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要做好准备了吗(三孩时代即将到来)

据新华社5月31日消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然而,据智联招聘5月发布的《2021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成的职场妈妈表示不会选择再生育,“养孩子经济负担过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带孩子”是职场妈妈的首要顾虑。

实际上,每个职场妈妈都有少女时代的梦想,直到成为“母亲”,为家庭和儿女奉献一切,湮灭了自我。《请照顾好我妈妈》是韩国文学的代表人物申京淑酝酿时间最长的小说。申京淑说:“我只想努力还原母亲为我们付出的令人心痛的爱、激情和牺牲。如果母亲们曾被埋没的人生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社会意义,这是我作为作家的朴素的心愿。”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请照顾好我妈妈》

三孩要做好准备了吗(三孩时代即将到来)(1)

著者:[韩】申京淑

译者:薛舟 徐丽红

版本:磨铁·大鱼读品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年3月

三孩要做好准备了吗(三孩时代即将到来)(2)

作者简介:

申京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韩国文坛的神话,每有新作都会引发阅读旋风,这在严肃文学遇冷的年代不能不说是奇迹。她生于全罗北道井邑郡的乡村,毕业于首尔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二十多岁便发表了《冬季寓言》《风琴的位置》《吃土豆的人》等名作,不仅得遍了韩国的重要文学奖项,2012年还获得了第五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极大地提高了韩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和影响力。

申京淑的创作风格特色极其鲜明,她曾说“哪怕撕掉封面,但只要读上五六页就能知道这一定是申京淑的小说”。她的许多作品都有浓厚的自传色彩。2007年冬天,阔别故乡三十年之后,申京淑终于有机会完整地陪伴母亲半个月。每天早晨,她会走进母亲的房间,静静地躺在母亲身边。母女两人聊起从前的故事,仿佛回到从前的时光。这段宝贵的时光成为《请照顾好我妈妈》一书的创作契机。申京淑说:“我只想努力还原母亲为我们付出的令人心痛的爱、激情和牺牲。如果母亲们曾被埋没的人生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社会意义,这是我作为作家的朴素的心愿。”

评审员001 蒋冬梅

以后请不要再说“为母则刚”

很久没有写过读后感,每次读完一本书也只是当时感触很深,后面就忘记内容,再次阅读;“妈妈”这个词,一直是直击人内心最柔弱的那把剑,它总能引起人无限的共鸣,申京淑的这本书,让人边看边哭,这,不就是我的妈妈吗?

很多时候,女性就好像等同于妈妈这一角色,或者说早晚会变成这一角色,然后就长长久久扮演这个角色,从来没有人问过,你想当妈妈吗,你打算什么时候恢复女性这一个独立的角色。

妈妈丢了,可是为什么会丢,儿女都找不到原因,从找妈妈的过程中开始回忆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这个切入点是最令人产生共鸣的,读者很急切地想要跟着作者一起找到丢失的“妈妈”,同时也在回忆自己的妈妈是怎么样的。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或者想过要问问我的妈妈,你想不想做妈妈,你喜不喜欢做饭,你想不想出去走走看看。我还记得小时候她外出打工,回来带着我去买衣服,满眼愧疚地看着我好像怪我责备她不陪我成长一样,可是我真的在她眼里看到了喜悦,是我永远无法给与的那种,是我即使得了奖状给她看都达不到的高度。长大了我带她来我工作的城市,我让她也坐等吃吃喝喝,感受一下儿女年幼时享受的一切,她也很高兴,说吃现成的很好,带她香港澳门泰国旅游的时候,她都不晕车了,开开心心跟小姨说着一路上的见闻,她也曾经是个女孩,她喜欢漂亮衣服,想要自由,可是当了妈妈之后她就不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不曾知道,她是否也跟自己的妈妈聊天撒娇畅谈理想,毕竟她也是女儿。

我们总是想着以后怎么样,却被当前的琐碎小事拖累而无法陪在妈妈身边,妈妈生病也只是嘱咐两句也没有下文,你永远不知道妈妈到底有没有去看医生,有没有好好吃药,你给的钱是不是她都舍不得花,她在家里还是在地里干活,太阳这么大有没有带伞,突然好想妈妈。

请照顾好我妈妈,是对兄弟姐妹说的话,也是对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聊表遗憾,她的伤心难过,我们不曾参与,我们的痛哭流涕却在她面前肆意宣泄,从来没想过,她想不想看到这一幕,从来没有征求过她的意见,就好像,我做什么事情她都要100%支持,毫无怨言!

这不是书里的妈妈,是真实的妈妈,是千千万万人统一的妈妈。以后,不要说“为母则刚”,她可以软弱,她也可以哭可以笑可以不做饭可以不收拾屋子,她也可以享受自由。

打动人的书是写进人的骨子里了,不仅记住了作者,也记住了打动自己的人和事,这本书,不局限于受众,都该好好看看,认识下自己的角色,也重新认识下自己的妈妈。切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评审员002:婷婷

申京淑塑造的“母亲”和“世界”与现实生活太相似了

短短的几章内容,几个人的回忆和内心深处的情感在叙事生活中的小事被作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书以一个妈妈为中心,但这份中心却来得迟缓,在子女和丈夫无尽的悔恨之中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妈妈失踪之后所有人的反应,以悲情的基调加上新颖的描述方式和朴实的情节体现了一个母亲真实而让人心疼的一生。

《请照顾好我妈妈》一书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共鸣,更是心灵上的冲击。文中母亲那淳朴而厚重的形象更是刻画得活灵活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用来形容本书也颇为贴切。现代社会中,我们把“母亲”常常挂在嘴边,把孝顺似乎也是放在嘴边。年少没成年时,我们总想着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对待自己的母亲,可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我们也在生活的打磨之下,失去了年少时那简单而真挚的愿望。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似乎也和文中的子女一般,和母亲遇到理念不合,我们总是嫌弃她们甚至是大声反驳,可我们却忘记了正是眼前被嫌弃的母亲为自己创造的美好未来,她们甚至在理念的争执之中,内心唯一的想法也是这样对我的儿女好不好。

每个母亲似乎都是看着自己的孩子远走,内心虽然不舍,可因为自己年少时读书少,每日只能与一亩三分地和家畜打交道,母亲一生都在为子女们努力。子女年少时,在学费和生活费之中奔波;子女初入社会之时,在为子女成家立业开始打算;子女成家立业之后,延续下一代的责任似乎又被母亲默默挑上了肩膀。这就是“母亲”,一个一生都在奉献自己的“小女人”。

我们以为“奉献”只是对于子女,可作者笔下的母亲一生所背负的却不仅仅只有子女,有丈夫甚至是丈夫的家庭,甚至映射到社会。现实生活中就是如此,我们所能构想的美好会在鸡零狗碎的一件件事情中不堪一击。不管子女是如何成功抑或平庸,而母亲却会在每时每刻都毫不犹豫留在你身边。可大多数子女却并不是如此,我们时常会忽略母亲的感受,我们在外得不到的发泄和坏情绪总会在母亲关心的一通电话之中轰然爆发,可她正因为是母亲,她把所有的一切都默默接受了,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她理解你,她爱你。

我们却忘记了母亲喜欢什么,母亲在没有你陪伴的时候在做什么,她是否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注意身体,这就是我们与母亲的区别。她能记住你喜欢的一切,也能记住你成长经历的一切,就如文中的母亲,子女在路人的引导下寻找母亲的路线都是子女居住过的地方,即便她什么也记不清楚,甚至脚磨破了皮,裙子变得破烂不堪,她的脑海里面却全部是和子女的回忆,对大儿子的亏欠、对大女儿的担心、对小女儿的心疼,这一切的一切在她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之后仍然在她日暮途远时,却成为了她心里挥之不去的一部分。

《请照顾好我妈妈》用五个人的世界去全方位展现了母亲的一切,也从五个人的世界里看似在讲故事可实际目的却是向不同子女和丈夫以及社会提出了不同的发问。在这本书中,作者申京淑所塑造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太相似了,让读者能更加感同身受,从而引起一定的影响。书名的设置更是回应主题,不从如何照顾妈妈出发,而是从子女及丈夫的悔恨之中给与读者沉重一击,敲响她们脑中的警钟,用无声的呐喊胜过有声的呼喊,这正是优秀的作品的动人之处。就像鲁迅弃医从文,用笔当武器,唤醒一代又一代沉睡中的新青年。而《请照顾好我妈妈》则是希望我们能从生活的各个小细节中去关心和陪伴我们的母亲,为她也提供一个子女为她所建造的壁垒,让她也能无忧无虑。

阅读评分:8分(满分10分)

评审员003 乐乐

母亲的遗憾,不完全是子女造成的

他,是我的孩子,但又并不是我的孩子

他们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我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我而来

他们在我身旁,却并不属于我

——纪伯伦《孩子》

这本书的线索很清晰,故事情节也不波折,从母亲的每一个孩子的角度,以及母亲的生活伴侣和精神伴侣角度,去逐渐丰满了一位生活在农村的韩国的普通母亲的画像。特别喜欢关于“她“的小女儿的那一部分:这个孩子出生在家庭经济逐渐好起来的岁月里,也许这个时候,她的母亲有了更多的精力与她相处,因此,对等地,她对于母亲的情感也就更加细腻——她知道,母亲需要更多的是思想的交流,而不仅仅是孩子们物质上的奉养。

她跟母亲聊得更多,一切的生活细节,等等;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一个孩子对母亲真正的孝养。就像我们传统文化里说的那样,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个姑娘,自己养了三个孩子,而且亲手哺育,真的是不凡;

在”她“55岁那年,她已经深受病魔的袭击,有一刹那,她固执地想要小女儿给她买一件貂皮大衣,——并没有太确切的需要,但是这姑娘应该是明白了这是母亲一生中难得的对于自己生命的奢侈请求,我想她自己也并不是那么的宽裕,但是还是陪着母亲去买了。这已经不仅仅是孝养了,这是慈悲。

这一刻,我的心是颤抖的,像被一把小提琴轻轻地,拨动了心弦。

我的姨妈与母亲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其实她更女性气质一点,而我的母亲并不太在意衣着的精致性。因此,我在少年青年时期,更多会跟姨妈交流穿衣的体会。前几年,她在电话里告诉我,身体不太好;我心里难过,寄了一个快递过去,胭脂花粉和衣物,其中有一套真丝的吊带睡衣,是我自己收藏还未及使用的。那是同样的感觉,当你用一件精美的吊带睡衣,围裹着自己的时候,你会疼爱自己、会珍惜自己。

遗憾的是,这部书里,渲染的关于母亲的感情很多,让人觉得确实如此;然而,一部意义深刻的书籍,应该不能止步于此吧?我的标准是,再过100年,它会不会还会被人们所提及?或者,在当下,就给我的观念或者逻辑,以重击,使我不得不去思索,去寻觅。

母亲这个题材,实在是太庞大也太古老了。记得儿时,就曾被一首诗感动:妈妈的眼睛暗了,她把明亮的眼睛给了我……我一直与母亲亲厚,母女俩在一起絮絮叨叨能说很多话,无论是家长里短,还是人生大事,她总能以她的经验给我指导;在这基础上,我俩同样也时有矛盾,我曾经质问她一些家族往事,问她,“你是不是可以把心放在太阳下晒晒?”

书中的孩子们其实都还算是孝顺,他们后悔于自己不能够更多体会母亲的生活。我倒认为大可不必。有个父亲对妻子说,这孩子在我家不过吃二十年的饭,你怎么就那么多的要求?或者说,“母亲”的遗憾里更多的是她的丈夫的疏离造成的;这也不是孩子们能够弥补的。

作为母亲,“母亲”其实不仅仅在养育过程中付出了艰辛,其实同样得到了很多。她又一次次重回童年少年时代,一遍一遍把生命中的很多事情,想得更为透彻。所以,她坚持孩子们一定要读书。读书,也是她这一辈子的渴望。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她不开始学习认字、读书呢?在不忙碌以后……

阅读评分:7分(满分10分)

【综合意见】

综合评审员的意见,《请照顾好我妈妈》得到了8分(满分10分)的评价。三位评审员都肯定,作者真实朴质地刻画了一个韩国母亲为家庭奉献的一生,很难不让人动容。母亲的身上背负了太多,奉献的同时留下了很多遗憾。这究竟是子女的责任,还是整个社会的影响所致,评审团对此持不同的看法。但毋庸置疑的是,母亲永远会毫无保留地站在子女的身后,尽管子女时常忽略母亲的感受。“三孩”时代即将到来,职场妈妈的无奈和心酸背后,需要子女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作者 | 各位评审员

编辑 | 李永博 申婵

校对 | 李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