,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为它们作谱、作画,而只能领会于心。

真正的“大器”,是不会被人为造就的,因为它超出了人力所能成就的局限;真正的“大方”,是不会让你找到它的边角的,因为它超出了边框棱角的局限。真正的“道”,是没有名字的,因为它超出了人类思辨认知的界限。

所以老子是这样描述“道”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有个东西浑然一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寂然无声的运行着,始终如一的运转着,而永不停息。它的运行造就了宇宙万物,是天地得以产生的根本。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勉强称呼它为“道”,勉强形容它为“大”。

“道”有多大呢?在时间上,它能大到延续至遥远的未来(逝);在空间上,它能大到遍及八荒六合(远);复归到任何具体的人或事或物身上,它仍然无所遗漏(反)。

“道”这么的大,那么它是个什么形象呢?老子是这么形容的:“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道”这个东西啊,看起来恍恍惚惚的似在非在。恍恍惚惚,其中又能感知到它的形象;恍恍惚惚,它的形象越来越丰满、充实。它是那么的幽深啊,深远而不可测,但其中又存在可以让人感应到的“情”;这个“情”真实不虚,因为其中对应着固定不变的规律。

所以“道”在老子看来,是一个恍惚的存在,但又真实不虚,是可以让人感知到的。老子又补充道:“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看也看不见,叫作“微”;听也听不到,叫作“希”;摸也摸不着,叫作“夷”。这三者很难说得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因此把它们混而为“一”来讲。

这个“一”,往上看它并不光明,往下看它也并不昏暗,反复探究也不能给出一个具体的描述,所以只能把它归结为“无”的存在。

这个“无”,并不是说它就等于“没有”,它只是拥有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体的形象。所以我们去感受它,也只能得到一个“恍惚”的状态。面对着它,找不到它来自何方;跟随着它,找不到它将要去向何处。

而关尹子在《八筹》里是这么说“道”的:“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浑沦,所以为道。”

这个“道”啊,它来到的地方并不是当下;它过往的地方也并非远古;它往上没有顶盖,往下没有承...

“道”,用眼睛看不到,用耳朵听不到,用手也摸不到,但又能真实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没有形状和大小,没有出处和去处,没有外面和里面;不可分割,不可侵入,不可越过,不可整合,只能归为一个“无”的存在。

而庄子除了在《知北游》篇中说“道”“无古无今,无始无终”之外,干脆还直接说:“吾不知”。不知“道”,才正是知“道”,而说知“道”的人,正说明他不知“道”。因为:“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道”如果被你的认知所局限住,那它也就是不是“道”了。所以说自己知“道”的,都是浅薄的外行之人。因此庄子又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因为闻者源于人,非道;见者源于形,非道;言者源于心,非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