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

2020年2月17日,央视采访女性医护人员的视频,在二次播出时将关于“生理期”的话语删除。2月18日“江山娇,你来月经吗”的话题在微博引爆。

此前,微博上出现了关于前线女性医护人员生理期卫生用品物资紧缺的话题,一位名叫梁钰的女性在微博上发起了“姐妹战役安心行动”,公开募捐为广大前线女性送去必需的生理期卫生用品,得到广泛支持。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1)

姐妹安心战疫活动海报,蓝色背景的设计在表达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打破

(图源:微博@梁钰stacey)

然而,虽然女性的需求得到了一些组织的回应和重视,捐赠的过程仍然困难重重。一些爱心人士和团队反映,在联系医院时,男性拒绝接受女性生理期卫生用品的捐赠,理由是“不需要”;还有女性生理期卫生用品因所谓“不属于必需物资”,无法走绿色通道

时至今日,国内疫情几近平息。然而这场战疫中我们看到的现象,只是众多社会常态的冰山一角。疫情揭露的是始终存在的问题,放大的是根植于我们文化和观念中的思想裂隙。

月经禁忌早已不是新奇的概念,可时至今日,月经羞耻依然在规训着女性的身体和行为。

什么是月经羞耻?

“在印度,有些禁忌是不能抹去的”

月经禁忌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1]比如,在印度,女性的月经是不能谈论的禁忌话题。因为在那里的宗教与文化中,经血是不洁和污秽的,在生理健康知识的科普中也一笔带过。

纪录片《月事革命》呈现了印度男性在被问及月经时的反应。有人说,是“和上课铃声一样的东西”,有人说“是一种病,大部分女性受此影响”。而女性自己在被问及时,她们说“这是只有神才知道的事”。女学生在面对这个话题时,相对男学生的主动,她们都选择了沉默和回避。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2)

一些女性被问到“为什么会有月经”时的回答

(图源:纪录片《月事革命》)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3)

当学生们在面对“月经”的话题时

(图源:纪录片《月事革命》)

印度的女性初潮以后,将会受到五天隔离,这是一种惯例。她们不能随意接触任何东西和亲属,就像犯人一样待在家外的简陋住所,饮食由家人送去。人身的隔离不仅限制了她们的自由,还影响了她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来月经,大部分女孩选择请假,甚至因此辍学——因为学校里没有隐私安全的场所供她们更换卫生棉布,也没有充足的卫生巾可以使用。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4)

印度一位女性的自述

(图源:纪录片《月事革命》)

此外,印度女性在经期不能进入寺庙。因为经期的女性被认为是不洁的,年长的印度女性会告诫年轻的女性:神听不到经期女性的祈祷。

除去月经对于印度女性在宗教、教育等的排斥,她们直面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经期卫生用品的缺失。印度女性在来月经时,使用的是月经棉布,卫生巾价格昂贵,大部分家庭负担不起这笔开销。这不仅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对于女性的健康也有着很大的危害。

印度单口相声女演员阿蒂提•米塔尔说道:“守旧的禁忌影响了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关系到她的家庭荣誉,这与她的智力才能无关。”

月经禁忌,不止在印度

英国的人类学家詹姆斯·G·弗雷泽考察了世界上几十种文化在少女月经初潮时的相似做法,最后得出女孩在月经期的两条禁忌:不得接触地面,不得看见太阳。[3]

女性人类学家李金莲在研究宗教文化中的月经禁忌时,提到在原始先民时期,玻利维亚的奇诺瓜人会将经期的女性关在茅屋中,妇女们会捶打墙壁和地面,赶走“咬伤姑娘的蛇”,因为他们认为女性是被蛇咬伤之后才会来月经的。

在美洲的一些印第安人中,初潮的妇女也要受到隔离,地上垫上木板,让她们不能接触天地,不能被男人看到,也不能看到男人。非洲的祖鲁人也相信女性在经期会被太阳晒得皮包骨头,所以女性会在经期将自己全身都包裹住,躲在阴暗的地方。[2]

我国的月经禁忌

在中国的文化象征体系中,女性的身体具有污染性的文化意象。传统文化习俗中,对女性的月经通常是忌讳与厌恶的态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女子入月,恶液腥秽,故君子远之,为其不洁,能损阳生病也。”[4]

一位人类学者在研究我国闽南山河村中的月经禁忌时发现,人们无论男女对于月经都很避讳,女性将月经称之为“骑马”,经期妇女不能跨坐门槛和去寺庙。隐晦的氛围令许多女性产生了对经血的恐惧。在山河村一个妇女的回忆中,提到自己因为害怕“用手捏血块以确认流出来的不是肝”。[1]

在1949年以前的河南一些农村地区,有男人们结队抢寡妇的习俗。如果寡妇不愿意,可以用月经作为武器反抗,男人见了对此避之不及,他们认为沾了此物就会终年倒霉。[4]在我国很多地区婚俗中,男女的婚期要避开女性的经期,否则会犯了“骑马拜堂,家破人亡”的恶兆。经期的女性也要避开祭祀、婚宴和临盆的产妇。[5]

女性获取不了相关的生理知识,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关于女性经期的卫生用品要偷偷摸摸的处理,衣物也不能晾在显眼人多的地方。[1]在月经禁忌下的妇女不仅失去了身体的自由,自身的健康也在受到威胁。

人们对于月经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想象到理性、科学的过程。

在原始先民的社会里,经血象征着不洁和污秽。[2]这是在生产力尚不发达,文明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始社会中人们对于月经的感性认识。在当下,很多地区的人们对月经的误解已逐渐减少,但女性身份具有污染力的文化意象并没有随着月经禁忌的减弱而破除。[1]

在现代社会,月经羞耻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在学校,我们或曾有过用黑色塑料袋装卫生巾的经历,在公共场合去换卫生巾时可能也曾被长辈教导避免暴露卫生巾。在称呼上,对月经和卫生巾也会使用类似“倒霉”、“大姨妈”、“那个”、“例假”和“创可贴”、“姨妈巾”等隐晦的代称。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5)

视频《江山娇》截图

(图源:微博@卢鞅)

甚至,有的女性还会因为月经遭受来自同性或异性的恶意。在微博和豆瓣的相关话题中,许多女性都有相似的经历和感受。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6)

微博用户关于“拒绝月经羞耻”话题的评论

(来源:微博)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7)

豆瓣用户在“你有哪些月经羞耻的经历”话题下的评论

(来源:豆瓣)

人们对于月经的态度还保留着原先传统中的沉默和避讳的态度。

这些现象暴露的不仅是人们对于月经有污名和禁忌的观念,更重要的问题是性教育的缺失。

月经不是禁忌 它是女性生活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月经禁忌在当下的文化中仍有遗留?

认知改变态度。我们希望,每个人对于月经都可以有科学认知,能知晓关于月经的原理、卫生常识。这样,社会文化中关于月经的神秘和沉默就能被打破。每一个女性在面对月经时就不必羞耻,可以正视自己的身体。

未知会带来恐惧,给女性带来羞耻的不是月经,而是人们的偏见。全面科学的性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人们重新认知月经,拒绝月经羞耻;另一方面也能使女性了解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

无论男女,都应知晓到底什么是“月经”

月经是属于女性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每隔一个周期,女性的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随着子宫内膜崩溃脱落,伴随出血。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月经。[6]

女性人生的第一次月经被称为初潮。初潮是女性性发育的重要里程碑。

女性初潮时,由于卵巢功能发育不够健全,往往不排卵,加上内分泌系统功能容易发生紊乱,生殖器官发育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初潮的第一年,月经经常表现出没有规律、经血量或多或少,甚至初潮后数月不来潮,即使月经来潮也没有排卵,称为无排卵性月经。[7]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8)

(图源:百度百科)

关于月经期和平时的护理

a.个人卫生护理用品的选择和使用

首先要去正规的售卖点购买合格的经期卫生用品,避免买到劣质品。其次,可选择卫生巾、卫生棉条、月经杯等。

月经杯(Menstrual Cup)是放置于阴道中收集经血的器具,有不同的型号可以选择。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习惯进行卫生用品的选择,一般的卫生巾和棉条需要2~3小时一换,而月经杯可每5~6小时取出清洗一次。[8]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换卫生用品前后,应该保持双手的洁净。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9)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10)

月经杯的放置方法

(图源:百度百科)

b.关于月经期间的阴部卫生护理[7]

在经期的时候,女性应注意外阴的卫生。在月经期间适当的清洗外阴有利于身体健康,清洗时最好是站着或蹲着使用温水(60度以下皆可)冲洗,最好不要在浴缸里泡洗。

在清洗外阴时,我们需要知道和注意的是:

• 清洗外阴不要过于深入,这样会破坏阴道的内环境平衡。

• 备好自己专用清洗用具、毛巾。清洗用具要在使用前清洗,毛巾使用后放在通风处晾干,最好在太阳下直晒,有利于杀菌消毒。

• 月经期间,要用温水勤洗外阴,勤换卫生护垫,因为潮湿的环境细菌最易繁殖。

• 不要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或高锰酸钾等化学物质以免改变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用水清洗外阴和肛门,清洗时要讲究顺序,即先清洗外阴再清洗肛门,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以免污染阴道口和尿道口。

这些关于月经的知识,应该什么时候给到孩子呢?答案是在青春期到来之前。由刘文利编著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在三年级下册“青春期来了”主题中,介绍了什么是月经初潮,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身体变化等内容。在五年级下册“月经和遗精”主题中,讲解了月经周期、月经血的特征、喜迎月经、月经期的保健、月经期正确使用卫生巾、痛经等知识点。让男生和女生一起学习这些知识,懂得清洁、爱惜、珍视、悦纳、尊重和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当人们谈及月经

月经是女性一生中无法回避的事情。在女性的青春期、孕期和更年期,月经都是重要的议题。作为女性,我们应尝试直接与人表达出关于月经的需求。它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需要遮掩的“肮脏”和“不洁”。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11)

向其他女性推荐使用卫生巾遭到拒绝的她们

(图源:纪录片《月事革命》)

如果你是女性,希望你能做到

当你在第一次来月经时,不必感到惊恐和羞涩,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学习相关的生理知识,正确对待月经,对待自己的身体;如果你成为了一名母亲,当自己的孩子在面对月经感到好奇时,希望你可以克服心理障碍,简洁明了地为孩子们解答关于月经的疑惑:告知孩子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会损害身体的健康;当你结束了一生的经期,进入更年期时,能够正确面对身体的衰老和心理的变化,必要时能够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你是男性,希望你能做到

首先能够了解关于月经的相关常识,经血不是蓝色,月经不只是来一天也并不能憋住。在看到女性来月经需要帮助时,你可以理性地对待这一生理现象,用帮助代替嘲笑。如果你成为了一名父亲,当女儿在经历月经时,希望你可以坦然地与女儿进行交流,与母亲一起正确地引导她进入青春期

当我们谈及月经时,无论男女,都应有理性、友善的态度。月经不是令女性羞耻的原因,不是控制女性思想身体的工具。女性在前线和生活中,无需因为自然的生理现象感到羞耻和无法启齿。女性的身体属于女性自己,不是展示的客体,也不需要用女性身体遭受的苦难向世人展示斗争的决心。

疫情揭开了文化的一角,让我们看见父权社会许多固有的思想观念对女性的忽视甚至加害。而这些反思,不应停留在当下。从性教育着手,从生理科普着手,如果从孩童到成人,每一个人都能知晓月经的科学真相,以理性消解偏见,以知识完善认知,文化的痼疾就能在未来逐渐改变。

期待有一天,中国的女性不再因为生理期而从荧幕上消失,不再苦恼不能在公众场合露出卫生巾。每一个青春期女孩都能悦纳自己的身体变化,在first blood party上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并说出一句“月经快乐”。

经期术语(在firstbloodparty上说出)(12)

“月经快乐”

(图源:微博@-步太-)


附录

推荐阅读和观看

1.同性恋既不是病,也不是罪,月经可以在公众场合谈论丨你问我答08·回答《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几个问题

2.怎么和孩子聊生殖器官?丨你问我答03 • 与性生理有关的性教育

3.关于月经杯,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

4.因为来月经,她们被赶出家门

5.纪录片《研究月经的男人》(复制链接至浏览器观看)

https://www.iqiyi.com/v_19rro5uv4o.html?social_platform=link&p1=2_22_221&_frd=iPaQ7jVSn479R9s6cbfHYjAlSxt9KDVGSIhfFYC+pqR/9TJ6ORCRwZssACTzWc+21k0stY7sYJU/0Aou/NSlp59j/kaFgb3gy8fO7zMDLR4=

6.纪录片《月事革命》(复制链接至浏览器观看)

https://b23.tv/av44914053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

[1] 张小红.污染力与女性:人类学视角下的月经禁忌——基于闽南山河村的考察[J].昌吉学院学报,2014(02):1-8.

[2] 李金莲.女性、污秽与象征:宗教人类学视野中的月经禁忌[J].宗教学研究,2006(03):152-159

[3] 李金莲,朱和双.月经人类学:聚焦女性被遮蔽的生活方式[J].世界民族,2012(03):36-44.

[4] 焦杰.传统习俗禁忌中的“厌女情结”及其原因考察——以社会性别和人类学为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91-98.

[5] 李金莲.中国传统婚俗中的月经禁忌与民间信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7):47-54. DOI:10.3969/j.issn.1671-7406.2006.07.009.

[6] 月经——百度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337218-5572657.html

[7] 同性恋既不是病,也不是罪,月经可以在公众场合谈论丨你问我答08·回答《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几个问题

https://mp.weixin.qq.com/s/BsQkSdBtkBag5Ix54xMXYg

[8] 关于月经杯,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

https://mp.weixin.qq.com/s/8skw3lWhI_zDuuYJctO-4w

[9] Rayka Zehtabchi, 纪录片《月事革命(Period. End Of Sentence.)》

https://b23.tv/av44914053


作者丨刘憬

编辑丨罗方丹 刘文利

排版丨Tenlossiby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