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说蒲江话(在蒲江的非洲一家人)
非洲一家人,前排左起依次为大哥张德,张明和张文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眼里,什么是故乡呢?或许是一种模糊的怅望,或许是一种超然的心境。
于现代人而言,交通、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地球上的时空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骤然缩减,多了几分潇洒走一回的率性。
在成都蒲江,生活着一个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迁徙之家”。2004年,尼日利亚人Michael来到中国、定居成都蒲江,如今已有13年。这期间,随着一家团圆,Michael在成都的小家也逐渐变成了五口人的大家。
说着流利的蒲江话,爱吃麻辣的四川菜,闲下来也爱逛名山大川,13年间,变化在悄无声息地发生,这个尼日利亚家庭慢慢褪去了当地人眼中的异国属性,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都人。
缘分
定居蒲江 源于对成都一见如故
非洲一家人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缘分本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2004年,尼日利亚人Michael来到成都,虽说也看过其他城市的风景,但一见如故之感在脑中挥之不去,短短几天的相遇,便让他做出定居的决定,“我很喜欢成都,这里的火锅好吃,茶也好喝。”
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了Michael在异国他乡跋涉途中的停留的故乡。为了感谢初到中国时一位张姓好友的照顾,Michael索性将自己的中文姓氏选定为“张”,取名张龙。
定居成都之后,张龙做起了小生意,在蒲江的生活也渐入佳境。第二年,妻子Rita赶来团聚,也入乡随俗地取了个中文名字:张百合。一年前出生的大儿子便留在非洲由爷爷奶奶照顾。
两年后,一对龙凤胎在成都呱呱坠地,夫妻二人为他们分别取名为张文和张明。随后,改名为张德的大儿子也来到成都,一家五口终于团聚。
张龙夫妇在蒲江做生意,三兄妹就在蒲江上学,越来越少的本地人惊讶于他们不一样的外貌,越来越多的人与之打成一片。
除了肤色,他们和当地人已经没有两样。
逗趣
三个非洲娃娃 说得一口地道的蒲江话
三兄妹接受邀请演出照
8月7日,大哥张德迎来了13岁生日,家人围坐一团,熟悉的旋律响起,“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标志性的黑皮肤、厚嘴唇和卷发,张德一家人有着典型的黑人外貌,庆祝生日时反倒唱起了中文歌,原本稀疏平常的调调,也因演绎的人而显得特别起来。
张家三兄妹一口流利的蒲江话更是让当地人叫绝,不仅用词地道精准,还能说出方言中特有的韵味和腔调。
“你看到前面有家卖运动hai(鞋)的没有?我们家就在这个楼上。”张德拿着手机,对着隔街相望的来客指路,不经意间还说出了“蒲普”,突如其来的幽默感似乎也暴露了他的方言水准,“爸爸妈妈虽说来蒲江比我久,蒲江话可没我说得好。”
一开始听到蒲江话时,张德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跟火星语一样,听不懂。”为了尽快结交到小伙伴,张德开始勤学苦练学中文。
时过境迁,转眼五年过去,张德早已逆袭成了蒲江话“八级”选手。前不久,一段张德操着正宗蒲江口音的小视频爆红网络,“卜紧张”“粉儿咋说喃?”“凉糕用英语咋说呢?”侃大山时,地道的蒲江话竟不知不觉地带来几分亲切。
对比哥哥张德,张文和张明的语言学习环境就轻松多了,在家学英文,在学校学中文,从小就是“双语教学”。
因为性格更开朗,几段生活中的小视频让张文在微博上还收获了零星的粉丝。一段2014年的参加课外活动的小视频中,踢球的张文一激动就大飙蒲江话,“把勒个给我用一哈子”“是你们勒的角球”,网友评论,张文踢足球就是一部蒲江话配音的好莱坞大片啊!
至于妹妹张明,蒲江话自然也不在话下。与小伙伴嬉戏打闹时,围追堵截中张文急中生智,“我不打你了,再打你我就是猪!”一个箭步冲上来,“我本来就属猪!”搞笑之余还玩转了套路,旁人笑作一团。
三个非洲娃操着一口纯正的蒲江话,路人起初还总爱上前打量,“外国人的蒲江话竟说得这么溜!”如今倒也不足为奇,更熟识些的本地人偶尔还会打趣,“英语难还是蒲江话难?”事实上,三兄妹的蒲江话的确可以媲美当地人了。
反差萌
入乡随俗5年 回尼日利亚探亲沟通困难
张明和她手工制作的面具
解决了蒲江话难题,张德又迎来了一座新的“大山”,那个关于“英语难还是蒲江话难”的问题,张德的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五年前来到中国,英语却估摸着被他锁在了记忆里。去年跟随爸妈回尼日利亚探亲,跟亲戚的沟通反倒没那么顺畅了,“可能是把英语忘在老家了。”张德也忍不住自我调侃。
有趣的是,哥哥张德的苦恼在弟弟张文这里却成了爱好。作为土生土长的“蒲江人”,虽然没在尼日利亚长住,但张文对英语就感兴趣多了。
英语科目考试中,张文总是能捧回满分的试卷;邻里沟通时,也爱时不时地蹦跶几句;偶尔听到别人的口语发音不够纯正,张文也会走上前去纠正。
“他喜欢在别人面前show(炫耀)自己的英语。”父亲张龙这样评价张文对英语的热衷,但在一个外国人说自己的母语在旁人眼中竟然成了炫耀,真是有趣。
“他们虽说看着是‘老外’,但说起话来还真一点都不‘老外’。”聊到三兄妹的英语时,张龙作双手捂脸状,觉得既好笑又无奈。
个性
哥哥好动爱足球 妹妹喜静喜欢王俊凯
张文的画,展示着他的篮球梦想。
进入8月,太阳很是灼人,张龙一家这天取消了外出活动。客厅的风扇吹得“嘎吱”响,拿起遥控器,张文将电视节目调到了英文版的《速度与激情》,这是他最爱的系列电影。喜欢奔跑,喜欢紧张和热血的氛围,今年10岁的张文,内心住着一个运动健将,即便宅在家也渴望更动感的世界。
躯干短而四肢修长,擅长弹跳的同时爆发力极强,这是大自然赋予黑人天然的运动优势,虽说定居蒲江,张德、张文兄弟俩骨子依然继承了这份基因。
富于激情的张文是一个球类运动爱好者,自封“小科比”的他擅长各种球类运动,又以足球最甚,担任着学校足球队校队的前锋,还曾代表学校出战,捧回了县足球比赛冠军的奖杯。
对比弟弟的外放,哥哥则更内敛。同样擅长运动,但张德话不多,更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喃喃细语讲着自己的故事,只是在篮球场上就立马变了个人似的,生龙活虎地投篮上框,征战赛场。
一副蝴蝶外观的手作面具是张明的得意之作,面具以红、黄、蓝三色为底色画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还星星点点地点缀着爱心、花瓣和波浪。与好动的哥哥不同,张明喜静,最爱画画,梦想着以后能当一位美术老师。
提及偶像,刚刚还笑得很灿烂的张明这时害羞地低下了头,十岁的少女也有自己的心事。在中国长大的张明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喜欢偶像组合TF Boys,也会时刻关注明星动态,“我最喜欢王俊凯了,他唱歌可好听了!”
家教
妈妈负责教娃学习 爸爸负责带娃旅行
和不少中国家庭类似的是,这个尼日利亚家庭也是“慈父严母”的构成。妈妈是“严母”,照顾好三兄妹的起居饮食之余,兼顾学习,不要求成绩拔尖、门门功课高分,但要求保持进步,“我希望他们以后都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张龙夫妇坚持“激励式”的教育理念,不过分苛责,也不同别人比较,“如果考差了,妈妈会鼓励我们。”张龙说。
临近开学,作为完成暑假作业的奖励,张龙夫妇计划带孩子出门旅行一趟,既是旅行,也是避暑。盛夏时分,坐在纳凉的竹林小溪边看看瓦蓝瓦蓝的天和不多的云,泡一杯茶坐一下午,这是张龙的旅行,也是一家五口的欢快时光。
相比之下,张龙的角色就轻松多了。本就是喜爱探索、好奇未知的人,来到中国后也并未停止旅行的脚步,“慈父”便把这份兴致变成了对家人的奖赏。每个周末带家人逛一次成都,购物顺带看景;节假日就驱车前往周边周边城市,内江、乐山、都江堰等都曾留下足迹;遇上酷暑天,便带着全家人到凉快些的地方住上一周。
不过一家人最爱的还是蒲江,茶余饭后到石象湖旁散步,有时还能赶上皮划艇比赛,一家人乐在其中,时光也就一点点,在闲云野鹤与烟火气的交替中溜走了。
饮食
午餐炒川菜 最爱吃串串
众所周知,四川人喜欢吃辣,火锅、串串也成了四川的标签,这与尼日利亚的饮食大相径庭。
来中国多年,这个尼日利亚家庭的饮食习惯可还一如当初?定居四川多年,张龙一家人也早就变成了“四川胃”,最爱的食物从五色饭置换成了滚烫麻辣的串串。街边店铺一坐,签子串着的牛肉就着蔬菜下肚,那是张百合最爱的味道,“调料太香了。”
张家的家常菜常是“中西结合”,负责家人起居饮食的张百合每天早上会做西式早餐,晚饭常是水果沙拉等简餐,至于午餐就大有文章了。酸菜鱼、空心菜、娃娃菜等等,诸多经典川菜都会出现在饭桌上,“怎么学的呀?”“这有什么难的,多看几遍别人怎么炒的就会啦!”张百合说。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图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