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网络应如何教育引导(如何保护孩子免于网络暴力)

孩子沉迷网络应如何教育引导(如何保护孩子免于网络暴力)(1)

《数字小公民成长指南》

[美]理查德·库拉塔 著

刘立 译

中译出版社出版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孩子们正在面临多种数字功能障碍:数字广告的轰炸、数字世界人际交往中的故意伤害、假新闻爆炸式增长、网络欺凌不断升级。我们阅读任何网站的评论区,都会发现:由于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人们分歧不断,儿童尤其处于危险之中。

2022年3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除了依赖于学校教育,父母如何引导他们在数字空间中做好准备,同时保护自己免受数字化威胁也至关重要。本书通过五个积极、可行的策略,手把手教父母如何在当下的环境中引导孩子成为优秀的数字公民。

内文选读>>

关注网上的其他人

12岁时,萨娜·吉瓦尼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天早上醒来时,她发现枕头上全都是自己的头发。一夜之间,自己的头发竟然全掉光了。后来,吉瓦尼才知道,她患上一种叫作脱发症的疾病。我曾在加州的一个数字公民素养活动中与吉瓦尼聊过。她说,这样的经历对一个初中女生造成的灾难简直难以言表。她回忆说:“我当时立刻买了一顶假发,掩盖我的不安和伤痛。”学校的同学们对她很冷漠,大家对她戴假发的事有各种猜测。“她可能觉得她戴假发很美”“她可能只是在博眼球”,种种评论令她羞愧难当。

然而,即使面对同龄人的恶语相向,吉瓦尼还是决定迈出大胆的一步。一天,她摘掉假发,在网上分享了一段视频,向全世界宣告,她并不以此为耻。现在再次回忆起以前的种种意外,吉瓦尼觉得那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视频分享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目睹了她的勇敢,她开始向大家展现自己所面对的挑战。“我们创造了一个线上共同体,充满希望,相互支持与鼓励。”吉瓦尼回忆说:“他们分享的故事改变了我的生活,所以我知道我必须继续分享下去。我为自己感到自豪,而且在这个了不起的共同体里备受鼓舞。”吉瓦尼说,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加入一个线上共同体,里面全是支持自己的人,这会让大家感到安全和包容,会鼓励每个人做真正的自己。

我们为抵抗网暴而进行的善意尝试,一般都体现在对潜在受害者的保护。每个家长都担心孩子在网上受到欺凌。因此,我们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但往往忽略了一步,就是为他人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坦白地说,这种做法有点自私。要想在网上具有包容性,就必须采取行动,确保其他人在数字世界中也能得到安全和尊重。为了制止那些不宽容的网络行为,我们不应该让潜在受害者来承担所有责任。聪明的数字公民知道怎么从冷眼旁观的路人化身为以身作则的勇士。匹兹堡的一群孩子发起了一场运动,具体目的就是号召大家成为以身作则的勇士。艾文沃斯小学中心的学生朱莉娅和阿米莉亚向老师提出她们想发起一项宣扬友善的运动。她们决定定制衬衫,上面印有简单字样——“成为友善的孩子”。朱莉娅和阿米莉亚与一个学生团队进行合作,分发了5万多件衬衫,以此传播简单而有力的信息。她们希望人们不仅能在现实世界中保持友善,更要在数字世界中保持友善。数字世界的友善意味着,有人被数字世界排斥在外时,友善之人会迅速予以邀请和包容。

孩子沉迷网络应如何教育引导(如何保护孩子免于网络暴力)(2)

(图源:视觉中国)

在数字世界践行包容精神

要让孩子们同样关注数字世界里的不宽容行为,我们应该首先确保孩子正在努力变成一名善良的网友。比如大家一起探讨,看见别人在数字世界受到刻薄对待时,孩子们可能如何应对。如果我们的孩子自己没有做出刻薄的事,但在目睹了别人的刻薄之后不采取任何行动,他们无异于同谋。我们可能认为,在网络环境里,众多数字公民总会有一人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发声。不幸的是,事实恰恰相反,数字世界尤其容易出现旁观者效应。这一效应指的是许多人都发现同一个问题,但没有人会采取行动,因为人们都以为别人会采取行动。根据自证预言(self-fulfi lling prophecy),如果对于某个问题没人采取行动,我们就会确定不采取行动很明智。在社交网站上目睹过残忍行为的青少年,其中95%的人表示自己也目睹过他人对这种行为的无视。我们可以给孩子设置挑战,让他们寻找机会为那些在网上受到不友好对待的人挺身而出,并赞赏他们的勇敢。

作为父母,我们也可以向孩子分享我们自己为某人辩护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分享自己曾经如何以尊重的态度,对网上分享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如果看到政治领导人或其他名人使用数字媒体工具时不尊重他人,无论我们是否站在他们的立场,都应该指出这种行为不对。萨娜·吉瓦尼认为,作为家庭成员,积极讨论如何创造能包容、接纳他人的线上共同体,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作者:理查德·库拉塔

编辑:金久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