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运移时易(一字经纬识易安)

新课标倡导在解读文本时尊重学生的体验,但有时学生会陷入浅阅读误区如何在诗词教学中深挖文本?采用什么方法能直击作品的灵魂?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一般会采用五步骤设计教学环节“抑扬顿挫读诗韵—诗情画意解诗意—巧借意象品诗境—知人论世挖诗情—读写结合话诗人”,完成个性的解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何为运移时易?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何为运移时易(一字经纬识易安)

何为运移时易

新课标倡导在解读文本时尊重学生的体验,但有时学生会陷入浅阅读误区。如何在诗词教学中深挖文本?采用什么方法能直击作品的灵魂?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一般会采用五步骤设计教学环节“抑扬顿挫读诗韵—诗情画意解诗意—巧借意象品诗境—知人论世挖诗情—读写结合话诗人”,完成个性的解读。

执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时,在进行读、译、品三个环节后,我采用“一字经纬”识易安,即以一个字、一个词作为艺术构思的焦点,并以此贯通全文的构思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知人论世挖诗情”,找到最通作者心曲的一个字。通过深挖一个字解读作家和作品,在寻觅探究过程中,学生尽情体会古典诗词的言简意赅和凝练含蓄,深得其中妙趣。

而在课堂上如何插入背景?何时插入背景?我认为,无论是文言文教学还是古诗词教学,一定既要有“山”的沉稳——夯实文句理解,还要有“水”的灵动——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学生借助课下注解自主学习,互相提问质疑,更要有“地”的厚重——知人论世,挖掘作品蕴藏的文化元素。因此,背景和作家相关资料的分享要放在读、译、品之后,这样课堂呈现出由浅入深的思维流淌,也呈现出由晦暗至明朗的主题挖掘过程。

许多学生搜集了有关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后期作品、生平事迹,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出——

1084年:出生世代书香家,婉约才女初长成。1103年:锦瑟年华遇明诚,清欢岁月两相知。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1129年:夫君赴任染病去,刹那沧海已桑田。1131年:遇人不淑入监牢,风雨乱世自飘零。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千古诗作留芳名。

李清照是幸福的,她不仅在闺阁中饱读诗书,还如愿嫁给了情投意合的赵明诚,花前月下留下了无数清新、婉丽的前期作品。不幸的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图谋她的钱财古玩,她勇敢地状告歹人却被关进大牢两年。1127年,中国北方的金国女真人举兵南下,在开封的北宋为金国所灭。战争破坏了北宋人平静的生活,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样仓皇向南逃亡,史称“南渡”。这首词就创作于李清照“南渡”途中。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却未能找到光明的烦闷心情,充分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光明的追求。

我请学生从词作中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复杂情感的一个字,谈谈自己对词的理解。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很好完成了深挖文本主旨的任务——

“嗟”:“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叹”的意思,满腹才华的女词人沉重的一声叹息,她叹息自己漂泊辗转、居无定所,也叹息自己的悲惨人生,无人怜惜。

“鹏”:“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鹏”,典出庄子的《北冥有鱼》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借用典故表现了李清照内心的不甘,婉转表达出她想大鹏展翅、遨游云端、实现自我的愿望;国破山河在,她不仅没有家,也没有国,此时此刻胸有丘壑的她也曾仰天呐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去”:“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去”,也表现了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词人烦闷和心灰意冷的心情。与上阕中的“魂梦归帝所”相照应,她深感现实黑暗,只好寄希望于天帝垂怜,幻想离开人间到仙境中才可以苟安余生。

我也分享了自己的理解——

“归”:在“仿佛梦魂归帝所”和“殷勤问我归何处。”两次出现了“归”。居无定所,家归何处?孤苦伶仃,心归何处;生逢乱世,魂归何处?这三个重创足以击倒一个弱女子,即便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也夜夜噩梦,心魂难安,才写出了这篇梦游之作。女子居家为安,清照又名“易安”,实在是无奈之下宽解自己的警世良言,又自称“居士”,又有多少心灰意冷、遁入空门的心酸。

通过课堂上的“一字经纬”识易安,我们结识了千古愁情易安居士,她的大女人的侠气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她的小女人的柔肠又被贼子张汝州辜负,她如何能不愁呢?她又归于何处呢?《渔家傲》里黑暗现实的恶浪翻滚,在“一字经纬”品读中,仿佛进入了诗人刻画的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组合在一起的瑰奇雄伟的梦境。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可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2年03月23日第7版

作者:蔡朝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