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该宽容还是严厉(别让过于严厉的表达)
很多时候家长都知道,家庭暴力是不好的,伤了孩子的身体更伤害了孩子的心。
在极力避免身体暴力的同时,家长有的时候还在做一件比身体暴力伤害更严重的事,那就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带来的心灵伤害绝不会小于身体暴力,甚至持续时间更长,伤害更深,这些伤口就埋在孩子的心中,就像一个个蛀虫从内部侵蚀向上生长的小树。
孩子的内心如果和家长有了隔阂,早晚有一天会爆发出来,成为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俗话说,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很多话家长说出口觉得那没有什么,但是这些话语会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中,影响他们未来的行为。
原生家庭之所以对人影响很大,就是在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中,让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好的概念,这种概念会影响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其中很多思想概念都是通过父母早年对自己的反馈形成的。
孩子童年时期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除了家长的陪伴之外,还需要的就是父母言语的抚慰,如果父母从小就和孩子说“就因为你是女孩,妈妈从小就不喜欢你,他希望生儿子。”然后很多实际行动也在无时不刻表明,妈妈喜欢的是儿子,对女儿的呼唤视而不见,对她很冷漠。
孩子长大了之后就会因为童年没有充分的安全感而造成严重的自卑心理,她会有社交恐惧,与人很难建立起可靠牢固的关系。
仇视或者贬低男性,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因为当他每一次试图想要付出自己爱的时候,脑中时刻都会想到儿时家长对自己说过的话。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过: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她会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爱自己,再亲密的关系早晚有一天都会分离,宁愿自己孤身一人躲在壳子里孤独的重复一日又一日的生活,也不愿意探出头来去看看壳子外面的世界,或许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不会谈恋爱结婚,又或者自己结了婚生了孩子,可能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因为她从小就没有对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概念,虽然母亲小时候对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尽量满足,但就是这一句无伤大雅的话,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孩子的内心。
很多时候父母不会认为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而且母亲未来的行为会因为对孩子的爱有所改变,但是伤害已经形成父母用言语不当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就是在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儿童的内心没有大人那样坚强,他们不懂得分辨大人口中的语句真假,一切语言在他们的认知中都是真的,家长认为自己说的是“气话”不能当真,但是孩子就不会这样想。
他们会认为父母口中的“我就不应该把你生出来”“你就只会给家里丢人”“不知廉耻”“你一定不是我亲生的”等等都是真的。
等到他们能够反应过来这些不过是父母的气话时,想法已经铸成,自卑的种子早已在内心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想要连根拔起已经晚了,连着血脉,一碰就疼。
很多时候父母其实都是为孩子更好而说出“重话”,认为那样更有效,确实,说的越严重震撼力就越强,但是这就像锦囊妙计,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能打开使用的。
因为用多了不仅无效,反而会把孩子推到反方向,比如说孩子喜欢在雨里乱跑,家长不要大声呵斥“你在雨里瞎跑什么?淋病了还要花钱给你治,你看看周围谁在雨里乱跑?没长眼睛吗?整天就知道惹麻烦,长大了能干什么?”
其实家长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想要让孩子淋浴,但是表达的方式却是贬低或者斥责,孩子的内心一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种不假思索的呵斥,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和痛苦。
但是他心里也知道爸妈是为了自己好,可是为什么说出口的话却是那么伤人,家长不再是孩子认为的保护人,而是会给他们带来不安和痛苦的人。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不需要给他们艰苦条件,往往只需要一句话就够了。
看到过网上很多人对于父母小时候一句话就让自己受到永久伤害的案例:
- “我小时候和妈妈一起走路回家,我边走边唱歌,妈妈却对我说:“你唱的那么难听别唱了”,可能妈妈觉得我小,不会记得,然而我正因为这句话,到现在一唱歌就紧张,也不愿意唱歌,更不敢同学一起去唱歌玩耍。”
- “小时候吃别的小朋友手里的东西,爸爸就说“家里缺吃少穿了?你这样没脸没皮,长大了就是当小偷的料。”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主动接受过别人的礼物,因为觉得自己拿了别人的东西就是小偷。”
这种贬低式的语言,并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父母在用另一种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
或许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除了爱以外的恨,这些恨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侵占了自己大量的私人空间,又或者是为了抚养孩子要付出辛苦和时间。但是父母不要忘记,选择让孩子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是你们,你们有责任抚养他们长大,从身到心都要抚养。
家长其实未必不清楚,这些诛心的话说出来会给孩子带给他们多大的伤害,但就是任由自己说出口。没有原因的狠狠伤害孩子。
这是因为家长心里知道孩子对于父母的信赖,在孩子有效的内心,父母就是自己的天,老天对自己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当父母已经年老或者心理足够成熟的时候,回收这些往事,才了解自己当年错的有多离谱,内心有多幼稚,可是伤害早已形成,没办法改变了。
语言暴力不是不可以改变,关键要看父母如何控制自己,并不要求做了父母的人都有一颗圣贤之心,面对孩子调皮捣蛋也做到心如止水,没有波澜。
而是父母也要学会正常的表达方式,可以有愤怒,但是没有必要用斥责的方式说出来,可以和孩子说“妈妈现在很生气,因为你做了××,你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妈妈消气吗?”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首先不是呵斥,而是蹲下来问问孩子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根据孩子的叙述一起找到犯错的补救方式。
如果孩子这次成绩没有考好,家长可以坐下来和孩子一起修改错题。不会的没关系,多做,多记,总会有会的一天。
很多时候孩子的成绩并非是因为他们的智商造成的,而是心理问题,如果家长能做他们内心的宽慰人,让孩子不对学习有恐惧和逃避的心理,端正了学习态度,何愁考不出好成绩呢?
不要让那些过于严厉的苛责,遮蔽了家长对孩子的爱,也不要让父母的不会表达,伤害了孩子的心。
当冷言冷语想要说出口,或者急切的想要把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先要思考一下,让这些斥责被包容和耐心加工一下,再做出行动。
爱之深未必要责之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