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的历史文化名城(攀枝花的前世今生)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富甲天下的古裂谷——攀西大裂谷,在古裂谷的中南段有一个“金峡谷”,这里坐落着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她虽然年轻,却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攀西大裂谷的形成
6亿年前,扬子板块从南方岗瓦纳古陆分裂开来独立存在,攀西地区则处于扬子板块的边缘。在随后的几亿年间,地壳逐步抬升,导致板块边缘包括攀西一带的广大地区形成穹状隆起,成为孕育裂谷的胚胎。
到距今2.5亿年前后,扬子板块不断向北漂移,两边的古特提斯洋板块沿着金沙江断裂带向东俯冲到扬子板块之下。受其影响,在扬子板块西缘,由西而东,从洋到陆,依次形成义敦岛孤和甘孜——理塘深海槽、松潘——雅江边缘海、盐源——丽江边缘海(三处统称巴颜克拉边缘海)。此时,靠东边的攀西地区受俯冲作用的诱发,上部地壳沿着先前基底断裂薄弱带发生破裂,乃至贯穿整个岩石圈,地心的炽热岩浆沿着断裂处喷涌而出,形成了宏大的岩浆杂岩带,地表则呈现出熔岩高原的地貌景观。
到距今2.3亿年时,岩浆浸入和火山喷溢活动逐渐平息,受断裂活动和沉积作用影响,西部攀枝花断裂首先在宝鼎、盐边红坭、朵格等地形成裂谷盆地,并向东倾斜的半地堑;东部安宁河断裂随之断隔成谷,自东向西深度逐渐加大,形成向西倾斜的半地堑。两个断裂谷地之间为隆起的岩浆杂岩带,呈地垒状分隔着东西两个谷地。从东南横向看,形成“两堑夹一垒”的构造,形成南北长300公里左右(北起四川冕宁县,经西昌市、攀枝花市,南至云南元谋一带)、东西宽100余公里的攀西大陆裂谷带。
到距今2亿年时,南来的羌塘——昌都陆块沿金沙江缝合带与扬子板块相碰撞,将古特提斯洋关闭,整个川西地区被挤压成山,攀西裂谷的高原出深谷的地貌景观消失了,线形断裂为面状坳陷代替,东西盆地随之连成一体,并与四川盆地相沟通,形成统一的前陆坳陷盆地。
到距今200万年之际,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亚欧板块碰撞,在强大的侧压作用下,攀西地区的沉积盖层一起被挤成褶皱或冲断,在其两缘形成木里——盐源堆覆体。至此,攀西裂谷坳陷盆地封闭,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川滇南北向褶皱冲断带,也就是安宁河谷。
至此,攀西古裂谷经历了合而后裂,裂而又合的过程,最终发育成熟,成为矿产资源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二、人类的发源之地
考古研究表明,攀枝花及其周边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攀枝花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资料埋藏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其完整性和连续性举世罕见。
早在1900万年以前,“腊玛古人”就在攀枝花周边地区禄丰一带活动,史称“禄丰腊玛古人”。到公园600万年,“禄丰腊玛古人”已进化到“前蝴蝶人”阶段,转向元谋蝴蝶梁子地区活动,经过“蝴蝶人”(元谋蝴蝶梁子,距今400万年)、东方人(元谋境内,距今250万年)、元谋人(元谋境内,距今170万年)、回龙洞人(攀枝花市民政乡境内,距今18000年),逐步发展成为后来的人类。
在攀枝花地区发现的回龙洞遗址、席草坪遗址、格里坪遗址、下湾村遗址、新林村遗址、袁家堡遗址、何家坝遗址等旧石器时代晚期、新时期时代及其以后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都证明了这一点。
考古学家通过对攀枝花境内回龙洞文化遗址的研究认为:攀枝花地区在距今10000至18000年前便有智人生息,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三、悠久的文明历史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目前研究表明:“若水”亦即雅砻江。在原始社会末期,昌意率领其部从遥远的黄河流域南下迁局雅砻江。这是一次艰难漫长的跋涉,他们走了多久,又是如何走过来的?现在已无从查证,但是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攀枝花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远距离移民,也是中原文化与攀枝花土著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
夏禹时期,“华阳黑水唯梁州”,黑水即今之金沙江,故攀枝花地区皆为梁州边地。周成王时,“合梁于雍”,攀枝花一带便“补为雍域”。春秋战国时期,这一代主要居住的是百濮系统的邛都人和氐羌系统的笮都人,其地为邛、笮国地。
秦惠王更元9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郡、蜀郡,“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嶲等处”。姚、嶲之地,即包括攀枝花在内的今越西、西昌至云南大姚一带。秦昭王22年(公元前285年),蜀郡太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焉”。“笮”即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攀枝花市的盐边及云南的华坪、宁蒗等地。“江南地”即指以上地区的金沙江对岸之地。
汉代司马相如称:这一带“秦时尝遍为郡县,至汉兴而罢”。可视为这一地区建置郡县的开端。
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正式在今西昌、攀枝花及云南永仁、大姚、丽江、华坪一带派官吏,封酋帅,置郡县。这块西南夷地,化外之邦,自此正式纳入中华版图,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代以来,尽管封建王朝不断改朝换代,郡县建置也不断演变,但历代封建王朝都在攀枝花地区设治,以此加强对这一地区的联系、开发和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统治。而攀枝花地区的人民与蜀中、滇中和中原地区人民的交往和联系,也越来越频繁、紧密。
四、复杂的区划沿革
两汉、蜀汉至晋的626年间,隶属于越巂郡的会无、大笮、邛都、三绛、蜻蛉。南朝宋、齐、梁、陈时期,先后属于越巂郡、越巂僚郡、宁州、云南郡,隋、唐时期,属巂、姚二州都督府。
元宪宗二年,忽必烈率蒙古军南渡金沙江,后灭大理国,在政区建制上确立“行省”制度,攀枝花地区属云南行中书省,下设四路二府四州二县。明洪武九年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攀枝花地区分属四川、云南两布政使司管辖。清顺治二年置四川省,攀枝花地区仍跨四川、云南两省。
民国二年废府、州、厅置县,改盐边厅为盐边县,改会理州为会理县。今米易安宁河西,为西昌县辖地;河东为会理县辖地。民国24年,盐边县、会理县、西昌县改属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月1日,建西康省,三县又改属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改迷易巡检司为迷易所。
解放后,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持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1965年,攀枝花开始大规模兴建。1月7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作了《关于成立攀枝花工业区人民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攀枝花工业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实行政企合一。4月22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攀枝花特区改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改名为“四川省渡口市人民委员会”。
1965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云南省楚雄专区永仁县仁和区的 18个公社、大田区的9 个公社,丽江专区华坪县大兴区的7个公社、三阳区的3个公社和四川省西昌专区盐边县的同德区、务本区各2个公社划入,后又将会理县红格区的2个公社划入。1965年12月,完成划入地的接收工作,并组建了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行政区。1973年2月,经四川省委批准,撤销了大田、大河、玉泉、金江4个区建制,另行组建了东区、西区和郊区。1974年10月,国务院批复,将永仁县的平地公社(落水洞、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除外)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1978年7月4日,省革委批复,将会理县的红格、新九、猛新、和爱4个公社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1978 年 10 月4日,国务院批复,将西昌专区的盐边县和米易县划归渡口市管辖。1981年7月,改郊区为仁和区。1987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五、攀枝花名字的由来
据资料记载,攀枝花的名字起源于上、下坝村。相传,清朝同治年间,上、下坝村为一龙姓人家所有,在下坝村的一个山包之上长有一棵古老高大的攀枝花树,树杆粗壮,四个人手牵手合抱亦抱不拢。同治八年前后,从云南搬来了一家名叫李朝宗的大商人。他出了一千两银子从龙家手中买了上、下坝村的地盘,并将这棵古老的攀枝花树砍倒后作了修庙的用材,盖起了一座武庙,故以此得名攀枝花村。
1986年12月17日,渡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的报告》中亦指出:“ ‘攀枝花’有历史根源可溯。1932年,我国地质工作者第一次证实了这一地区有铁矿,1940年,地质人员沿西昌至盐边一带调查后在报告中写到,‘最有价值者,当属盐边攀枝花之铁矿’,且指明了‘攀枝花’的具体位置(此处的‘攀枝花’即现在我市银江乡范围内,兰尖铁矿附近一个因攀枝花树而得名的古老村庄)。”
目前,已查实的最早收录攀枝花村名的文献是1940年4月出版的《宁属各县(盐边县)概况资料辑要》。1940年6月,地质学家汤克成到盐边县攀枝花村一带调查后,写了《西康省盐边县攀枝花及倒马坎铁矿地质报告》,这是已查实的第一次以矿名的形式出现的攀枝花,攀枝花也由此以“攀枝花铁矿”的称谓闻名于世。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4月,全国第一次地质普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国家地质矿业发展问题,决定全国成立43个地质普查大队,攀枝花被列入会理大队力马河普查点普查范围,是为本区地质矿产勘探新的起点。同年12月,西南地质局确认攀枝花及其周围地区有大型铁矿。自此,攀枝花铁矿进入国家视线,并开始开发试验。直至1958年4月,攀枝花铁矿开发被纳入国家建设计划,提上了国家建设议程。之后,随着国家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攀枝花经历了攀枝花工业基地、攀枝花特区、渡口市等一系列称谓,最后更名为攀枝花市。
当前,民间及网络平台流传有“毛泽东亲自为攀枝花命名的故事”,目前,还没有找到有力的文献佐证资料,因此,并不可信。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攀枝花人民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厚爱攀枝花开发建设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作者:中共攀枝花市委党史研究室
图片来源:云上攀枝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