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媒体融合的认识和看法(在媒体融合中解决)

对当下媒体融合的认识和看法(在媒体融合中解决)(1)

(解放日报 海沙尔 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高兴相聚一起,参加第四届“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守正创新、深度融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的改革方向。目前北京日报构建的报网端微矩阵,用户达8000万,传播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仅国庆70周年报道全网总阅读量就超过15.7亿。北京日报评论,在“融合化生存”方面入局不早,但冲劲很猛,能量密度和思想锐度显著提升,“长安观察”不仅是北京日报七日谈评论版的中国新闻奖名专栏,亦是网络舆论场中一个正在崛起的党报评论品牌,粉丝突破80万,全网阅读量突破8亿。

北京日报评论部共有评论员9人,平均年龄29.5岁,是一个很年轻的部门,创作力旺盛,北京日报的大量评论作品实现了良好的融合传播效果,如《大批“”暴徒藏匿台湾欲逃美国,特朗普却拒绝这道“美丽风景线”》阅读量突破1600万;《香港事态正在从反面教育中国人民》阅读量近400万;《红色共和国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的提醒重若千钧》阅读量突破200多万。我们的探索得到了中宣部领导和市委的表扬,作品经常得到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

如果说一段时间以来,“说不出来”“说得不够”“传不到位”,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大背景下,党报评论面临的突出问题,那么北京日报的评论实践证明,通过变革内容生产关系,立足“做精内容、做宽渠道、做强平台”,就能在融合化生存中觅得机遇。下面我就此谈一些体会。

1.强化核心功能,激扬主流价值。观点生产,是党报核心功能的体现。北京日报评论工具箱中的“武器”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京平”、短评、时评等等,规格不同、文体有别、论述方式各有侧重,充分发挥了各种文体的特色和针对性,实现党报声音的多样化传播,进而达到重点、热点、要点、焦点全覆盖,是一场深刻的评论“供给侧改革”。从北京日报评论实践看,更好强化核心功能,需要把握好时度效,关键是做到“三抓”,抓住关键节点集中发声,抓住重要事件引导舆论,抓住错误思潮举旗亮剑,从而以评论做价值增量,以评论来确定基调,以评论来弘扬正气。

2.强化传播矩阵,发挥融合效应。主流媒体的内容发布,不能完全寄望于市场化的传播平台,必须要有自己的传播阵地。北京日报客户端上线以来,评论部将“锐评”频道作为内容传播主阵地。与此同时,平台号“长安观察”与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内容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得到有效拓展。搭建矩阵,意味着向心力,也彰显着渗透力。在融合传播深度推进中,评论部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到达率高的优势,紧跟时事热点、积极引导舆论,在诸多热点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跟进,在众声喧哗中传递了党报思考,扩大了党报评论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

3.强化能量密度,发扬党报优势。在新媒体传播“全天候24小时”的生态下,探索党报评论“融合化发展”的第一突破口,就是增强选题的时效性,将评论生产从之前的以报纸出版为核心,转向以新媒体发布为核心。由此,北京日报评论选题体现为两套机制,一为传统流程式的选题会模式,二为全天候热点监测模式。前者由报社主要领导参加,选题政治性强,更重思想性、辨析性,做精纸端传播;后者由评论部协调确定,减少中间环节,发现热点爆点第一时间跟上,做强互联网平台传播。抓住“关键少数”和引领“最大多数”的统一,使首都党报的声音广泛地存在于多个舆论场中,为做好“观点引领”打下坚实基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主题不断丰富。人民日报是党报标杆,融合发展走在前头,兄弟省市党报也有很多宝贵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借鉴。感谢人民日报精心筹划,感谢解放日报细致安排,创造了珍贵的交流学习机会。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