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拐弯凸起就会变成什么形状(盲道十八弯从曲折的棱角到夸张的弧度)
“山路十八弯”,道尽大山的瑰丽、自然的旖旎;然而倘若“盲道十八弯”,只能说明人文的缺失、城市的缺憾。
在内蒙古赤峰,一段约150米长的盲道为避开新移植的树木被铺设成直角多弯,身体健全之人都很难沿路而行,更遑论行动不便的盲人。无独有偶,在山西,一处“史上最曲折”盲道百米内有35处“Z”字拐弯;在湖北,一处不足50米的盲道呈“S”型分布了23处弯角……从曲折的棱角到夸张的弧度,这哪里是什么便民设施、无障碍设施,分明是扰民设施、添堵设施!诚如网友所言:“这铺得比不铺还难受。”
梨视频截图
盲道铺得好不好,盲人最有发言权。如果走几步就要跟树干撞个满怀,几十米路就要拐上几十个弯,这样的盲道建得简直“盲目”。细数这些需要“跋山涉水”的无障碍道路,盲的是规划建设的思路,盲的是换位思考的心路。以这种粗糙乃至无厘头的方式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想必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铺设一条合格的盲道,不是简单地在路上摆几块砖就完事。这条普通人眼里凹凸不平的道路,恰恰是盲人群体行走在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通道。它代表着一座城市对盲人群体的关怀,体现着一方水土的文明素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设计到施工,盲道从来都不是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而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走心工程。一旦盲道沦为“盲点”,那么后果不仅是盲人会止步,而且市民也会望而却步。
更进一步来看,盲道究竟要不要“给树让道”?这本不该是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讨论的问题。事实上,无论是“生命至上”的社会共识,还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都给出了最直接最简单的答案。但问题就在于,这些美好的夙愿究竟能以何种方式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又以何种程度改变着周遭的境遇。人们担心,无障碍道路都能充满“障碍”,那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公共建设岂不尽是“艰难险阻”?人们疑惑,弱势群体的需求尚且很难保障,那更美好的生活向往又该怎么实现?可以说,“盲目”的盲道,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短板,击中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焦虑。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更容易理解取得进步的前提是正视不足。城市越来越漂亮,但形如盲道这般“角落里的需求”还需要更多关照;生活越来越方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化解这些“成长的烦恼”,不能回避矛盾,更不能掩盖不足。补足短板、堵上漏洞、强化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努力避免发展的“盲目”。
就在不久前,一位来自天津的小男孩因为视力障碍,在妈妈的带领下在街上学习走盲道,小心翼翼地寻找和触摸着路上的凸起,直到一辆停靠在盲道中央的轿车挡住了去路。“奇葩设计”也好,“随意占用”也罢,少一些盲目,多一些正视,这座城市才会越来越健康,这个社会才能越来越健全。
(原标题:“盲道十八弯”???)
来源:人民网
流程编辑:TF01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