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更夫的依据 也说古代更夫
首先,“更”这个字,正音真的就是读gēng,只是民间关于把更夫、打更的更,读成jīng。
谁对谁错呢?没有对错。这种事,就只能遵从民俗。就好比北京的大栅栏,百姓都念成dà shí lànr是一样的,无对无错。虽然这个字在最早时就读gēng,但是错读不是也读了这么多年了么,既然已经叫习惯了,就甭改了。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介绍古代更夫的视频。看了一下,里头漏洞百出。再后来又看了更多网上关于古代更夫的介绍,这才发现,好像全网也没几个明白人,于是忍不住动心要吐槽他们了。
一,更夫是低贱职业?更夫属于古三十六大行里的“驿传行”,正式的名字应该叫“街市巡”。更夫的确赚钱不多,但比起普通百姓,更夫家庭可以免役除徭,当然不是全部免除,但只出一丁役,就是他自己,相当于完全免役,且只纳一半的税,这都是难得的特权。而且更夫非吏,后代是可以考科举的。这些待遇,使得更夫一职不仅不低贱,在古代还属于比较热门的职业。二,更夫夜巡打锣?
基本上,只有极少数的大城市,巡视外城的更夫才打锣。更夫的标配是梆子,也叫“更梆”,学名称“柝”。绝大多数情况更夫只敲梆子不打锣,甚至在夜巡中根本不带锣。相比之下,锣的警示等级比更梆更强,普通夜巡,只有遇到贼人或是火警等,内城更夫才会敲锣。只有巡视外城的更夫,是敲着锣走路的。真正遇到什么突发事件,更夫都是靠敲锣来传递信息,而不是靠呼喊。所以我们听郭德纲《善恶图》里,结巴也能当夜巡。因为并不非要他喊叫嘛。
三,更夫靠什么来计算时间?这要看地区。很多地区比较穷,用不起水时漏等精致器具。比如唐代李肇的《国历补》里就写:“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自制计时器一般不是很准,所以多用“香篆”。就是在特定的模具里压制的,带有刻度的香,烧此香至某刻度来计时。这又叫“百刻香”,不过不同地区所用的香并不完全相同,也有96刻、120刻等。专门用来为打更提供服务的更香,一般一炷香正好是半个时辰。当然,其实香也不完全准,所以不管怎么穷,各地府县都还是有更精致的计时器的。
顺便,虽然古代没有大型钟表,但也会向民众公示时间,一般白天用旗子,晚上电灯。不同的高低,不同的旗子和灯盏数,表示不同的时间。
四,更夫敲更会敲一整晚?
实际上,在夜里的亥时、子时、丑时,更夫只巡逻,不打更点。这是因为,打更也有迷信讲究,“水”时都不打可以更点,否则便易“走水”,不吉利。而亥时为水木,子时为水,丑时为土金水,都不弄动静。所以,一般也不会有睡得正香而被打更声吵醒的情况出现。不过,大型城市里,更夫虽不打更点,但是钟鼓楼或是谯楼上,是会打点报时的。
同样的,更夫一般也不会在亥时、子时、丑时,但是其他时间会喊几句。可能喊什么“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但一般还都是喊“钱粮满仓,平安无事”。
五,更夫只上夜班?实际上,更夫从申时左右,也就是下午3点到5点,就开始上班了。这个时候他们不负责巡逻报时,而是清查街市状况。尤其是街上放置着一些公家财物时,都要先做清点,与负责白天值班的人进行交接,确认无误才会接班。如果不进行清查盘点,一些公家财物丢失损坏明明是白天发生的,却赖在夜巡更夫的头上,上哪说理去?这种清查盘点很重要也很繁琐,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
还有,虽然说五更天亮,但除了夏季,更夫在五更以后还会再敲一次“亮梆子”,因此也不是到了五更就可以下班的,再加上白天值班的人也要进行清点,所以更夫的工作时间严格来说还是很长的。
六,更夫夜巡有几人?按照正常的标准,更夫一般是两人一组。但很多小地方,只有一个人,腰里别着梆子和锣,拿着灯笼就出门了。必须要说的是,更夫的灯笼并不写“更”字,而是写“巡”字,或是自己所属的衙门,或巡视地名。
某些大城市,同一地区可能有多组更夫,甚至同时有十几人、几十人夜巡。比如清中期的北京城,史料记载,妙应寺、崇国寺、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等地方,不仅有衙门派出夜巡更夫,甚至连有些达官贵人也会派人出来巡逻,比如雍正时的富察·马齐,府里就专设了四个更夫,与官方的更夫一起打更。
七,更夫有机会偷懒吗?
一些影视作品里,常有更夫睡觉的描述。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但必须至少有一人的醒着的。实际上,更夫并不容易偷懒,夜巡时该走的地方也得走到。官方为了防止更夫偷懒,每天都会在不定的位置设一些特殊标记,等着更夫发现。如果不能发现,则视为巡查不力,要被惩罚。所以,除非更夫与官方所派的监督者有所勾结,否则很难偷懒。
八,更夫穿什么样的衣服?这就是很多影视作品里最常犯的错误了。在现实中,即使是官方衙门的更夫,通常也只是便服出行,不穿制服。但是,更夫不是没有制服的,但是他们的制服非常与众不同。
更夫的制服有两种,一种是狱吏的服装,多是黑滴红边,系着大红的腰带。影视剧里更夫穿着普通的官兵服装那是不可能的。这套狱吏的制服,也不是轻易穿的,而是白天官府斩杀人犯了,更夫夜里才穿这一身,而且要打红色的灯笼。所以你若穿越回古代,比如说白天,官府在珠市口、菜市口斩了什么人犯,那天晚上,更夫肯定是穿着狱吏的服装出门。这应该与古代的迷信习俗有关。
另一种更夫制服就更罕见了,乃是纱帽宽袍。一般是遇到什么超级大喜事,比如皇帝娶皇后了,更夫才会这么穿。不过,《宣室志》里描述唐代习俗,国丧时,更夫也这么穿。而清代《三异笔谈》《醉茶志怪》小说里,也有描写更夫穿着纱帽宽袍的情节,不过多不是什么喜事丧事,而是与闹鬼有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