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家石鲁山水作品高清(解读国画家石鲁先生代表作转战陕北)

一代名家石鲁山水作品高清(解读国画家石鲁先生代表作转战陕北)(1)

《转战陕北》 石 鲁 作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是长安画派的艺术主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石鲁与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唐师尧、李梓盛等画家共同创建了“长安画派”。“长安画派”立足西北深厚的文化沃土,扎根生活,感悟浓郁的风土民情,主张学习传统,精研碑帖、临习古画,以新的社会视角反映社会生产、生活,以新的审美、情怀和语态,开拓创新,这在当时视为胆识。

  石鲁,原名冯亚珩。1939年抗战爆发后,他投身于革命运动,1940年到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八大和新文学作家鲁迅、巴金等,他取石涛、鲁迅的名首字,故更名“石鲁”,后成为延安木刻版画的主力之一。解放后,他开始主持《西北画报》工作,团结西北一批优秀画家,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实践。后来以“金刚挫”的笔墨技法而闻名于当代画坛。他主张“以神造形”,他笔下的黄河涛涌、华山巨嶂,慷慨激昂、惊心动魄。如金石簪铁,干裂苍劲,其墨色华滋、酣畅,意境深邃。

  石鲁认为“画必先立意”。其名作《转战陕北》是他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力作。1959年初接受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命题任务赴北京作画,在齐白石先生旧居历时数月,几易草稿,用心完成。在创作初期受到蔡若虹、王朝闻、华君武等同志的认可,画作以气势浩荡的黄土高原为背景,毛主席侧身屹立在群峰之巅,高瞻远瞩、仪态俨然。画作在艺术处理上采用哲学辩证的意涵,人物有山川的气魄,山川映照着革命事业的辉煌。毛主席身后仅画一匹白马、一名士兵和老农,且隐身于山峦之中,其以“以一当十”的艺术语言,尽有万千意境,可见艺术表达之睿智。他对历史有着切身的体悟和深刻的思考。因此,学界评介《转战陕北》是石鲁艺术历程和他致力于国画艺术“中国作风”创新探索道路上的里程碑。

  《转战陕北》以高远的意境建构画面,以壮丽山川写形,且铸魂。成功地描绘出伟人运筹帷幄,瞻望、沉思的泰然气派。画家在借西北山川的雄浑气势比喻革命事业的伟岸和崇高。这也是新中国美术史学上一幅意境开阔、气势宏伟的画作。石鲁情致所然,“以意写之”。本质上是诗意现实主义画作的重要代表。

  石鲁说:“我想画的立意,就是为时代代言”,“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他以艺术家坚强的毅力和不畏时艰、勇于探索的精神,以苦尽甘来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人文修养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人生。“石鲁作为一个划时代意义的画家,绝不止于对艺术自身的探索,而探索人生的意义是石鲁艺术的灵魂。”卒读《转战陕北》,纵览石鲁先生艺术人生,这不仅是铿锵的名字,倔强的灵魂,而是划时代的艺术大师,关于美学探询至诚至真、为实为新的追索,一位初心为基,苦修与笃行的画坛巨匠。(封振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