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

作为一个80后山东农村姑娘,小时候看过的电视节目往往都印象深刻。尤其是我们山东本土的综艺节目《阳光快车道》当时非常火爆。那时候的节目主持人是大冰和刘敏。

阳光的节目必然要求主持人阳光帅气,活泼向上。那时候的大冰年轻,朝气蓬勃,刘敏满脸的胶原蛋白,青春洋溢。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2)

大冰和刘敏

如今近二十年过去,当时上学的我们,80后这一代人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整天为生活奔波,常常为梦想迷茫,困顿于家庭工作,沦陷在孩子的屎尿屁中。

《阳光快车道》早已停播数年,观众也再无少年。刘敏转战荧幕,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角色,成绩可喜。而最让人吃惊的是大冰,当年看似没心没肺的阳光大男孩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几名的作家。

几年前我偶然在朋友家看到一本书,书名很精悍特别,叫《乖,摸摸头》,蓝色封面印着一个双手合十的小女孩,翻开一看,作者“大冰”,如若没有他的照片佐证,我一定不会认为这个“大冰”是跟我记忆中的主持人“大冰”是同一个人。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3)

时间真是一面镜子,当我们大多数人都流于世俗,疲于奔命的日子里,大冰却在为他的诗和远方悄悄蓄力,只为有朝一日“愿你我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大冰是个有勇气的人,无论是他背包客的旅游经历,还是他开大冰的小屋组织流浪歌手大本营,抑或是写书炒作,他做的都是大多数人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

正如他当年离开我们的视野,后来当他又带着几本畅销著作回归我们的视线的时候,我感觉更多的是诧异和不可言说的情感。

大冰谜一样的经历值得我们去探究一番。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4)

大冰其人

大冰本名焉冰,1980年生人。出生于山东烟台,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主攻油画专业。2002年,担任山东卫视综艺节目《阳光快车道》主持人,从而开启主持生涯。2008年,获“第16届优秀电视艺术奖电视文艺单项奖”最佳主持奖。消失几年后再度以作家身份归来,入选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青年作家榜,2016年4月16日,获“第10届作家榜颁奖盛典”年度畅销作家奖。

他的父母亲均为中医教授,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幼便喜欢躲在父亲的书房里读古书,而古书对他的语言习惯则起到了较大的影响。这或许就是他快意江湖的最初启蒙。

1999年,大冰作为主持人应聘到山东电视台社教部,他在山东电视台系统地做过美工、剧务、摄像、执行导演。从籍籍无名到在山东家喻户晓,他用了十年时间。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5)

阿甘的母亲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或许是过烦了主持人在台前光鲜亮丽却又时刻紧绷的生活,大冰开始做起了一名背包客,他用多年时间混迹西藏,算是第三代“拉漂”的代表人物,他用脚步丈量过滇藏线、青藏线、川藏线。行走途中断过3根手指,每次从济南出发都抱着回不来的念头交代朋友。大冰在云南丽江开设了一间名为“大冰的小屋”的酒吧,慰藉各路民谣歌手,2012年,大冰皈依三宝,为禅宗临济在家弟子。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6)

2013年出版第一本书。代表作品:《他们最幸福》《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好吗?好的》《我不》以及最近的回炉再造作品《你坏》。大冰的江湖四部曲封面每一本都是蓝色,都是小孩子,每一本都是他用心造出来的可爱女儿。用他自己的话说,请设计公司要花很多钱,自己本身是美术专业,找个可爱的小孩子,自己再用美图秀秀一编辑,既省钱又别致。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7)

大冰自诩“野生作家”,“我就是一个跑码头走江湖的说书人。”

他是个聪明人,自知不是文学出身,写书也不讲文不文学,遂自称“野生作家”,这本来也算厚道,起码没有自称文坛新秀、文学大家。大冰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目前竟然已多达二十几个。主持人、民谣歌手、作家、油画画师、背包客、酒吧老板、手鼓艺人、皮匠银匠、禅宗弟子……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常说的“斜杠青年”,大冰应该算是登上“斜杠青年”的高地,没多少人能比肩。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8)

大冰现象

1、畅销书作家榜的常客

大冰犹如一批黑马横空出世,华西都市报、大星文化重磅发布了备受关注的第13届作家榜名单,第三名是大冰的《你坏》,排在前两名的是刘慈欣的《三体》和余华的《活着》。主榜单显示,版税收入千万元级以上的有6位作家,分别是刘慈欣、余华、大冰、当年明月、陈磊、龙应台。而且大冰与刘同、张皓宸并称为“书店三巨头”。从早期的安妮宝贝,郭敬明,到现在的张嘉佳、大冰、刘同,青春文学鸡汤从来不缺拥趸。他们在互联网上处于鄙视链底端,但现实中又异常畅销。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9)

大冰常说自己是故事的搬运工,是一个跑码头走江湖的说书人,“远方 酒 故事”,有专家称这一类书可被称为“公路片式鸡汤”。

前段时间,《不止读书会》做了一项调查,所有喜欢大冰的读者中,年龄18岁以下占1.9%,18-22岁占40%,22-30岁占43.9%,30岁以上的占14%。男女比例大致是2:8。可见干了这杯鸡汤的群体还是以大学生和刚出社会的年轻人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大冰的读者递减,还有些一开始喜欢随着年龄的增长又不喜欢了。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0)

粉丝并不是娱乐圈的专属,读者之间的区别也如普通观众和粉丝的区别一样。

普通观众要求的是电影艺术中的完成度。粉丝要求的是爱豆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说到底,还是价值判断的标准不一样。粉丝们是消费相对主义的支持者,他们相信只要我喜欢就够了,其余一切都不重要。而普通观众信奉的是古典的价值论,好就是好,糟就是糟。如果德不配位,或者说能力不匹配,就要批评。

2、两极分化的评价

大冰说现在微博上基本没有骂他的,所以专门上知乎看,哇,成千上万骂他的。读者评价两极分化,毁誉参半的作家不在少数。

江湖就是这样,有人捧,也有人踩。毕竟天涯晴雪虽难料,江湖夜雨也不少。

大冰的阅读群体叫做“族人”,这是大冰对粉丝的称呼。他们喜欢“野生”“江湖”这样的词。

有网友说:“哪怕是为了卖书,哪怕是为了赚粉丝的钱,但起码他让读者感觉到的是——他在给予一些东西,而不是像某些评论家那样只对年轻人提出要求,命令他们去遵循某种“品位”。”

好评大多来自于他的族人亲生粉丝,大冰对读者是真的好。

一个是给回家困难的粉丝送机票,这是坚持多年的惯例了。有人问起大冰:“不怕别人消费他的好心吗?”大冰说,“我不怕,我怕的是越来越重的戾气和越来越烂的世道人心。”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1)

一个读者的朋友大学时候去支教的那个小学条件特别艰苦,上级部门拨款不足,半山腰上的小学需要一堵围墙,于是小学的校长写信向这些支过教的志愿者们寻求帮助,队员们做了很多努力还是没有集够五万元的资金来修缮围墙。他想到了大冰,于是去给他发微博说明了情况,大冰很快就回复了,并在朋友圈募集了三万元的善款。最后他们成功的募集到十万元的资金来修缮围墙。而且那个慈善机构(德基金)一直都没有中断对那个小学的帮助,那个小学的学生不仅拥有了一堵围墙,还拥有了崭新的课桌椅。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2)

读者朋友说所有的微博私信大冰都会看,大冰帮助了一群需要帮助的孩子。作品如何评价暂且放一边,做慈善的大冰的确是个好人。

“讲好一个故事是我的本分,做好售后服务也是我的本分。”这是大冰的态度。“花的我的稿费,拒绝一切赞助。”他的售后服务指的是百城百校音乐会以及百城百校畅聊会,其中百城百校音乐会2015年-2017年已超过1000场,2018年是1300场,今年更是走出国门,开启了世界读者见面会。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3)

盛赞之下,物极必反。经受住多大赞誉就要经得起多大诋毁。

对大冰的差评不仅是来自豆瓣、知乎,还有各种网络平台,其中不乏跟风踩一脚的,用自己的优越感对大冰的粉丝进行粗暴地评断。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4)

汹涌的差评

“读书的鄙视链”,传说在这个链条里,最末端是读心灵鸡汤的人,那么读大冰的呢?这些人会告诉你:他们比末端还末端。

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情,通俗点说,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眼里,甚至是同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里,所认定的好书都是不一样的,这倒也无可厚非。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5)

解读大冰

大冰推崇的价值观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窃以为,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才是平衡而负责的人生王道。

“任何一种长期单一模式的生活都是在对自己犯罪,明知有多项选择的权利却不去主张,更是错上加错,谁说你我没权利过上那样的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王小波说:“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

大冰的成功是因为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那些不在你我生活圈子中的人,也是另一种文化群体,另一种社会。这似乎已经成为很多人向往的江湖。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6)

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出口、修行的行道,跟传统的、主流价值观下的朝九晚五、有车有房、体面营生、出人头地大相径庭。

这也是很多人成长过程面临着的压力和压抑。所以大冰的受欢迎有社会性的一面。

“大冰的书中故事切中了很多年轻人的向往,但这里面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他的生活被他编成了故事来消费年轻人,年轻人却把它当真了。”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7)

读大冰的书能让人收获什么?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读书要丰盈内心,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大冰笔下有很多游侠式人物。这些人或狂放或孤傲,或潇洒或忧郁,或工作不喜欢,或考研不顺利,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不怎么守“规矩”。

在大冰宇宙中,规矩约等于世俗,不守规矩是种勇敢,是种信仰。这个车水马龙、运转有序的现代社会,远不如人烟稀少的西藏纯洁美丽;薪水、前程、柴米油盐,跟琴弦、酒杯和花裙子比起来,什么也不是。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8)

如今的许多年轻人都是缺乏生活的一批人。每天的生活都很单调,很少有些许波澜。大冰的书在某种程度上恰恰顺应了大众心理的这一点。让大众看后在心理产生某种共鸣。简单的说,这是消费人们的情怀的一种体现。

大冰:“我希望,年迈时能够住在一个小农场,有马有狗,养鹰种茶花。老朋友相濡以沫住在一起,读书种地,酿酒喝普洱茶。简单的生活呀,触手可及吗?”

是不是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读书要以自己为主体,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 富斯德

大冰的作品本质上是给读者介绍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必然性。每个人的生活都如饮水,冷暖自知,对生活的期望和诉求也各不相同。

一个读者如果本身就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算不看大冰的书,也会做出其它同样对自己不负责任和不切实际的行动。

大冰书中的江湖快意恩仇,肆意潇洒,可他自己也说要现实点认清自己的地位,有能耐过就过,没能耐就安稳待着。

正如知乎网友评论:我不喜欢大冰的作品,但喜欢他努力做事的态度。

我们读书是为了从中获取有益的营养,别迷信任何鸡汤,别忘了自己是谁,及时收心抽身,毕竟这世上可读的好书还有太多,麻小可吃,小白可饮,有些内容终究不是维生的饭食,长筋骨的营养品。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19)

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习惯于被动学习、倾向于人云亦云、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向别人寻求答案。这样的人是最容易被动接受书中的观点,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性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增长见识。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接受某种观点。

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马云的微博,他有 2162 万的粉丝,关注却只有 1,为什么?请独立思考。

3、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云亦云不可取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畅销书是出版行为,与文学本身既没有正面的也没有反面的关系。”吴义勤说。他认为,一本图书畅销了,已经说明了它在商业和出版上的成功,不必非要在文学性上论证它的优秀。

这是个制造焦虑的年代,加了N多个公众号,有些号主整天发成功、自律的文章,引发读者焦虑,导致有些人整天追着别人索要书单、一味追求干货、每年定下快速阅读几十本书的目标,但是读过之后真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吗?

野生作家大冰资料 野生作家的成名之路(20)

所以,不要依赖畅销书榜单来挑选书目。

张悦然将自己看作一位“匠人”,以匠人精神要求自己,面对每天的工作,静心思考、沉淀凝结。“让自己的才华集结成更深沉隽永的东西,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这是她身为作家、教育者的责任使然,更是她聆听自己内心声音的选择。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张悦然的匠人精神值得借鉴,作者需要匠心,读者也需要带着一颗匠心去品读作品,静心思考,沉淀凝结。

欢迎转发文章,阅读中我们共同成长;作者简介:蓝莲花,85后中年少女,喜欢文字,珍惜身边人,做好眼前事,与君共勉。欢迎关注今日头条:巍巍蓝莲花,给你不一样的观点,期待你的添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来电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