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

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1)

文|公子逸

如懿对身边的人好吗?

并不好。

如懿最看重的是皇帝的情义,她在意的是宫里的规矩。不管是谁,哪怕是对她特别好的人,只要犯了宫里的规矩,她也是不会护着对方的。

时隔八年,再读《如懿传》原著,真心觉得如懿是一个太固执,太恋爱脑的人。跟在她身边的人,除非一辈子洁身自好,但凡出了一点错,她都是不会护着的。她会说:“你犯了错,理应挨罚。”

这样的主子,只办自己认为对的事。她严格要求自己,也把自己的要求施加于奴才。

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2)

阿箬被罚跪,她只觉得阿箬该。田姥姥急需钱财为女儿续命,而如懿丝毫不顾接生婆对自己的付出,不仅不赏,还为了宫里的节俭,扣下了一半的钱财。

从如懿的角度来说,她的做法没有错。可从阿箬和田姥姥的角度而言,她们恨如懿,也是理所应当。

当奴才的在深宫里,为了什么?不过是想要有一个能庇护自己的场所,能让自己和家人的日子好过一些。

如懿可以爱皇帝至深,也可以无比节俭自身,但是她不该对身边奴才的需求,没有一丝丝体察,只讲规矩,不讲人情。

大家都是要过日子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情饮水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容佩和惢心,只想着报恩和忠心,对主子没有任何要求。

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3)

阿箬,对如懿付出过真心吗?

付出过。

阿箬是如懿的陪嫁丫鬟,她从如懿十二岁的时候,就陪在了如懿身边。

如懿喜欢喝怎样的水,需要怎样的热度,没有人比阿箬更清楚。如懿喜欢皇帝,却不习惯宣之于口,而阿箬总是会巧妙地把如懿的心思告之皇帝。

尤其是,别人对如懿不好的时候,阿箬尤其气愤。她大多时候,会是第一个出言反击的。

蠢归蠢,没规矩算没规矩,可她对如懿是有着一份真心的。

包括,她出言讽刺莲心。

在如懿的角度,阿箬是在为她招祸。在阿箬的角度,则是莲心曾经对如懿有过奚落,她要替如懿反击。

可如懿从头到尾只想到了要整治阿箬,要让阿箬也受些教训,却从未想过,她如此冷言冷语,如此疾言厉色,对于想要维护她的奴才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凉薄。

你的初心不重要,你为我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能犯了规矩,你但凡犯了规矩,你对我多好都没用。

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4)

阿箬的横冲直撞,跟如懿有关系吗?

有。

如懿曾经也是嚣张跋扈,口齿厉害,丝毫不懂得隐忍的。因为她的缘故,她身边的大丫鬟阿箬自然也是嚣张跋扈,不懂隐忍的。

可等到弘历登基,如懿的处境彻底变了。对于这种变化,如懿是知道的,但是阿箬却没有马上明白过来。

她跟所有寻常的丫鬟一样,期待自己的主子得宠,期待着自己的主子能荣宠非常。

可是,入了宫的如懿完全变了。她开始隐忍,开始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她不想争宠,不想荣宠非常,她只求和皇帝两情相悦,情深义重。

原著里,阿箬不止一次地跟如懿说,要她想办法讨好皇帝,得到皇帝的宠爱,让她好好经营自己在宫里的地位。

可是,如懿只是反感,不仅不觉得阿箬做的对,反而觉得阿箬太尖锐,已经不适合宫里的生活了。

其实,真正不适合皇宫的不是阿箬,是她自己。

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5)

如懿,从未想过要护住身边的奴才。

一个宫里的女人,不想着争宠,不处心积虑地为自己谋划。而只想要爱情。

她可以有情饮水饱,可是她身边的奴才呢?

纵观《如懿传》原著,如懿时不时地顶撞皇帝,她愿意豁出去自己的地位,甚至于豁出去自己的性命。可跟着她的奴才们,要怎么办?

她可曾为这些人想过。

阿箬讽刺了莲心,被慧贵妃罚跪。大雨滂沱,阿箬何其悲惨,她是咎由自取没有错。可是,作为阿箬的主子如懿就真的一点办法都不该想吗?即便她什么办法都不想,在得知阿箬的初心是为了自己出气的时候,她可曾给予过阿箬一点安慰。

完全没有。

她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阿箬送出宫去。

惢心为了她断了一条腿之后,她的想法也是如此,赶紧把惢心送出宫去。

如懿从未想过要护着自己的奴才,当她护不住自己的奴才的时候,她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她们出宫。

这样的好,对于心来说,是好。因为心有一个深情等待的江与彬。可对于阿箬来说,这样的好并不是她想要的。她的阿玛刚有起复,她还想要好好跟着如懿,以求出人头地,以求更好的日子。

可如懿丝毫不念及旧情,想要彻底把她撵出宫去。她如何愿意。

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6)

当一个人把自己想象中的好,强压给别人的时候,即使这好是真的好,那么于对方而言,也不是好。

时隔八年,我再读《如懿传》,竟然一次次感慨如懿的固执己见。

不管是对皇帝,还是对阿箬,包括她对凌云彻还有海兰。她都只坚持自己心中认为的事情,却从未想过这些人的感受。

她把自己觉得的好,给别人,却从未想过别人觉不觉得那是好。

她觉得自己对皇帝真心一片,于是事事顶撞皇帝。可对于皇帝而言,他想要的就是一个顺服的皇后。

她觉得自己对阿箬好,于是想把阿箬送出宫,可是对于阿箬来说,她进宫就是为了过更好的日子的。

至于海兰和凌云彻,这两个人完全为了她活着,而她只想着自己的爱情,完全不顾及这两个人的感受。

情深者,大多自私。当她只关注着自己的情感时,她对于旁人的关注自然是少的。

如懿这一生,只觉得有爱情,就甘甜非常,其实,对于大多数深宫里的女人来说,好好活着,活得越来越好,才是最终目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错的不是阿箬,而是如懿。

如果如懿一心想要过好日子,不去苛求爱情,只是为自己,为家族,为身边的奴才谋求安生之所,和更好的日子,那么她和阿箬,不会背道而驰。

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7)

说实话,如懿对她身边的奴才,并不好。

如懿最后为情断发,自戕而死。

她断发的时候,可曾想过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孩子,自己身边这些依附于她的奴才们。

她完全没想过。

她死之后,她身边的奴才,不过是风中浮萍。她活着的时候,严格遵守宫规,为了皇帝不断节俭,奴才们也没有过多荣华富贵的日子。她死了,也未曾为这些奴才打算,只任他们自生自灭。

永远不要觉得容佩的殉主有多忠心。宫里的奴才,要的不过是一个安身之所,要的不过是主子得宠,自己也能过得好一点。不是人人都如容佩了无牵挂,不是人人都跟如懿一样,有情饮水饱。

深宫里大部分的奴才,像阿箬,盼望着主子得宠,也盼望着自己能有好日子过。

可惜,他们跟错了人。

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8)

阿箬的卖主求荣和田姥姥的陷害,彰显了人性里的恶,也彰显了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我不喜欢阿箬,我更不喜欢田姥姥。

她们都可以归到“坏人”那一类。她们的所做所为都清晰地彰显了人性里的恶: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顾别人的死活。

可是,她们对如懿的背叛,也彰显了人与人相处中非常现实的两个点:

其一,允许别人和自己不同。

其实阿箬起过的心思,浣碧也起过。可是甄嬛并没有对浣碧怎么样,也没想过要把浣碧撵出宫去。不仅仅因为浣碧是她的妹妹,更因为,她允许浣碧跟自己不同。

浣碧跟了她很多年,她们之间也是有情分的。当浣碧走上“歧途”的时候,甄嬛没有选择冷言冷语,更没有选择把浣碧赶出宫去。而是,跟浣碧陈述利弊,也说明了彼此的情分。如果浣碧真的想要嫁给皇帝,并且十分坚持,以甄嬛的个性,她会同意,并且扶持。

可如懿不会。

她觉得深宫不适合阿箬,不管阿箬愿不愿意,她都会把阿箬送出宫去。

其实,我们跟人相处,不要一味地总觉得我是为了你好,即使父母子女之间也是如此。你要多想想,你给予对方的好,是不是对方想要的。

如果不是,与其固执己见,不如把选择权交给对方。

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9)

其二,多给身边人一些实在的好处。

其实,这也是我颠颠撞撞才明白出来的道理。说白了,也就是那句很俗套的话:自古情深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尤其是与人相处,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亦或是父母,真心很重要。

可是有时候真心,并不能很好地让别人体察。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给身边的人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懿的父母,都因为她的落魄而死。如懿的孩子,也因为她过得十分艰难。如懿身边的人,惢心断了腿,容佩殉主,别人的也都如浮萍。

如懿真正地给她身边的人,带来的好处太少了。

她看似最为真心,可她的真心,也唯有那些恋爱至上的人能完全体察。

阿箬跟魏嬿婉是同一种人,她们就是想要过更好的日子。在《如懿传》里魏嬿婉结局悲惨,可是在《延禧攻略》里魏嬿婉对帝王的这种讨好,这种想要过好日子,是成功的。

如懿传阿箬在戏后是怎么样的(再读如懿传原著阿箬)(10)

媚上,争宠,真的完全是坏事吗?

在深宫之中,阿不断地劝如懿去争,去媚上,其实完全没错,因为,深宫里的女人,本就是靠着帝王的恩宠活着的。

恩宠多,身边的人,上至父母,下至奴才,才能都有更好的出路。

甄嬛的争宠有错吗?

她不争宠,如何有最后的结局。父母亲人,连身边的奴才都受益。

如懿的只求保留本心,就一定对吗?

她保留了本心,再看她身边人,结局都不太好。

如今反复读阿箬,不喜欢这个人,甚至厌恶这个人,但是,不觉得她恨如懿有错。

她和如懿,本就是两种人。

不相容,是必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