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狮子瓷器名家都有谁(在瓷器上画一只螃蟹夹着一根芦苇)

在过去,尤其明清时期,无论皇家还是百姓,都喜欢用吉祥寓意的图案装饰器物。美其名曰“画必有意,意必吉祥”。在玉质的、木胎的、铜胎的、瓷胎的等等都有体现。诸如“高官厚禄”:一官员身后藏一只鹿、“冠上加冠”:鸡与牡丹、“平步青云”:官员脚下踩着云彩、“指日高升”:一人或官员指着太阳、“马上封侯”:马背上画有一只猴子、“飞黄腾达”:蝗虫,等等。细心的朋友发现,我选的这些吉祥语都跟当官有关系。舍翁存有一件康熙年间的瓷片标本,上面的画片儿也与做官有关系。

清代画狮子瓷器名家都有谁(在瓷器上画一只螃蟹夹着一根芦苇)(1)

一甲传胪

一甲传胪

您看到了,这是一只螃蟹,两只蟹钳子夹着一根儿芦苇,这画片儿是什么意思呢?名为“一甲传胪”,原来它跟科举考试有关联。

隋唐以来,开科取士,“科举”成为一千多年来国家延揽人才的标准形制。康熙早期,经过明末的动荡,延续顺治,天下初定。原本以渔猎为生的女真人,逐渐稳固了统治华夏的政权。马上打天下,下马治理天下。身为少数民族的政权需要拉拢汉人,取汉人为官与满人共同治理天下。康熙少年称帝,雄才大略,欲将天下饱学之士揽于八方。彼时天下共济,争相入仕。国家人才选拔制度逐渐系统化、规范化。既然有制度,就要定名次。进士经过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一甲之内有3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大约百人上下,二甲里的第一名即为“传胪”。三甲若干,第一名也称为“传胪”。

清代画狮子瓷器名家都有谁(在瓷器上画一只螃蟹夹着一根芦苇)(2)

“传”为传播之意。“胪”本为宣布,传诉之意。在古代,“胪”即表示上者传话通告于下者。明清时期,殿试位定名次后,“传胪”需要在太和殿前“胪唱”(大声宣告),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就交给了二甲一名(殿试总名次的第4名)来向太和殿(又称金銮殿)前肃然而立的进士们“胪唱”传达名次,之后被“胪唱”到的进士,进殿参拜皇帝,此为“金殿传胪”。由于先“胪唱”一甲,所以就出现了“一甲传胪”之意,实意则是“传胪一甲”。您看这件标本上的画片儿上就绘画了一只螃蟹,螃蟹有甲壳,所以一只螃蟹表示“一甲”;芦苇的“芦”谐音“胪”,螃蟹两钳夹着一支芦苇,此所谓“传胪”。合起来就是“一甲传胪”。您瞧瞧,古人的脑洞也不比现在人小,利用画片儿谐意就把美好的、吉祥的祝福带给了您。得中甲位,就可赐官,以后也有“高官厚禄”、“飞黄腾达”的机会!

清代画狮子瓷器名家都有谁(在瓷器上画一只螃蟹夹着一根芦苇)(3)

其实除了“一甲传胪”还有“二甲传胪”之说,大体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画片儿不一样,绘有两只螃蟹。因为殿试第四名虽然成绩很不错,但是相比于“一甲”,还是有些遗憾,皇帝将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了“二甲一名”,表示共为甲科,同样重视!以后您在画片儿上看到两只螃蟹夹着或传递芦苇,那就是“二甲传胪”。可别指着俩螃蟹告诉别人这是“一甲传胪”。还有一种纹饰上面没有画芦苇,仅仅是一只螃蟹,这种画片儿称为“一甲及第”,和“一甲传胪”道理相同。

清代画狮子瓷器名家都有谁(在瓷器上画一只螃蟹夹着一根芦苇)(4)

这件标本是当年从一位玩友手里匀过来的,没什么故事。唯一不足的是标本有一处明显的磨片切割的痕迹,破坏了碎裂的自然感。很显然,当时他想把这件标本做成装饰品,也许是觉得无从下手,放弃了切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人喜欢打磨切割瓷片,而我喜欢自然破碎的标本。找个盘架,将自然破碎的标本摆放在室内,看着与整器同样养眼。

清代画狮子瓷器名家都有谁(在瓷器上画一只螃蟹夹着一根芦苇)(5)

残瓷标本

器型:这件标本原形是只大碗。通过舍翁收藏的一只康熙青花的全品直口大碗来对比,两件器型都是碗内壁从双圈处向上拉弧度。通过标本隐约留下来的内双圈看,基本与全品内双圈重合。全品的口径大约15公分,标本成品实际口径也应在15公分或略大于15公分。明代各个时期都有撇口或折口青花碗的器型。自明中晚期,逐渐多现直口碗的器型,清初及康熙年间,延续了明晚的直口碗造型,以此标本来看,成品应是康熙时期直口大碗。足墙略高,修足规整,有薄薄一层护胎釉。底面平整。

清代画狮子瓷器名家都有谁(在瓷器上画一只螃蟹夹着一根芦苇)(6)

胎釉:胎体洁白,有湿润感,是为糯米胎。底部胎体厚重。和光看釉,釉光散而莹润,釉面紧致,略微泛青。碗心有几处缩釉,缩釉处明显泛出火石红。圈足内底无跳刀痕。

清代画狮子瓷器名家都有谁(在瓷器上画一只螃蟹夹着一根芦苇)(7)

青花:青花发色蓝中轻微闪灰,能见明显分水。

画片儿:八只蟹脚双线线描画法,晚明至清初康熙动物的脚多有此画法,如“双鹿盘”中的鹿蹄。螃蟹下面绘有花草一束。

款识:康熙时期,有清一代底款形式最为繁多,有席纹款、花押款、堂名款、纪年款、寄托款等等。此件标本底部款识为花押款,绘有一只海螺。双圈落笔处与起笔处有明显的过渡。

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很快到来,新的一年,祝莘莘学子们“一路连科”,“一甲传胪”!


欲知中华历史故事、诗词故事、老北京故事、古瓷之事,请您关注【南山舍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