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在什么地方与辽国决战(壮烈的遂州城之战)
人们常说“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但是提起保家卫国的将士们,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民都有着相同的感情:渴望和平、厌恶战争,但是遇到侵犯,绝不退让,千百年来尽是如此。
而为守卫家国付出生命的将士永远是英雄,这些英雄的身上有赞歌,也交织着悲歌。
唐朝著名的诗人杜甫曾经写过一首《去秋行》:“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这首诗的背景是汉代遂宁城战争之后的惨烈景象,是献给战死疆场的将士的挽歌,写诗的人忧国忧民,让读诗的人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悲怆之感。
杜甫站在大唐的天空下写了800年前的汉代遂州战场,距他写诗300年后,虽然时间改变了,但空间上巧合的是,在遂州城又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战争双方都损失巨大。
杜甫
战争背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将石敬瑭为了借助契丹的势力铲除后唐的权贵势力,然后自己反唐称帝。将盘踞在中原王朝北部的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称辽太宗为父皇帝,自己成了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儿皇帝。
石敬瑭的这一决定,给后来几十代人留下了无穷的祸患:没有幽州这道天然屏障,中原广袤平坦的山河将一览无余,塞外游牧民族的铁蹄便可轻松踏入中原腹地。
后周时期,辽太宗曾越过幽州长驱直入攻占了后周都城汴梁,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自从登基之日开始就有收回幽云十六州的打算,只是刚刚建国,国力不足以收复失地,只能休养生息。
石敬瑭
宋太宗在位时,宋辽双方先后爆发了宋灭北汉之战、高梁河之战、满城之战、雁门之战、瓦桥关之战,岐沟关之战、君子馆之战,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宋军胜负参半。
但始终被辽军牵制,无法挺近幽州半步,而辽军也痛失多名大将,从攻城掠地的层面上来说,陷入战争中的两方均是输家。
宋太宗驾崩后,真宗继位,改年号为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辽国颇有政治才能的太后萧燕燕趁着新皇刚刚继位、朝廷根基不稳之际举兵南下,命令辽圣宗亲自上阵督战。
宋太宗
于咸平二年攻打保州(今河北保定)和遂州(今河北徐水县西),但因宋朝士兵们奋勇抵抗,辽军久攻不克,只能转变进攻路线。
遂州方向也成了辽国统治者心中挥之不去的关隘,因此,5年之后,辽国颇具政治才干的萧太后号令辽军再次进犯遂州、保州方向,而她与与辽圣宗亲自上阵督战。
但此次南下过程中五年前的历史重演,辽军又在州、保遭到宋军的殊死顽抗,他们不得不再次改变方向转攻定州。
辽圣宗
遂州和保州方向先后两次遭受重兵压境,而且最高统帅是皇帝和太后,敌人无论兵力和士气都处于优势,而宋朝士兵能够抵住两次大规模进攻,可见其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
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大宋将领,他们甚至以家族为单位,家中所有成年男儿都披甲上阵保家卫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英雄赞歌。
这些军事家族中,除了流传甚广、耳熟能详的杨家将以外,还有鲜为人知的呼家将、高家将,让我们通过遂州城之战来重拾这些尘封在历史典籍中的英雄人物。
萧太后
名将辈出我们常常说“时势造英雄”,那么战争年代相对于和平时期来说,更容易催生一批优秀的军事将领。
从公元979年,宋太宗开始第一次北伐战争开始,到公元1004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结束,宋辽之间关于燕云十六州的争夺战先后历经25年,其中寒来暑往、风吹雨打,一批批将士开拔战场,在铁枪战马间喋血疆场,也涌现了一批批名扬天下的名将。
呼家将本姓呼延,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的鲜卑族融入中原后开始壮大的家族,让这个家族威名远扬的是北宋名将呼延赞。
宋太宗
呼延赞有胆量有勇气,为人随和率真,在战场上勇猛有力,在宋太祖北伐灭北汉的战争中,他率先登上云梯爬上太原城城墙。
七八个北汉士兵合力才能招架得住他,把他从墙头掀翻跌落云梯,所幸的是呼延赞命大,只受了轻伤,他爬起来后又一次登上云梯杀敌。
呼延赞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战死疆场,他在身上纹了“赤心杀贼”的字来砥砺自己,甚至连他的妻子、儿子、仆人都在身上纹了这几个字,相传他为了让儿子们强身健体,在他们刚出生的时候就往他们身上浇冷水。
呼延赞
虎父无犬子,他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跟着父亲连年征战,尤其是性格刚烈、不畏权贵的呼延必显练得一手好枪法,在十二岁时曾经下边庭擒拿了元帅潘仁美,被传为千古传唱的经典。
雍熙四年,呼延赞被宋太宗封为马军副都军头,他曾带着四个儿子在太宗皇帝面前展示武艺,受到太宗夸赞“赐白金数百两及四子衣带”。
但因北宋皇权是武力篡位夺取的,导致皇帝定下了重文轻武的用人策略,呼延赞被差到边关守疆土,并未得到重用。
咸平三年(1000年),呼延赞去世,其子呼延必显传承衣钵,镇守边关。再说高家将。高怀德与赵匡胤同属后周官员,在陈桥驿兵变,他是6位核心策划人员之一。
赵匡胤登上帝位后,感念六人的拥戴之功,授予他们节度使位号,可以说高怀德是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而且,高怀德的妻子是赵匡胤的妹妹燕国长公主,两人不仅是君臣还是亲戚关系,在所有功臣之中最为显贵。
他的弟弟高怀亮很早就跟着兄长成为了赵匡胤的亲信,曾冒死突围救下了被围困的赵匡胤。著名的杨令公就是在高怀亮北伐太原时收服的。
在岐沟关之战中,高氏兄弟身中辽军埋伏,高怀亮被辽将耶律沙所斩,高怀德自刎以身殉国。
高怀德的儿子高君宝接过父亲和叔父的职责,镇守雁门、宁武、偏头三关重地,立下汗马功劳。杨六郎曾在其麾下效力,两人合力多次击退辽军。
最后就是广为人知的杨家将。杨家父子与高家将渊源颇深,杨令公归宋后就分在了高怀亮帐下,接上文中高怀德兄弟战死之后,杨业率领七个儿子解了宋军的幽州之围,但在金沙滩中遭受重创。
高怀德剧照
血战金沙滩之后,其后宋太宗和辽国皇帝双龙会赴宴,杨家在辽国和潘仁美的陷害下兵败两狼山,最后父子八人只有六郎回家。
六郎返回东京后,与其子杨宗保继续从军守国门,与高家将高君保、呼家将呼延必显负责镇守遂州城。
正是因为有这几名猛将把守,才两次打退辽太宗的御驾亲征,但第二次遂州城之战中,呼家将高家将杨家将均战败,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谁成功退敌的呢?
辽太宗
激战遂州城宋朝名将辈出,而与之对峙数年的辽国也有很多猛将,才使得双方势均力敌,鏖战数百次,其中辽将韩昌不得不提。
韩昌原本是汉族人,是辽国重臣韩德让的侄子,他因武艺超群考取了辽国的武状元,从此成了南征的兵马大元帅,而且萧太后非常赏识他,将自己的女儿辽国大公主许配给他。
韩昌在辽国名利双收,又美人在怀,因此死心塌地地为大辽效力。韩昌武艺过人,手握一杆三股钢叉,在战场上除了杨六郎外无人能与之匹敌。
韩德让
辽国南下进犯大宋的大规模战争几乎都是由韩昌率领的,杨令公撞死李陵碑,杨家几个儿子战死,也都是他施诡计造成的,因此杨家人对韩昌恨之入骨。
为了引蛇出洞,杨六郎在遂州城之战前诈死,先让呼延必显、高君保、杨宗保三位小将对战韩昌,揭开了惨烈的战争序幕。
当杨六郎去世的消息传到韩昌耳中后,他内心窃喜,立马挥师直奔遂州城,此时负责守城的正是高怀德的儿子高君保。
高君保一看到韩昌便想到了杀父之仇,他怒火中烧,抄起铁枪策马迎上御敌,这位枪法了得的小将平时打破天下无敌手,此时却连连使出数十招都无法刺中对方。
杨六郎
韩昌先开始采取防守策略,摸清了他的套路后,随后挥动手中的三股托天叉使猛然回击,高君保的双臂被此股力道震得一阵酸麻,连手中的铁枪也握不稳了,韩昌趁机追击,处于下风的高君保身上被刺中了好几叉,不得已败下阵去。
呼延必显看到高君保败阵,立马上阵接应,韩昌一见他是一个年纪更小的小将,便嘲笑他年龄小不如归降辽国。
刚烈的呼延必显自觉受辱,挥起长枪就攻击对方要害,他的枪法比高君保更准更快,但都被韩昌一一化解,自己和战马反而被对方刺中,只得返回宋营休整。
高君保
呼家将返回之后,杨宗保接力上阵,韩昌一见杨家人,又使起了诡计,谎称自己伐宋是为了帮助杨家铲除潘仁美,杨宗保自然知道国仇家恨的根结在于辽国。
他大义凛然直接提枪,连刺三枪刺向韩昌的咽喉,十几轮下来却都被对方挡了过去,反而自己被刺中,疼得落荒而逃。
此后,宋朝又有三名大将命丧韩昌手下,危亡之际,远在东京城的佘太君得到消息,率领杨门女将出征来到了遂州城。
此时同来的还有“起死回生”的杨六郎和他曾经指腹为婚的妻子王兰英,王兰英出生武功世家,手持一柄大刀,力大无穷。
剧照
韩昌听说杨六郎来了,到阵前一看,站在前面的都是女将,他便没有亲自出手,先派出自己帐下最猛的飞锤将仇旺,结果被王兰英手挥大刀甩掉了他手中的飞锤后被斩于马下。
仇旺的弟弟仇朗为报杀兄之仇,手持狼牙棒迎战王兰英,王兰双刀架住他的狼牙棒,随后一用力就把仇朗也震落下马。
片刻间,韩昌连失两名悍将,愤怒的他立马策马亲自上阵,抡起钢叉狠狠砸向王兰英,结果被王兰英的大刀死死挡住,他号称除了杨六郎外再无对手,可在一名女将面前显得无力招架,心中更加气恼。
杨六郎
随后用尽全力托着钢叉刺向了王兰英的小腹,谁知王兰英灵活一侧身闪了开来又闪电般用大刀打飞了韩昌的托天叉,随后用刀劈向韩昌,吓得韩昌跳下了战马。
此时辽国几名大将为了解救韩昌,赶紧围了上来,合力攻打王兰英,结果均被王兰英斩杀,吓得辽军帐内再也不敢有人迎战。
韩昌知道了王兰英的厉害,又忌惮杨六郎,只得上报萧太后,从遂州城退军了。
参考资料
1、王晓波.宋真宗对辽战争考之二:遂城之战.《宋代文化研究》,200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