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13个学科考点)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时间11月4日,仅剩几天,中公教师考试推出教师资格考前预测报,助力大家备考成功!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13个学科考点)(1)

教师资格证考前预测报-语文学科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文化

1.文学常识

(1)体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但是这四类中,对诗歌和散文的考查频率较高。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13个学科考点)(2)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13个学科考点)(3)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13个学科考点)(4)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13个学科考点)(5)

考点·中国现当代文学

1.老舍

(1)基本介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2)教材链接

《老舍与<茶馆>》(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考点提炼】

主人公——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唐铁嘴等。

体裁——话剧《茶馆》《龙须沟》。同类体裁作品: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2.朱自清

(1)基本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

(2)教材链接

《荷塘月色》(普通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写景抒情散文)

【考点提炼】

体裁——《荷塘月色》写景状物散文。同类体裁作品:陆蠡《囚绿记》。

考点·外国文学

1.莎士比亚

(1)基本介绍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2)教材链接

①《哈姆雷特》(人教版高二必修4第一单元,戏剧)

内容梗概: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因敌对势力过于强大以及主人公性格延宕,并未成功。

主题:复仇。

②莎士比亚戏剧(人教版高二必修4,名著导读)

极端个人主义野心家:理查三世、伊阿古、爱德蒙、麦克白夫妇。

【考点提炼】

戏剧体裁: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法国莫里哀《伪君子》、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俄国契诃夫《三姐妹》、汤显祖《牡丹亭》、曹禺《北京人》、老舍《茶馆》。

2.梭罗

(1)基本介绍

梭罗,美国作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瓦尔登湖》。

(2)教材链接

《寂寞》(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散文),是一篇状写自然的散文。

【考点提炼】

状写自然的散文:美国华盛顿·欧文《英国乡村》、德国黑塞《堤契诺秋日》、日本水上勉《京都四季》。

考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科书,分5个系列,共有15个模块。选修课教材,从不同侧面去开发语文教学资源,以课内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课内外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与语言环境。教材力求从学生如何学习语文的角度进行设计,实现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统一。每一门选修课,既考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共同目标,又突出本专题的特色和个性特征。不同类型课程的内容框架以及教学设计各有区别,也为不同学校师生自主选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13个学科考点)(6)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13个学科考点)(7)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13个学科考点)(8)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13个学科考点)(9)

案例分析:

请评价下列教学实录中教师的教学。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动笔圈画关键词句,写下自己的感受。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默读、批注)

师:同桌交流一下。(同桌交流)

(接下来指名反馈。老师根据反馈情况总结并板书:奇丽)(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奇丽的?)(讨论后,指名反馈。老师根据反馈情况总结并板书准备用词:对比描写)

师:作者通过“真切”“家家户户”“临街窗户的外面”等词展现德国风情。自己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准确用词,学习对比的方法,以突出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想象画面,美美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参考答案】(1)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如老师以提问、总结、板书等组织教学,学生读书、圈画、批注讨论。(2)注重学习方法的养成,如画图、批注。(3)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讨论、质疑。(4)抓住重点、加强语文实践,如反复读书。(5)注重学习语言,注重“怎样写”,如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奇丽的”。(6)注意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如想象美读。(7)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讲、多媒体创设情境。

考点·作文要点

1.中心:有没有离题,有没有按照题目要求来写。

(1)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2)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

(4)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

(5)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6)主题含混晦涩,文意含糊不清,写作目的不明确。

(7)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华而不实,空而无力。

(8)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2.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符合生活实际;是否新鲜有趣。

(1)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事件的代表性较强。

(2)未能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运用还不够娴熟。

(3)虽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彻合理,理性挖掘较深,凸现了事件的本质。

(4)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5)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

(6)选材过于通俗,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

(7)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

(8)选材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有新意,难于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真实性。

3.结构:段落层次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1)开头

①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②文章开头简明扼要,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③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看就能对人物产生深刻的印象。

④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具体生动,详略得当。

⑤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结尾

①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②以自己的感受开篇,以感受结尾。这样既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③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④文章结尾含蓄,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⑤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4.表达:记事文有没有把事情讲清楚,写完整;写景文有没有把参观游览顺序写清楚;文章要详略得当,重要的人和事情详细写,不重要的地方简单写。

5.语言:句子是否通顺、准确;有没有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手法;有没有引用俗语、名人名言、诗歌等;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

6.书写:字体是否工整,是否有错字;卷面是否整洁干净。

7.总评

(1)文章的语言很流畅,也写出了老师的感受。

(2)你是老师的知音,希望我们共同切磋,在文学的百花园中采撷芬芳的一束。

(3)你的字迹工整,书写很优美,老师要向你学习。文章选材如果再新颖些,肯定会与书写交相辉映。你认为呢?

(4)对不起,这一段老师没有读明白,你愿意为老师再解释一下吗?谢谢你。

(5)太棒了!你的文章,使读者顿感神清气爽,简直是妙笔生花。语言流畅至极,通感运用尤为巧妙。你的笔锋具有征服力和感染力。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考点·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表述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五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对象和行为标准。例如:

“学生在自由朗读全文、自主思考的基础上,

(行为条件) (行为主体)

划出与主题关联密切的句子或词语;

(行为标准) (行为动词) (行为对象)

通过自学, 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5个生字。”

(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对象)

2.教学目标示例

《沁园春·长沙》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了解词的常识;掌握朗读技巧;把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并能独立分析诗词。

(2)通过合作学习,把握文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3)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伟人情怀以及豪放雄奇的风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抱负。

考点·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分为课堂导入、整体感知、深入研读、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五个环节。

1.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导入的方法:

(1)由题入文

【例】写板书时,将“刘和珍君”去掉,写成“记念________”并提问学生:这里可以加上哪些人或者物?(预设“老师”“朋友”“爷爷”“父母”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2)温故知新

【例】一提到秋天人们总是与悲愁联系在一起,古今文学中也不乏愁秋悲秋的佳作,初中时我们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就向我们活脱脱展示了一个悲愁至极的断肠游子形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也是写秋的,在这首词里又抒发了一种怎么样的情怀呢?

(3)情境渲染

【例】同学们,中世纪时一位传奇航海家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从此,成千上万的人迁居到此,开始新的生活,其中不乏时代的受难者——非洲黑人。他们勤勤恳恳地服务于这片新大陆,却以奴隶的身份过着非人的生活。终于一声呐喊,他们“翻身”了,带着一份感恩,为美国的发展策马扬鞭,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一个世纪以后的今天,作为美国合法公民,黑人却只能畏缩在美国社会的一个角落里,作物质文明的旁观者,受尽苦难。终于一位伟大的民权运动领袖再也忍无可忍,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一次要求平等的游行集会中发表了一篇举世闻名的演说,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4)巧用故事

【例】“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督邮来督察,为人骄横的督邮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因为这区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同学们,陶渊明有官不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去来兮辞》,从中去找寻答案。(板书课题)

(5)巧设悬疑

【例】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板书课题:《离骚》)

2.整体感知

(1)含义

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理解的过程。

(2)整体感知的活动

①谈感受;②概括内容;③重拟标题;④读出情感;⑤收集疑问。

3.深入研读

(1)含义

深入研读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步骤;是对教学重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促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环节。

(2)深入研读的活动

深入研读一般都会围绕品味关键词句段、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写作手法、体会构思技巧、感悟主题思想等方面展开。

①词句带篇;②精段品评;③寻找美点;④替换研讨;⑤双篇比读。

4.拓展延伸

(1)含义

拓展延伸是以课内知识点为阅读基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将课文精读和延伸读物的泛读结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过程。

(2)拓展延伸的活动

①丰富语文知识;②诵读、表演比赛;③仿写、续写、改写(提高写作能力);④分享相关资料,激发情感(延伸情感态度)。

5.小结作业

(1)课堂小结的活动

①总结收获。教师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提出一定的要求和希望;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得。

②朗读收束。可分为个人阅读、分组阅读、整体阅读,朗读、默读等,通过诵读结束学习,让学生回味文中意味。

③拓展小结。一节课无法将所有的内容都涵盖。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利用结束语,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或者布置阅读一些资料,以此拓宽教学内容。

④评价小结。可以采取师评,以鼓励为主;学生互评,以学习为主;评价文中人物,情感升华为主。

(2)课后作业:①课后搜集;②知识积累;③迁移运用;④实践活动。

6.教学过程设计示例

(1)歌曲导入

用PPT课件展示荷塘景色。请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出来。

“同学们,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了荷塘月色的美好画面。在若干年前,有位作家在观赏了月色下的荷塘后也描绘了他心中的景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

板书课题。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地朗读展示。

②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点明: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3)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①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文中描写每种景物所用的修辞,并在小组间讨论这些修辞的表达效果。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讲解。

②结合学生回答,学生分小组一起赏析以下重点句子。

(第1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不仅写出了两者的相似点,而且写出了其动态美。

(第2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了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荷花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状态,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情状,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第3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提示学生参看“练习二”)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想象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第4组)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花叶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写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营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第5组)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③结合PPT讲解本段写景重点运用的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

(4)拓展延伸

①教师播放“小夜曲”音乐伴奏,学生跟随音乐朗读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②谈谈对情景交融写作方法的理解。师指导补充深化。

(5)小结作业

请你以作者朋友的身份给他写一段话,要求:感情真挚,可以疏导作者郁结的心情,可以探讨文章的写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