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知道清朝不能少了和珅(清朝为何会落后挨打呢)

公元1799年,当了六十年皇帝,又干了几年太上皇的乾隆爷,终于带着“康乾盛世”的荣耀龙御归天了。

皇帝知道清朝不能少了和珅(清朝为何会落后挨打呢)(1)

而终于出开身的嘉庆皇帝则在第一时间,就办了他爹最最宠爱的大臣和珅。

在一些传说之中,和珅嘉庆清算时,查出资产近八亿两,如果这个收入属实,那么嘉庆将凭空多得近十年的赋税,可相关史料告诉我们,和珅明面上的财产其实只不过才只有区区几百万两。

熟悉历史的人其实都知道,和珅虽然号称是清朝第一贪官,但其实他不过只是乾隆皇帝的白手套,他搞来的大部分钱其实都被乾隆收在了自己的腰包里。

不过很值得一提的是,嘉庆在查抄和珅的财产时,曾发现和珅当时曾拥有七十多所当铺,以及四十多所银号。

这两种在清朝并不鲜见的产业,有一项共同的业务,那就是可以借贷

皇帝知道清朝不能少了和珅(清朝为何会落后挨打呢)(2)

当然借贷这种事自古就有,根据史料记载,春秋时就有了借贷的记录,当时不光平民会借贷,就连周天子也有借贷的记录,当时周天子因为借贷还不起,而被出借方逼到高台之上,这也是“债台高筑”这个成语的由来。

在一般情况下,正常的借贷可以帮助借款人渡过难关,国家级的借贷,甚至可以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但是古代的法制体系并不完善,本来以救急为目的的消费,借着借着就借成了高利贷,就借成了既得利者盘剥百姓的工具。

为何社会的稳定,很多朝代都对民间借贷做出了约束,比如不能把利率调得过高,不能利滚利涨个没完等等。

但是古代是以人治为主,皇帝、大臣、甚至基层官员的话,也远远比当时的法律要更好使,所以朝廷对于借贷细节的约束,只能约束平头百姓,而对于那些真正有钱放贷的权贵来说,根本一点用都没有

皇帝知道清朝不能少了和珅(清朝为何会落后挨打呢)(3)

清朝建立以后,明面上也制定了有关借贷的法律,并明确指出,利率原则上不能超过36%(年息,和今天差不多),且当利息和本金持平之后,利息就不能在继续计算。

不过也和以往的朝代一样,朝廷的规定只是约束一般老百姓的,有钱有权的人根本就不会在意这种制度,九出十三归(借10块实给9块,还的时候至少13块起步),利滚利(利息计入本金继续一起算利息),才是当时盛行的借贷之法。

那么这么不合理的借贷规则,为什么还会有人去借贷呢?

皇帝知道清朝不能少了和珅(清朝为何会落后挨打呢)(4)

第一类,靠天吃饭的老百姓,如果赶上了自然灾害等影响生产的因素,那么他可能就收不到粮食,但是他还必须要交税,这部分钱从哪来,第二年如果要继续耕种,生产资料缺失,他能怎么办,只有去借贷,如果你没有东西抵押,可能就连高利贷你也借不出来;

第二类,各种做生意的人,他们如果遇到了好商机,自认为能赚一票大的,但是本金又不够怎么办,想扩大生产怎么办,想东山再起怎么办,来吧,只要有抵押物,高利贷七加二白加黑的为您服务;

第三类,新入职的官员,没有上任的盘缠,缺少给上级的孝敬,他们怎么办,不用着急,只要看着他们有潜力,放贷的人非常愿意上门服务;

总之一句话,在没“国有银行”的古代,你要想借钱,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去借贷,而且几乎只有借贷这一条路可走,问亲戚朋友借属于小概率事件。

皇帝知道清朝不能少了和珅(清朝为何会落后挨打呢)(5)

据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和珅拥有当铺和银号两位数的乾隆朝,仅京城一地的当铺,就有大几百家,而号称“汇通天下”的山西商人,他们拥有的票号数,仅在自己的老家山西就有四千多个

这么多的放贷场所,虽然能“便民”,但实际上也在害民,因为据当时的资料显示,当时的放贷利率能高达150%(年息,这可能还不是最高的),这种赤果果的剥削会极大的影响基层百姓的生活,那么清廷的统治这为什么不伸手去管呢?是他们不知道吗?

在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就有放高利贷“维持生计”的记载,而这并不是曹雪芹的无辜杜撰,而是源于他家的实际经历,他的祖父曹颊当年就开过当铺,至于放款的利息高低,估计他也不会免俗。

皇帝知道清朝不能少了和珅(清朝为何会落后挨打呢)(6)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 曹颊和康熙的关系密切,康熙能不知道曹家也往外放债?而且康熙朝因为用兵频繁,而给大臣的工资又十分的少,又没有雍正时期才有的养廉银(养廉银是工资的100-200倍不等)。

所以康熙不光允许官员从国库中借债,还对官员的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连官员借钱不还,他也是非常的“宽容”。

真没钱的大臣借钱可能是为了生计,但是大部分人借钱往往是为了投资,那么什么投资比放高利贷更高呢,还什么行业比用金融资本赚钱更爽呢?当时能比高利贷更好地“投资方式”估计十分罕见,所以当时大量的钱流到了借贷之上。

借贷的流行,一方面让更多的权贵看到了赚钱的甜头,于是他们开始加速冲向这个风口,等到乾隆时期,甚至乾隆本人也借着内务府的遮掩,开始放贷赚牟利,和珅那两位数的典当行和银号,真正的大股东到底是谁呢?

皇帝知道清朝不能少了和珅(清朝为何会落后挨打呢)(7)

随着借贷的流行,上层的权贵赚的是盆满钵满,简直不亦乐乎,而底层的百姓呢?被剥削的可想而知。当时稍微有点能力的人,都能看出借贷的赚钱这条捷径,既然有这条捷径存在,那么谁还会去把钱投到生产上,如果基层没有足够的需求,国家又不扶植生产,那么就是大清不闭关锁国,估计清朝的工工业也很难起步。

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国家的生产力怎么提高,国防力量怎么提升,国家怎么繁荣富强,所以在康乾盛世这个美好的传说之下,借贷抽走了大清巨大的资金流,从而影响了工业等产业的发展,结果大清一步步落后,然后就只能等着挨打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