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ima杂志介绍(在一个没人看杂志的年代做杂志INTAKE)

家里放着一本有一吋多厚的书,书名为《十年一觉电影梦》,是关于电影导演李安的小自传。从他小时候的读书经历,如何为电视着迷,他去纽约念电影后如何潦倒,家境有多困难,拍了第一出电影《推手》,到十年后的《卧虎藏龙》,每部电影的起动、拍摄、票房或领奖的过程,书本以第一身角度叙述,实际上是作者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以采访的方法写成稿件,再跟李安合作修改润饰而成的,真的是一点一滴累积下来的一本书。里面最吸引我的,并不是他谈到每部电影背后的八卦事,例如周润发妻子来探班时,刚巧见到发哥被倒吊在竹林起起落落,她有什么反应;也不是杨紫琼如何克服国语难题,又或者是刚出道的章子怡如何出丑,最吸引我的,是说到他怎样把自己的知识、理念甚至近乎宗教式的生活哲学投入到电影的故事、人物和情景中。

电影是影象为主的说故事媒介,背后是有很多阅读、文字的支撑。看罢这书,我更觉得,做电影导演不能不读书,对要拍摄的故事不能不做深入研究。到要把影象呈现出来的时候,背后还是阅读、理解和自己的演绎。文字还是文化的最基础支柱,而所指的文字又不可能只是那短短的几十字或几百字,好像我读的这本有几万字的书,根本不可能以影象来表达。相反,文字还是可以呈现很多错综复杂的故事、情绪或情景的媒介,所以,电影的根本还是在文字,因为没剧本的指引,当中的情、理便很难把握得准。

我写这些,是因为我跟同事阿安本期专栏说到的,有十分接近的看法。或者,毕业后投身媒体(当时计算机还未普及呢,更不用说互联网),就是要从事文字工作,背后就是喜欢和相信文字的力量,可以为读者带来不同的效果。媒体生态改变,从旧媒体工作过渡过来,是很难适应,明明可以深思熟虑,以文字细细道来的故事、感觉或评语,要变成在一分多钟的影象,两分钟也不行。这样的媒体是不可能深入的,结果就是令读者也变得肤浅、片面。就这个话题,我有跟阿安讨论,他不喜欢这种表达,也觉得很难适应,我也一样,不过,我觉得我们在做的事,是等于把汽车这话题普及起来,因为网络是传得更远更阔的平台,就好像普及教育一样,当知识是以普及方式来传授,便难免会变得浅薄,但普及的方法往往是登堂的必经之路,能否入室,还是看看各人的资质和坚持而已。我在海外试车时,跟不少很厉害的车手、工程师聊天,他们大部分便从小喜欢汽车,继而读汽车杂志,到修读汽车相关的课程,最后投身汽车业。香港没有这种人?有的。早前我便在一家代理商遇到一位从英国放圣诞假期回港实习的学生,他说小时候喜欢汽车,读香港的汽车杂志,并坚决到英国修读汽车工程。所以,今天要做网络的内容,我觉得仍然是有意义的,只是当要面对镜头,对白不能超过分半钟的时候,还是很不习惯,偶然更会有点生气地说,这样评一部车,太反智,太肤浅。我想,是我们还未找到一个方法,又可能是自己未够放松,登堂之口自是如此,入室的还有实体的杂志。

intima杂志介绍(在一个没人看杂志的年代做杂志INTAKE)(1)

intima杂志介绍(在一个没人看杂志的年代做杂志INTAKE)(2)

Ladys and乡亲们

万众瞩目的TGCN年度车大赏现已上架!

同时现在订阅明年全年刊物即可获赠STIG汽车遮阳挡一个

数量有限,赠完即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