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司法裁判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案解析●判决引导公众认知亵渎英烈应负法律责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司法裁判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

□法案解析

●判决引导公众认知亵渎英烈应负法律责任

●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烈敬仰英烈氛围

●通过诉前调解增进对烈士事迹精神的理解

●行使言论自由不得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司法裁判借助案例具体生动阐释正确理念

●从司法案例角度确认历史正义感值得提倡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王娜娜,既是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高新法庭庭长,也是叶挺烈士名誉权案的主审法官。这一案件的审理,让她感慨良多。

“叶挺名誉侵权案是对民法总则烈士人格权益保护条款的司法实践,判决书对法条的理解与运用实现了立法主旨,对于保护英烈的人格具有警示宣传作用,体现了法律的指引、评价、预测、强制、教育功能。”王娜娜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通过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明,要坚持在制定司法解释审判执行案件中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过去一年,各级法院如何传播司法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贯穿到司法审判过程中?司法裁判对社会道德建设、诚信体系建设、社会关系调节、司法裁判价值等有哪些影响?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在第十五期“案例大讲坛”上,集中组织讨论了人民法院2018年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记者采访了部分典型案例的主审法官和相关专家学者。

英雄烈士名誉与精神是整个社会民族的精神财富,对英烈名誉的侵害不仅仅限于个人及其家属的利益,更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

2018年5月8日,西安摩摩信息技术公司在“今日头条”网站上发布包含“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无痛人流!”等言词内容的短视频,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叶挺将军的后代叶正光等人起诉要求摩摩公司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2018年9月28日,雁塔区法院经审理后判决:摩摩公司在3家国家级媒体上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向叶正光等人赔礼道歉;向叶正光等人支付精神抚慰金10万元。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娱乐至上现象,通过网络、书刊等媒体歪曲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贬损、质疑英雄烈士,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司法机关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彰显社会主义的法治力量,发挥法治对道德的支撑作用,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从而维护道德领域的风清气正。”王娜娜说,侵害烈士名誉行为的客体涉及社会公共利益,英雄烈士的名誉与精神是整个社会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对烈士名誉的侵害不仅仅限于个人及其家属的利益,更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

“叶挺名誉侵权案的公正高效审理,不仅仅是利用法治手段规范网络行为,治理网络违法违规现象,让保护英雄烈士的法律精神深入人心,从而引导公众清晰地认知亵渎英烈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更是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捍卫英烈,崇尚敬仰英烈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娜娜说。

在另一起英烈名誉侵权案——方志敏名誉权案中,江西省弋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余鸿通过诉前调解,进一步弘扬了方志敏烈士爱国、创造、清平、奉献的精神,维护了英雄烈士的名誉,彰显了司法正能量。

2017年1月,被告徐某在微博上发表不实信息,诽谤方志敏名誉;2017年2月,余某在微信群传播谣言文章,损害方志敏名誉,两人的行为均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给方志敏烈士的亲属带来精神伤害。方志敏烈士嫡孙方华清请求法院判令二被告分别在相关媒体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精神抚慰金。

2018年4月2日,此案在弋阳县法院达成诉前调解协议并现场履行,由徐、余两人当场就损害方志敏烈士名誉一事诚恳道歉并作出书面致歉声明,方华清同意谅解并放弃对两人精神抚慰金赔偿的请求。

“方志敏精神高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社会活动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法院通过成功运用诉前调解,弥合了原被告间的感情隔阂,增进了对方志敏烈士事迹和精神的深刻认知,防止了恶意炒作,消除了负面影响。两被告主动认错不仅使他们本人受到深刻教育,也让普通民众有更高的接受程度。”余鸿说。

2018年5月12日,江苏淮安恒大名都小区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消防员谢勇在解救被困群众时坠楼,不幸牺牲。5月13日,公安部批准谢勇同志为烈士,颁发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5月14日,被告曾云在131人微信群中公然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烈士谢勇英勇牺牲的事实。

侮辱消防烈士谢勇案,是英烈保护法施行后判决的全国首例侵害消防烈士现有名誉公益诉讼案。此案主审法官、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赵文在解读这起案件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说:“侵害英烈名誉、荣誉等人格权益,不仅损害英烈人格权益,更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所体现的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情感,损害了英烈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在行使这项自由和权利之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理念不仅体现为文字而且还蕴含在具体的事例中,司法裁判的最大意义就在于,通过身边的事把正确理念具体化、生动化、实质化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韩方,是共享单车消费公益诉讼案的主审法官。

回忆起此案,韩方说:“这个案子案情简单,经营小鸣共享单车的互联网公司通过App软件向消费者收取199元押金,承诺申请之后7日内退还,后来却不予退还,消费者进行了投诉,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代表消费者提起公益诉讼。合议庭定的审理方向一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规范共享单车企业的发展。”

“小鸣单车要诚信经营,按照承诺退还押金。判决要求经营者以公众足以知晓的方式向消费者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押金的收支、使用以及退还方式、相关机制和流程。对于这种互联网新兴业态企业,我们主张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理念。”韩方认为,这个案例的典型意义一是尊重社会公众利益,体现公众利益优先,二是告诫企业要守住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新业态、新方式、新模式推动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小鸣单车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和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突破。”国家法官学院校长黄文俊认为,如何做到法律规定和诚信规则相统一,是审判工作面临的一大考验。既要真正维护社会诚信,也要通过法律的参与体现出新业态发展中所蕴含的深层问题。

“能不能挪动押金用于经营?企业濒临破产时,应遵循何种机制进行有效调配?特别是在当前审判要维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不能让企业无法持续经营,但也要明确资金调整和挪用的合法性和依据。”黄文俊说,本案判决提到裁决内容不因企业经营实体存续与否的判断安排,可以用高明二字形容。此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公益诉讼,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诉讼以及法院的创设性判决,对新业态创新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的逻辑有了新的发挥。

2017年5月,河南郑州的杨先生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不要吸烟,一番理论后,老人心脏病发作猝死,老人的家属田女士起诉杨先生索赔40多万元,法院一审判决杨先生补偿1.5万元,田女士不服提起上诉。2018年1月23日,此案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宣判。法院驳回了田女士的诉讼请求,一审中判决杨先生补偿田女士1.5万元的判决结果也被纠正,一审、二审共计1.4万余元诉讼费由田女士承担。

此案主审法官姚振勇认为,理念不仅体现为文字而且还蕴含在具体的事例中。司法裁判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身边的事把正确理念具体化、生动化、实质化。法院判决不仅要面对过去,更要面对未来。判决是对过去的事情定分止争,更重要的是,会在无形中影响公民对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其行为选择。敢于担当不仅是政治品格,更应该是司法品格。

司法文明和制度文明对新时代法治建设意义重大,新时代需要将情、法、理统一起来

分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贺海仁得出结论,正义分为很多种,历史正义往往被忽视,通过司法和法律的方法维护确认历史正义是一种新方法,增添了案例维护历史正义的功能。从近代到现代以来,由于历史非正义的存在,使很多问题变得模糊。不仅是从政治角度,从历史学、司法和案例的角度确认历史正义感,值得提倡。

“这些案例之所以都是好案例,是因为其背后的价值取向。”贺海仁认为,这些价值取向首先体现在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通过司法文明推进制度文明做出的一种反映。制度不是万能的,一个国家需要好制度,通过好案例体现或者完善好制度是新时代必须的一种方式。

“案例背后的价值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个词涵盖社会、国家的各个方面,面对难题、困境和未来,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要讲道理,24个词大体上讲了一个道理,或者称之为天理、情理、法理。新时代需要把三理统一起来,共同表达现代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总道路。”贺海仁说,好的案例就是讲总的道路,从法学角度阐释这些总的道理,就是要揭示我国现代化法的精神和原则,揭示文明特别是制度文明和司法文明在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24个词从不同层面体现了传统价值和现代文明的结合。

2018年3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宪,表明党和国家对此的高度重视,包括自由、民主、法治、平等、公平、正义等在内的价值观念,在我国得到进一步运用和发展。“文明的近义词是文雅,反义词是蒙昧、野蛮、陋习、粗野等。换句话说,蒙昧对应的是启蒙,通过自己的理念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方法,是一个人的成熟状态,也是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成熟状态。”贺海仁说,通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文明制度,通过案例体现历史价值、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可以端正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提高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水平,推动我国制度文明发展。

基层人民法院处在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前沿,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评价司法和感受公平正义的第一窗口,每一个焦点案件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去的一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司法裁判很多,鼓舞人心、温暖人心的案例也很多。人民法院正是通过这些具体案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王泽玉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