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生写作素材集(当代书评五一假期荐书)

山水人生写作素材集(当代书评五一假期荐书)(1)

诗人李云

□李云

显然,踏上诗歌之旅或者文学征程,就是踏上一个人的精神的“长征”之路。孤旅跋涉,需要顽强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其实,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就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自己与自己“掰手腕”,自己挑战自己的过程。韧劲是指一个人做事业的顽强持久的劲头,凡要成就一番事业者,缺韧劲不可举事。苏轼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诗人是知识分子的组成部分,知识分子的底线就是诗人应持有的底线。知识分子的底线是独立人格的尊严和学术尊严,它的守护神是良知,是正直禀性,是忧患意识,是对于任何强大势力压制的不妥协和抗争。诗人的执拗和敏感更该是这样。当然,我说的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不是“伪诗人”。

我不想把话题扯得太远。让我只说说诗歌创作的底线坚守吧。当下好像中国诗坛空前繁荣,诗赛、诗节多如过江之鲫,所谓诗人每天都以分秒计地在诞生,每天有近五十万首的海量诗歌“出厂”,诗集、诗刊、诗公众号如牛毛一样多得数不过来,“全民写诗”的时代仿佛到来,结果却是,能打动人心的真正好诗少得可怜,这是不争的事实。就好像有数千万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却绝大部分都是废品、次品,不能使用。其中原因很多,但有几点是不可掩盖的:一是不少人把诗歌当成了自己倒入痰盂的情感分泌物;二是不少诗人自甘堕落,向物欲、名利妥协,变成世俗化和娱乐化的“拥趸”;三是不少诗人没有了情怀和担当,放弃了诗人应有的对生命的关怀和对历史担当的精神引领者的责任。故此,口水诗、“下半身”写作等等就泛滥起来。真正走进生活现场,走入人民中间去,写出有温度、有思想、有情怀、有针砭、有批判的精品力作的,少之又少。究其根本,还是这些人没有坚守知识分子的学术底线,向消费时代下跪称臣了,做了一个“精致的利益主义者”,做了一个“聪明诗人”。

坚守知识分子的底线或诗人的底线确实艰难,诗人首先也是普通的人,也和普通人一样需要打工、买房、结婚、养家糊口等等,既然我们选择了文学,选择了诗歌,我们只能如此,当个“苦行者”,除了向真理“投降”之外,不向一切强势屈膝。首先不向自己妥协,自己是自己的“冤家仇人”,自己是战胜自己的“敌人”。面对部分“诗阵地”的“失陷”和一些诗人的“溃退”,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守多久。我只能默念“一天在寺,一天撞钟”“一日入寺,终生撞钟”。这个钟应该在诗人的心房里永远地矗立着。我想更多诗人和我一样苦闷、焦虑,为诗歌现状和生成环境忧心忡忡之余,我在呼唤一种坚韧的精神,时时告诫自己要有韧劲,只有韧劲才能战胜强大的压力,仿佛我也只能如此了。

我爱诗、写诗最根本的目的是用诗来洗濯尘世给予我的灰垢,保持思想维度和精神向度的纯正和清洁,不被利我的、世俗的或丑恶的物质所侵蚀或腐败,我写诗的另一点“私心”,就是让自己摆脱焦虑。在社会快速转型期里,现代人的焦虑如何排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逃狱”秘籍,而我只能用诗来加持和助予,借助诗的小径,走出混沌和荒芜,走向澄明和纯真。是的,青春不再,只在回眸中。成年人的心灵之累,唯有以诗当酒,以诗为茶,激我斗志,浇去心垒之欲火,才能消解。诗让我冲淡,也让我激越;让我沉静,也让我沸腾;让我平和,也让我愤怒;让我时刻清楚自己是个诗人,并要做一个有底线的诗人。我时刻意识到自己在苦苦地支撑着,时常会扪心自问,自己还是个诗人吗,还是能为这个时代和人民吟唱的他们需要的诗人吗?我还是个心地干净的诗人吗,还是独立思考、独立写作的诗人吗?在这样的追问里我汗流浃背,心跳加速,愧意顿生,我忏悔!

严肃诗歌写作的学术伦理底线,我认为是向难度写作,这是当今所有写作的根本要求,对于诗歌尤为重要。由于诗歌写作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呈现了自由化、平民化、低门槛化、高产化等现象,加之一大批“功成名就”的诗人,在写作精神和写作态度上放低了精品写作的要求和标准,自甘写作矮化和一般性写作,造成“伪诗”泛滥,一些“非诗”的东西流行。精英写作和大众写作在共同转型时,大多数人放弃了写作的向难度写作的根本要求。有些人一天就“生产”出几十首上百行的诗,有的人失去创新思维,只是长期自我复制,批量生产,并四处兜售。这是当下诗坛真实的现状之一。是的,我无法改变他人,“浊者自浊,清者自清”也是个处世态度,“自清”是知识分子或诗人应有的境界之一,但我还不想这样被裹挟和胁迫着随大流,去回避和逃遁。

对于我个人创作,我只追求三种境界:一是追求“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这是需要我穷其一生去践行的,我清楚自己的愚拙永远很难达到这个高峰。是追求“从俗世中来,到灵魂中去”。所有的创作都要从生活中、从民众中汲取营养和资源,在创作时,要有人性、神性和当下性的哲学层面的诗性表达,托马斯·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中说:“知识分子的成果及终端产品是由理念构成。”我的诗歌理念是深入生活,融入民众,书写和记录时代,吟咏大多数人的悲欢交加。三是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更有张力,更精准,更多元,更冷静和圆融透明,这些对于我是需要永远去修炼和参悟的。

记得好像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说的,大意是我们身处的商品社会里,诗人是苦苦赠送礼物的人,我想,即使是“赠送”,人们也有理由要求这礼物的精美。如果没有一股韧劲,如果不能坚守底线以及向难度写作,作品怎能做到“精美”?我不知本意表达清楚了没有,就此打住。

山水人生写作素材集(当代书评五一假期荐书)(2)

李云诗集《水路》

诗集《水路》内容简介:

诗集《水路》是著名诗人李云的诗歌代表作合集。包括"屏风″"紫气″"童话″"水路"等七辑,并有其对梁小斌、李少君、陈先发、柏桦、汤养宗、谷禾等四十六位我国当下著名诗人诗评。作者诗风纯正,语词机智。从古典和曰常中撷取诗意,在历史与现实呼应中阐述其觉悟,他用先锋与传统交揉的独特技法进行哲思的诗性表达。

名家推介>>

李云的诗在向外抒情和敞开的同时,能注重磨砺且呈现哲理内核的光泽。他的诗风纯正,语词精准,韵致丰饶,蕴涵深广。他导引传统文化源头之水,并开拓独特现实的体验,滋润并塑造其属于江南诗人的特质。

——邱华栋(著名小说家、诗人、批评家)

李云的诗歌有我们的时代罕有和珍贵的主义。他虽自认为一株修竹,超拔于世,却又能够直面困顿,在隐忍痛楚、怀抱悲悯的同时,行走江湖。他既浪迹山河大地,水路向海,复又能够静修朝圣,亲近自然,于草木花树、苍鹰虎豹处获得启示。他的诗中有历史的悲风,有青铜之声。他的写作,不仅是在为自己,也是在为我们和我们的时代重新召回走散的灵魂。

——何言宏(著名评论家)

李云的诗体现了传统精神资源与个人才能之间的有效互动与持续性再造,他的写作从来不虚张声势,而是深彻节制、端正真诚,犹如静水流深。自然之物、现实细节与生存的整体象征和历史想象、内心生活以及精神愿景彼此开合时时共振,其抒情气质与理想精神在感性和知性、经验与想象中得到了融合与贯通。

——霍俊明(诗人、批评家)

李云的诗歌往往即物生情,在平常日用中撷取诗意的灵感,他又有点铁成金之术,取譬设喻常常出人意料。李云在最庸常中见智慧,极高明而道中庸。他的诗歌,既在艺术上带给我们美好的体验,又在文化的层面给人以启迪。

——杨庆祥(诗人、批评家)

李云善于在历史与现实对话和呼应的张力性场域中,细致书写微妙的心曲,深入阐述别样的意味,充分敞现自我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与感知。他的诗往往节奏沉缓而情韵悠然,用词朴拙但功力尽现,始终体现着情与理、词与物、外在与内心的巧妙化合与有机统一。

——张德明(著名评论家)

李云的诗,随处可见徽风皖韵、中国精神、人文传统和时代担当;它们能够使石头心跳,令汉唐流彩,使汉字重生;它们既心仪源头活水,又青睐登岸舍筏,在实与活、重与轻、爱与忧之间,成就一个个成人的童话。

——杨四平(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水路》李云 著 安微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云,1964年出生,现居安徽合肥。安徽省作家协会秘书长,《诗歌月刊》主编,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3届学员。曾有小说、诗歌、散文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小说月报·原创版》《诗选刊》《星星》《江南》《海燕》《绿风》《清明》《北京文学》《小说林》《中国诗歌》《绿洲》《延河》《鹿鸣》等刊物刊发,有作品获奖并入选年鉴和选本。

相关阅读:当代书评丨五一假期荐书:书籍抚慰人心,即使远远不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