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十年的变化(小小身份证时代大变迁)

身份证十年的变化(小小身份证时代大变迁)(1)

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里,工作人员核对居民身份证膜打印信息

身份证十年的变化(小小身份证时代大变迁)(2)

2012年12月28日,市民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二代身份证

四川法制报记者 夏修露/文 张磊/图

改革开放40年岁月变迁,居民身份证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尺寸未变,含金量越来越高。方寸之间,折射出的是四川公安从“被动”到“主动”的服务理念转变,记录的是我们生活的足迹,见证的是中国社会的变化。

11月5日一大早,成都市民余先生来到青羊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由于新换领的身份证还没取到,两天后又要赶飞机,他急着办一张临时身份证。从照相到制证再到领证,前后仅用了3分钟,这让余先生喜出望外:“我运气真的太好了,本来工作就忙不好请假,没想到只跑一次就搞定了。”

其实,这和运气好不好没有关系。余先生还不知道,成都市首台“临时身份证制证机”已经在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办证中心正式上岗了,申领临时身份证的时限由原来的12个工作日缩短至3分钟!

改革开放40年岁月变迁,居民身份证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尺寸未变,含金量越来越高。方寸之间,折射出的是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进步,记录的是我们生活的足迹,见证的是中国社会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透过使用频率最高的身份证,可以看见改革释放的红利带给群众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1 身份证的前世今生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公民并没有居民身份证,除了户口簿之外,介绍信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有效凭证。“一张纸上写着持有人姓名、性别、年龄,来自哪个单位或哪个村,需要办什么事情等基本信息,然后盖上公章。”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回忆介绍。

1985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居民身份证条例》,自此,各地公安机关陆续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员流动日趋频繁,使用居民身份证的频次也越来越高。“第一代身份证上记载着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有效期和签发机关。整张身份证用手写、聚酯薄膜密封、单页卡式,15位编码。”该负责人说,虽然有机器协助,但每一张身份证的每一个制作流程还需要手工操作。

后来,全国各地陆续实现电脑打印身份证,身份证制作从手工化向半网络化转变。依托于各地开始运用电脑管理人口信息,基层派出所不再需要一张张填写底卡,而是通过电脑自动生成底卡数据包,底卡信息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后,工作人员翻拍并完成后续制证步骤。手写身份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范围内建立施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国家为每个公民从出生之日起就编定唯一的、终身不变的18位身份代码。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已使用近20年的第一代身份证已不适应现实需求。2004年1月1日,我国的《居民身份证法》施行,《居民身份证条例》同时废止,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开始换发。二代证较一代证作了很多技术上的改进。例如,一代证采用感光化学和平版印刷为主的制证技术,质量较差,二代证则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具备视读和机读功能,证件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内藏智能芯片,芯片采用数字防伪措施,将个人图像和资料进行加密存储。证件信息的存储和证件查询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实现联网查询和身份识别。并且,二代证数字防伪系统采用密码技术,防止身份证芯片内存的数据信息被非法写入或篡改。“2013年以后,按照《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指纹信息被写入到身份证芯片中,这有利于人和证的同一认定,也更有利于防伪。”该负责人介绍。

2“跑路费”省了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应有一张身份证。然而,这样一张覆盖我国全体公民的证件,过去很多年在申领上却遇到不少问题,例如:手续繁多、流程复杂、等待周期长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群众日常生活使用频率最高的身份证,也有了一系列创新与进步,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虽然目前的异地办证业务已经成型,但回想这几年从无到有的过程,还是非常艰难的。”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负责人说。他还记得,省内是2007年左右开始开展身份证异地办理业务,全省在外务工人员有几百万人,为了他们的方便,当时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他们在外地自行拍照,同时写好一份委托书,承诺照片和本人一致,将委托书和照片一同寄给家中的亲人,让亲人代办。“当时为几十万人解决了办证换证问题,但到了2013年,指纹信息的录入被加入到办证流程当中,这个办法就不行了。”该负责人说,正当他们在摸索新的方法时,2014年,阿坝州公安局领导来到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与他有了一次长谈。当时,阿坝州的交通还不太方便,州里在成都和成都周边工作、生活的居民也比较多,群众要是不小心丢了身份证,回去一趟有时甚至需要几天的时间。“能不能想个办法,让阿坝州的群众在成都就把身份证补办了?”群众的困难摆在眼前,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想到了一个办法——让阿坝州公安局民警来成都,开一个户籍办理窗口,把群众跑路变为民警跑路。此举一出,短短15天的时间,便受理了1000多人的办证申请。

进入2015年,我省除成都外共有34万余人的二代身份证已经到期,大部分是时年26岁至35岁、身份证期限为10年的公民。之后3年,全省更是面临着上千万人换证的高峰期。为了方便群众异地换证,省公安厅决定从2015年3月开始,攀枝花、泸州、广元、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阿坝、甘孜、凉山10个距成都车程超过2小时的市州,在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设点,开展当地户籍居民在蓉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这些市州的户籍民警轮换时间,带着设备到成都来现场为群众办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为10个市州的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其他市州的居民怎么办?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趁着全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完成,从2016年11月起,全面开展省内居民身份证异地办证工作,每个县级公安机关设置一个异地办证点,凡符合条件的川籍群众,均可在居住地的异地办证点办理居民身份证,实现了省内所有市州都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为方便群众取证,公安机关还推出了证件邮寄快递服务。

3 未来的“电子身份证”

11月16日下午2点,成都东站,距离高铁开动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来不及取票,陈女士下车后直奔安检通道,拿出身份证在自助验证通道前一刷,“嘀”的一声,通道门打开,她顺利赶上了开往西安的高铁。二代身份证信息化的应用,给群众出行带来的现代化速度。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身份证已是人们日常不可不带的口袋证件。如果身份证丢了,需要回户籍地补办,如果本人在外省工作,更加费时费力。2015年12月7日,四川作为全国首批10个试点省市之一,与重庆市结对开展居民身份证跨省异地受理试点工作。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在全国各地务工、求学的四川人很多,在省内身份证异地办理推出之前,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已经开始试点开展身份证跨省异地办证。当时全国各省份之间没有统一的平台,省公安厅首先提出FTP数据交换模式,让四川、重庆两地跨省“异地受理、本地审核签发、异地制证”模式得以实现。

经过半年多的经验积累,见试点有效果,省公安厅再次主动与全国多个省市结对,开启异地互办证工作。从2016年7月1日起,我省启动与天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吉林、山东的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并在21个市州设置了190个异地受理点。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同年7月15日,跨省办身份证新增河北省,8月8日,再新增辽宁、黑龙江、贵州、陕西、海南。到2017年1月1日,我省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范围扩至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四川公安通过改革办证方式,为老百姓省了上亿元的“跑路费”。

另外,全省公安机关启用自助填表机、自助受理机、自助发证机等7类自助服务设备数百台,各地数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陆续正式运行。“四川公安”公众微信号推出出入境“微服务”,提供“办证指引”“证照拍摄”“办证预约”“办证点导航”和“办理进度”等五大线上服务功能,打造“指尖上的警务”。2017年9月11日,成都市136个“公安一站式服务办证点”正式启动运行,可办理5大类31项服务事项。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四川公安从“被动”到“主动”的服务理念转变,以及对“以人为本、便民利民”执法理念的践行。“互联网 政务服务”不断加速的今年,居民身份证也开启了新的征程。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认证的“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先后亮相微信和支付宝,并已在数个城市开始试点。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每一位居民都将拥有一张方便携带且不怕遗忘的“电子身份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