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平调名家唱段(武安平调落子在晋东南火了)
七月流火,
以郝存兵为团长的
武安平调落子剧团
在晋东南地区也火了。
自7月5日来到这里表演的二十多天,
场场爆满,
签约台口一个接一个,
每场表演完之后,
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纷纷上台跟演员合影留念。
近日,中共邯郸市委宣传部、邯郸市文广新局联合公布了“2017年‘美丽邯郸·最美文化能人’”名单,郝存兵荣获“美丽邯郸·最美文化能人”称号。郝存兵这个文化能人的称号不是白叫的,是他让武安平调落子剧团日益活跃、充满生机。
郝存兵,武安剧团优秀青年演员,2015年10月开始担任武安平调落子剧团团长。1979年,年仅13岁的他就进入武安戏校学习,是武安戏校第一批学员,从师于著名平调落子艺术家秦崇德、杜银芳老师,主攻小生和须生。他勤奋好学,广采众家之长,刻苦钻研,形成了唱腔高亢嘹亮、挺拔刚健、饱满圆润,表演优雅从容、洒脱大方的艺术风格。先后主演《嫁不出的姑娘》《苦情》《状元媒》《归宗图》等现代和传统剧目。在《小镇往事》中,郝存兵成功地塑造了一号人物——张麟臣,演出后,受到时任河北省政协主席李文珊、河北省文联主席冯思德亲自接见。
近年来,受多元文化冲击,戏剧演出市场日渐疲软,剧团作为地方剧种的演出团体,面临后备人才缺乏、发展资金不足、目标市场缩水等危机,剧团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郝存兵在别的演员纷纷下海闯市场的情况下,他始终坚守阵地,在平调落子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戏曲人生。
“困难是困难,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剧团。”他深情地说。一出好戏也能盘活一个剧团。面对演出市场的困境,郝存兵立志要打造自己剧团的“看家戏”。武安落子剧《半夜夫妻》是武安剧团保留优秀传统剧目,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把该剧目移植改编成豫剧《半夜生死缘》,唱遍中原大地。为把多年沉睡的优秀剧目唤醒,重放异彩,他决定把这出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整理改编,重新搬上舞台。在剧团不足百米的排练大厅里,“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唢呐吹拉弹唱的声音此起彼伏。历经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排练,大型平调剧《半夜夫妻》正式上演,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此外,为了创作大型舞台艺术精品,再铸平调落子剧辉煌,郝存兵带领剧团创作人员,两次到省会石家庄,拜访原河北省戏剧研究所所长、一级编剧刘兴会和河北梆子剧院导演魏青,商讨剧本创作事宜。在两位戏曲专家建议下,剧团决定将民国时期冶陶镇张麟臣老先生回乡办学堂、禁烟戒毒和扶贫济困的生平事迹,改编成现代平调剧《陶镇故事》。在刘兴会老师亲自指导下,剧团创作人员经过一个多月努力,现代平调剧《陶镇故事》剧本创作圆满完成,并顺利报送省级戏曲专家进行评审。
去年11月23日,在河南安阳举办了由中央文化部主办的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表演的传统剧目《斩杨景》、《福寿图》,演员阵容整齐、行当齐全、唱做俱佳、伴奏乐队阵容强大,深受同行专家和广大群众称赞。网上直播的实时点击量更是高达75000多,居四省展演榜首。今年1月13—15日,他们在邢台南宫市、清河县演出,观众们看完纷纷说:“你们的唱腔既像豫剧,又像河北梆子,但是比它们都好听!”
《斩 杨 景》
《福 寿 图》
今年以来,武安平调落子剧团本着“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办团宗旨,下农村、跑市场,深入周边永年、涉县、山西及武安20多个村庄,演出场次达100多场,创历年演出场次新高。
一方土地孕育一方文化,而一方文化又陶冶了一方人的情操。武安既能孕育平调落子,也一定能使其生存发展。相信平调落子这一武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郝存兵等“平调落子”人的不懈努力下,定会振兴并发扬光大。
■编辑:李英鹏 程金东 冯兰玉
■编审:张志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