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怕涝吗(槐花雨导致地面黏)

近日来,不少市民发现,今年的槐花开得尤其茂盛,风轻轻一吹就能掉落一大片,踩在脚下非常黏。对此,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赵世伟博士称,去年的雨水条件好,今年气温普遍偏高,因此国槐生长茂盛。他同时表示,树上的掉落物是蚜虫分泌的排泄物或者蜜汁,对人体没有影响。

国槐怕涝吗(槐花雨导致地面黏)(1)

7月20日,左安门西滨河路,路人骑行在落有槐花的路面上。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今年国槐生长茂盛,落花被频繁踩踏导致地面黏

盛夏以来,京城的槐花绽放,一团团、一簇簇垂坠在树梢,白里泛黄的花朵既可爱又优雅。成熟的槐花飘落,洋洋洒洒,落在地上,星星点点,成为古都北京独特的意境。

国槐,作为北京的市树之一,也是现在数量最多的行道树。无论是景点公园,还是街道庭院,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不同于其他槐树,国槐是北京的乡土树种,对本地的土壤气候尤为适应,因此也生长得格外高大繁茂。

不过,有市民认为,今年开得茂盛的槐花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小麻烦。金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槐花比去年多,走在有槐树的街边人行道上,就能看到地上落着很多槐花,如果刮风的话还会有槐花落在头上。“而且现在走在掉落槐花的马路上就会感觉特别黏,脚感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树上有蜜滴了下来。”

对此,赵世伟博士表示,由于去年雨水比较充沛,给今年树木生长积累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而槐树开花是六七月份,往往是天越热开得越好。“去年的雨水条件好,今年的气温普遍偏高,二者结合影响了槐树今年的长势,所以比往年长得都更茂盛一些。”

“树上是否会掉落花蜜导致马路变得非常黏?赵世伟博士表示,掉落的槐花上黏的不是花蜜,国槐的花蜜比刺槐少,因此出现大面积花蜜掉落的可能性不大。而槐花掉下来时形态比较完整,由于其本身比较肉质化,里面会有一些黏液。所以一踩就容易使汁液流出,被频繁踩踏摩擦后会导致地面非常黏。”

国槐怕涝吗(槐花雨导致地面黏)(2)

7月20日,方庄某小区内,槐花落在汽车上。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树上滴落物为蚜虫分泌的蜜露,对人体没有影响

另外也有不少市民反映,经过槐树下总能感觉到一些类似水滴的东西掉落在身上。“我每次经过槐花多的地方都有这种感觉,掉下来的东西不黏,凉凉的,我们一直私下里讨论会不会是虫子的尿液。”市民周女士调侃着告诉记者。

为此记者亲身去感受了一番。骑车经过两百米有国槐树覆盖的道路,确实能察觉到脸上、手上有“水滴”滴落,同时手机上也能看到一些类似胶滴落过的痕迹。这种神秘物质到底是什么?

“掉落的东西其实是蚜虫分泌的一些排泄物或者蜜汁。如果把车停到树下觉得车身非常黏,很有可能就是蚜虫分泌的蜜露导致的,槐花自己不会产生黏性物质。”赵世伟博士解释,“地面黏性大也有一部分是蜜露滴落导致的,这些东西对人体没有影响,大家不用担心。”

赵世伟博士称,国槐是很容易生蚜虫灾害的,相关部门会针对易生蚜虫的树每年喷一次药,过了这段时间状况就会缓解许多。国槐花期也比较长,等到了八月初落花的情况就会大大改善。

国槐怕涝吗(槐花雨导致地面黏)(3)

7月22日7时,东四三条胡同,环卫工人在仔细清理落地的槐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环卫多次清扫槐花,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黏性物质

槐花大量铺在道路上,经过人们的踩踏和车辆的碾压,会变得黏性十足,很难清扫。尤其是到了汛期,下了雨后,槐花落得更多,地上一半泥一半压烂的槐花,给环卫工人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今年槐花多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另外一些树上的毛球也会掉落增加清扫任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调整现场作业,首先我们会进行正常的人工保洁作业,用大扫把把表面的槐花都扫走,后续用小扫把再次清扫,最后我们也会利用小型清扫车进行精细作业,进一步把槐花清扫干净。针对落花比较严重的地方,在清扫作业完成之后,我们会利用高压水枪对地面残留的黏性物质进行冲洗。”正在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禧二街作业的北京环卫集团员工向记者介绍。

北京环卫集团在今年制定了更加细致的环卫工人路面清扫方案。通过采取网格化管理,精细作业,所负责作业区域内通过循环保洁,更大程度地提高了清扫效率。另外在使用小型电动清扫车时也会在刷头附近开启喷水装置,尽量减少扬起的尘土,降低对空气的污染。

北京环卫集团昌平有限公司第一作业中心人工保洁负责人邓宏毅介绍,现在气温逐渐升高,在安排工作时也会合理避开高温时段,尽量会在六点到十一点完成一遍清扫作业。晚上会使用清扫车冲刷路面,在落花多的地方通过人机配合完成清扫任务,保证路面的干净整洁。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吴婷婷 实习生 陈宇珂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